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肾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2269阅读:10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肾脏病药物研发技术领域,涉及主要通过益气固精、通络利尿方式治疗肾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肾脏病是比较严重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在难治愈,易复发上。常见的肾脏病的临床表现为肢体浮肿,肾脏是身体排出水分的主要器官,当肾脏患病时,致使水分不能排出体外,潴留在体内时,称为肾性浮肿。水肿的程度可轻可重,轻者无可见的浮肿,仅有体重增加(隐性浮肿)或在清晨眼睑稍许肿胀。重者可全身明显水肿,甚至有胸、腹腔积液,致体重增加数十公斤(重度浮肿)。引起浮肿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当肾脏患病时,肾脏的滤过面积减少,通透性降低,及血流量减少,但肾脏的重吸收功能完好,从而产生少尿。2.肾脏患病时身体的免疫损害使全身的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致血浆内的水分渗向组织间隙。3.肾脏患病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实质确血,而增加分泌肾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促使肾上腺皮质增加醛固酮的分泌,导致肾小管中水、钠的重吸收增加和潴留。4.肾脏患病时,常有大量蛋白尿,若时间长可引起体内蛋白质的不足,形成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细胞外液滞留在组织间隙,引起浮肿。另外,低蛋白血症还可引起有效血容量减少,致使继发性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脏重吸收水、钠增加,引起浮肿。

而目前的肾脏病临床治疗上多选用激素及免疫抑制类药物,这种药物副作用明显,故大多数病人转而使用中医中药治疗,但是治疗肾脏疾病的中药组方种类繁多,治疗效果均不尽人意。

综上,如何寻求一种适用于肾炎水肿现象的治疗肾脏疾病的中药组方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设计了一种治疗肾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及使用方法,本中药组合物主要通过益气固精、通络利尿来治疗肾脏疾病,适用于肾炎水肿的肾脏疾病患者。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肾脏病的中药组合物,关键是,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山慈菇8-15份,地骨皮8-15份,通草8-15份,秦艽8-15份,红参8-15份,佛手8-15份,河白草8-15份,徐长卿8-15份,猪苓8-15份,羌活8-15份,车前子8-15份,防己8-15份,赤芍8-15份,元胡8-15份,红花8-15份。

优选地,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山慈菇10份,地骨皮10份,通草10份,秦艽10份,红参10份,佛手10份,河白草10份,徐长卿10份,猪苓10份,羌活10份,车前子10份,防己10份,赤芍10份,元胡10份,红花10份。

如上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质量份数配比关系取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研磨成粉,过80-120目筛,制成膏剂或糊剂;

B、将步骤A所得的膏剂或糊剂涂至穴位贴上,之后同时敷贴于腹部的神阙穴和足底涌泉穴,局部施予艾灸25-35分钟。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的研磨成粉后,过100目筛。

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的局部施予艾灸3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经络辩证组方的中药制成膏剂或糊剂,使用专门的穴位贴,同时敷贴于腹部的神阙穴和足底涌泉穴,局部施予艾灸30分钟。上下同治,益肾固精以控制蛋白尿,通络排毒以消除水肿,治疗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克)的各组分:山慈菇8克,地骨皮9克,通草10克,秦艽8克,红参11克,佛手12克,河白草15克,徐长卿10克,猪苓9克,羌活9克,车前子11克,防己12克,赤芍12克,元胡11克,红花9克。

实施例2: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克)的各组分:山慈菇9克,地骨皮10克,通草12克,秦艽9克,红参8克,佛手8克,河白草11克,徐长卿8克,猪苓12克,羌活12克,车前子9克,防己8克,赤芍9克,元胡8克,红花12克。

实施例3: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克)的各组分:山慈菇10克,地骨皮8克,通草11克,秦艽10克,红参9克,佛手11克,河白草8克,徐长卿9克,猪苓13克,羌活11克,车前子14克,防己13克,赤芍14克,元胡13克,红花13克。

