一种预防各种肿瘤及治疗癌症的复方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6789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医学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预防各种肿瘤及治疗癌症的复方中药。



背景技术:

各类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人类疾病的第一杀手。预防和治疗各类、各阶段癌症,已经提到世界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重大科技前沿问题。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化疗、放疗及其他综合治疗方法。其他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在这些方法中,西医治疗的优势在于见效快,但常因西药治疗导致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并且副作用严重者可引起单系统或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承受的痛苦大,副作用大,而且费用比较高,一般家庭难以承受,治愈率低,癌症病人在治疗期间生命和生活质量极差,“治癌不伤身”,很难达到世界治癌新的标准。中医优势在于缓解症状的效果显著,对癌症放化疗当中的继发医源性损害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所以,利用中药治疗癌症是医药科技工作者正在攻克难关的重要课题。

本发明继承了祖国中医药学的传统遗产,并结合现代医学科技,提出了一种能够预防各种肿瘤及治疗癌症的中药,通过给药能够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逐渐缩小各种肿瘤肿块,达到迅速根治疾病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不易复发,痛苦小,无副作用的预防各种肿瘤及治疗癌症的复方中药。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防各种肿瘤的中药,原材料配方按重量百份比如下:炙甘草3-10克,五味子6-12克,黄芪15-25克,山药15-25克,茯苓10-15克,大蒜头10-18克,灵芝12-18克。

其加工步骤如下:按配方称重,将炙甘草、五味子、黄芪、山药、茯苓、大蒜头、灵芝用水浸泡30分钟,大火煎滚后,文火20分钟,制成汤剂。

疗程及用量:三天为一个疗程,一天二次用药,一个疗程后,停服十天左右,每次饭后用药,第一次用药是晚上用药,第二次是早上用药。

一种治疗癌症的复方中药,配方及重量百分比含量如下:炙甘草2-8克,五味子2-8克,黄芪5-10克,山药6-10克,茯苓5-10克,白术4-10克,当归3-8克,防风3-8克,薏仁15-20克,法半夏3-8克,灵芝5-10克,地黄5-10克,川芎3-8克,大蒜头8-12克,三七3-8克,大黄3-8克,白芍4-8克,麦芽3-8克,砂仁3-15克。

其加工步骤如下:按配方称重,将炙甘草、五味子、黄芪、山药、茯苓、白术、当归、防风、薏仁、法半夏、灵芝、地黄、川芎、大蒜头、三七、大黄、白芍用水浸泡30分钟,大火煎滚后,文火20分钟,加砂仁,再煎煮5分钟制成汤剂。

疗程及用量:三天为一个疗程,一天三次,每次饭后用药,第一次用药是晚上用药,第二次是早上用药,第三次是中午用药;配合用药“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规格:0.25克/粒,一次二粒,一日三次,冰箱保存。

预防各种肿瘤及治疗癌症的中药用药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食用烟、酒、煎炒、火烤和鱼肉会降低防癌药效。

2.服药期间,食物不能太咸太甜,烈日下不能长时间当头暴晒,保持心情愉快。

3.服药期间,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如大蒜,洋葱,白菜,豇豆,茄子,黄瓜,芋头,山芋及苹果,梨子等,少吃高蛋白食物,适当食用兔肉和黑牛肉;阳虚者少食用兔肉;要多食用糙米和玉米粉,补充维生素A、,E及硒等成分。

4.胃酸浑身疼和大小便困难者,要治愈后才能服用防肿瘤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服用本发明汤剂的癌症患者可以根据病人情况,减少手术、化疗等对身体伤害非常大的治疗方法,治疗周期短,见效快,病灶消失快,服用后无不良反应,效果明显且不易复发,减轻了治疗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特别是对预防及早、中、晚期肝肿瘤、胃肿瘤、肺肿瘤、食道等肿瘤疗效显著,可以使体内癌细胞降低到正常水平,乃至彻底治愈,完全能达到国际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手术后费用减少或者不用化疗,帮助身体恢复,相对医疗费用低,是在普通大众承受能力范围内,对挽救病人的生命十分有利。

具体实施方式

药理分析:

炙甘草:甘,平。含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及抗变态反应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和止痛作用。因此炙甘草的主要功效是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北五味子:产于东北、内蒙、河北、山西等地,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含五味子素、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脂肪油、挥发油、糖类、树脂、维生素C等,还含有钨、铁、锰、锌、磷等微量元素。调节心血管系统,从而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改善肺功能,并有明显的止咳祛痰作用;还能调节胃液分泌以及兴奋子宫;有保护肝脏的作用,五味子素是降GPT的主要成份,是治疗肝胆疾病较理想的药物。茯苓: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茯苓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茯苓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 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有降血脂、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山药:原产山西平遥、介休,现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等地区。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消渴尿频、遗精早泄、带下白浊、皮肤赤肿、肥胖等病症。

