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284阅读:12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

目前常用的治疗措施多种多样,但或多或少都会服用抗生素,然而治疗效果不理想,治标不治本,另外服用太多抗生素对人体有害无益,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抗药性加强,人体免疫功能减退,致使病情反复难愈。相对中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更易让广大患者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太子参10-15、紫楠叶8-12、肿柄菊叶7-10、炒神曲6-9、焦栀子5-7、大青叶9-11、半边莲7-10、白芨5-7、黄芩3-5、枳壳6-8、元胡索4-6、饭团根3-5、木香5-7、薤白6-9、香附4-6、吴茱萸3-5、桂枝5-7、炙甘草2-4、蒲公英4-6、一年蓬2-4、星宿菜3-5和红蒿枝1-3。

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太子参12、紫楠叶10、肿柄菊叶9、炒神曲8、焦栀子6、大青叶10、半边莲8、白芨6、黄芩4、枳壳7、元胡索5、饭团根4、木香6、薤白8、香附5、吴茱萸4、桂枝6、炙甘草3、蒲公英5、一年蓬3、星宿菜4和红蒿枝2。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先将上药浸泡2小时再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煎10—20分钟,过滤去渣,取滤液。每日两次,一次一剂,一周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治愈。

本方中肿柄菊叶性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之功效;大青叶性味苦,寒,入肝、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太子参性甘、微苦,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紫楠叶性味辛;微温,可顺气,暖胃,祛湿,散瘀;主治温病热盛烦渴,流行性感冒,急性传染性肝炎等;饭团根具有行气止痛,活血散瘀,祛风消肿之功效。主治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骨痛,跌打痪痛,经前腹痛,产后瘀痛,浮肿;桂枝可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清热解毒之功效;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一年蓬、星宿菜、红蒿枝,均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行气、活血通络、消炎止血,除湿利尿之功效。调和诸药之功效,各原料协同作用,具有健脾益气、活血消炎、清热解毒、祛寒止痛、消食化积等功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汤剂均采用纯天然中草药制成,诸药协同作用具有健脾益气、活血消炎、清热解毒、祛寒止痛、消食化积等功效,从根本上对胃部的进行调理,缓解胃炎引起的不良症状。且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无任何毒副作用。对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汤剂,其组成原料的重量(g)为:太子参12、紫楠叶10、肿柄菊叶9、炒神曲8、焦栀子6、大青叶10、半边莲8、白芨6、黄芩4、枳壳7、元胡索5、饭团根4、木香6、薤白8、香附5、吴茱萸4、桂枝6、炙甘草3、蒲公英5、一年蓬3、星宿菜4和红蒿枝2。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先将上药浸泡2小时再用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煎10—20分钟,过滤去渣,取滤液。每日两次,一次一剂,一周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焦某某,女,34岁,患慢性胃炎一年多,常感觉胃胀、反酸、食欲不振,伴有贫血、腹泻等症状。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两次,一次一剂,服用3天后病症减轻,一周后病症消失。停药后未复发,痊愈。

典型病例2、邱某某,女,63岁,患慢性胃炎多年,患者自述上腹隐痛、食欲不振、精神紧张、失眠多梦,期间服用其它中西药,停药后症状反复发作,上腹痛越发明显,胃粘膜出血。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两次,一次一剂,一疗程后病症明显减轻,胃镜复查,胃粘膜好转。继续服用一疗程,诸症全消。随访半年,未复发。

典型病例3、莫某某,男,47岁, 患慢性胃炎四年多,胃胀、胃痛、乏力、反酸、恶心、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等症状。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汤剂,每日两次,一次一剂,服用一疗程,症状得到改善。继续巩固服用一疗程,治愈。至今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