白术: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山区湿地。白术的功效: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药理作用为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保肝、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应激、增强造血功能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糖、抗凝血、抗肿瘤等作用。

当归:别名秦归、云归。主产甘肃岷县、渭源县、陇西县、宕昌县等地。当归味甘,辛,微苦,性温,归肝; 具备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主治血虚,血瘀诸症;眩晕头痛,心悸肢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结聚,虚寒腹痛,痿痹,赤痢后重,肠燥便难,跌打肿痛,痈疽疮疡。医学认为,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

防风: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当、山东等地。防风可以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用于祛风,也可以用去祛除湿气。药理作用:解热镇痛和抗菌,抗炎和增强免疫,镇静和抗惊厥,保护胃黏膜和解痉。

薏米: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福建、河北等省为主。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维生素B1、B2有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预防癌症的功效。

法半夏: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半夏燥性较和缓,除可燥湿化痰外,尚有调脾和胃之功,常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证,取其清痰化饮、理脾和胃之效。

灵芝:主产于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安徽霍山、江苏、江西、湖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灵芝具有安神键胃、祛痰止咳、滋补强壮功效,主要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痰多咳嗽、喘促、久病体虚等症。临床还用之治疗冠心病、高血脂症、血管硬化症、糖尿病、硬性气管炎、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白细胞减少等症。灵芝是一种滋补保健、延年益寿的保健佳品。

地黄:主产于我国河南、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地黄的功效: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地黄的作用:地黄多糖有明显的免疫调节活性,具有抗肿瘤能力,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生、熟地黄均能调节甲亢型阴虚大鼠模型的甲状腺功能,并能调节异常的甲状腺激素状态。另外,地黄低聚糖不仅可以调节实验性糖尿病紊乱,亦可调节生理性高血糖状态。抑制胃酸分泌和抗溃疡,有镇定作用等。

川芎,原名芎藭。主要栽培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 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大蒜头:全国各地均产。大蒜性温,味辛;入脾、胃、肺经。温中行滞;解毒;杀虫。主脘腹冷痛;痢疾;泄泻;肺痨;百日咳;感冒;痈疖肿毒;肠痈;癣疮;蛇虫咬伤;钩虫病;蛲虫病;带下阴痒;疟疾;喉痹;水肿。大蒜的作用:强力杀菌、防治肿瘤和癌症、排毒清肠、降低血糖、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功能、旺盛精力、预防感冒。

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州各县,另广西田阳、靖西、田东、德保等地也有种植。云南文山州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习称“文三七”、“田七”,为著名的道地药材。三七的药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九大功效:(1)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显著的造血功能;(2)能加强和改善冠脉微循环,扩张血管,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3)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具有抗疲劳、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4)抗炎症作用;(5)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但不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6)抗肿瘤作用;(7)抗衰老、抗氧化作用;(8)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作用;(9)保护肝脏。

大黄:分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功效:泻下药,攻下药;主治: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狂,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症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赤,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白芍:分布在中国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白芍的功效: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忌: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麦芽:中药名。多生长在北方区域。麦芽的功效与作用:甘,平。归脾、胃经。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汗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

砂仁: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功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实施例1

某男,患者袁某,58岁,家住江苏省泰兴市滨江镇天星村,2001年1月经泰兴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胃癌,后转移肝癌,在该院12楼肿瘤科51床化疗多次,已被该院下达病危通知回家;服用本发明中药汤剂三天,病情明显缓解,服用三个月后已康复,生活自理,活到至今。

实施例2

某女,患者周某,62岁,家住江苏省泰兴市七圩镇九二村,1991年2月经泰兴市人民医院确诊为胃癌,经该院多次治疗无效,本人和家属决定放弃治疗。服用本发明中药汤剂三天,病情明显好转,肿瘤缩小,二个月后已康复,一直务农及打理家务活。

实施例3

某男,患者孙某60岁,家住江苏省泰兴市大生镇蔡桥村,1999年被泰兴市人民医院确诊为食道癌,在江苏南京肿瘤医院开刀医治,2001年病情复发,并转移至肝癌,又去南京肿瘤医院医治无效,并下有病危通知。服用本发明中药汤剂三天,病情明显缓解,服用三个多月后已康复,没有复发,身体正常,活到现在。

实施例 4

某女,患者朱某53岁,家住江苏省泰兴市虹桥镇清水村。2006年,被上海肿瘤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咳血,已丧失劳动能力,医治无效。服用本发明中药汤剂三天,病情明显缓解,服用三个多月后已康复,正常务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