实施例4: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克)的各组分:山慈菇11克,地骨皮12克,通草10克,秦艽12克,红参10克,佛手15克,河白草12克,徐长卿12克,猪苓14克,羌活13克,车前子8克,防己9克,赤芍11克,元胡11克,红花11克。

实施例5:该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质量(克)的各组分:山慈菇10克,地骨皮10克,通草10克,秦艽10克,红参10克,佛手10克,河白草10克,徐长卿10克,猪苓10克,羌活10克,车前子10克,防己10克,赤芍10克,元胡10克,红花10克。

以实施例5为例,该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为:

A、按实施例5方式取中药组合物的各组分,之后将各组分混合研磨成细粉,再过100目筛,制成膏剂或糊剂。

B、将步骤A所得的膏剂或糊剂涂至穴位贴上,之后同时敷贴于腹部的神阙穴和足底涌泉穴,局部施予艾灸30分钟。

实施例1-4所形成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5方法相同。位于足底的涌泉穴,具有补肾固精作用,中药敷贴益肾固精以控制蛋白尿;位于脐中的神阙穴具有益肾排毒作用,中药敷贴通络排毒以消除水肿。

本发明药物中,山慈菇,味甘、微辛、性寒,有小毒,归肝、胃、脾经,体坚质重,力峻降散;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主治痈宜发背、疔肿恶疮、瘰疬结核、癌瘤、喉痹、虫蛇咬伤等症。内服、外用均可。

地骨皮,味甘,性寒。入肺、肝、肾经。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

通草,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胃经,清势利水;通乳,用于淋症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

秦艽,辛、苦,平。归经:归胃、肝、胆经。功能主治: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红参,甘、微苦,温。归经: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佛手,辛、苦、甘、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

河白草,酸;苦;性平。肺经,入小肠经。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血。肾炎水肿,风火赤眼、疮痈、泻痢、带下,痔疮。

徐长卿,辛,温。归肝、胃经。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徐长卿有较好的祛风止痛作用,广泛地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痛症。

红花,性温,味辛,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适用各种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腿脚麻木或青紫等淤血症。

猪苓,性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近年来发现猪苓有抗癌作用。用于急性肾炎,全身浮肿,水肿,小便不利,热淋,尿急,尿频,尿道痛,口渴,饮水则吐,受暑水泻,黄疸等病症。

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车前子,甘;淡;性微寒。归肺经;肝经;肾经;膀胱经。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

防己,苦,辛,寒。归膀胱经、肾经、脾经。祛风湿,止痛,利水。风湿关节疼痛;湿热肢体疼痛;水肿;小便不利;脚气湿肿。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生赤芍以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元胡,性温,味辛苦,入心、脾、肝、肺,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妙品,尤以止痛之功效而著称于世。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本发明中以山慈菇、地骨皮、通草、秦艽、红参、佛手、河白草和徐长卿为主方,治疗蛋白尿,水肿肾脏疾病患者、益肾固精、通络排毒效果显著。再配以猪苓、羌活、车前子、防己、赤芍、元胡及红花,和主方中的各组分相辅相成,通过益气固精、通络利尿来治疗肾脏疾病,适用于肾炎水肿的肾脏疾病患者。

以实施例5制得的中药组合物为例来看本发明的临床治疗效果如下:

一、临床资料:

从门诊取肾炎肢体水肿的肾脏疾病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70例,治疗组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龄30岁以下31例,30-40岁21例,41-50岁10例,51-60岁5例,60岁以上3例。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14岁,平均年龄43岁。

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38例,年龄30岁以下28例,30-40岁29例,41-50岁10例,51-60岁2例,60岁以上1例。年龄最大者66岁,最小者13岁,平均年龄45岁。

排除病例标准:

1、进行肾脏移植术后及行血液净化治疗者;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3、过敏体质及多种药物过敏者;

4、合并严重肝脏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5、年龄在10岁以下或者71岁以上者;

6、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判断者。

二、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本发明的膏剂,统一使用穴位贴,同时敷贴于腹部和神阙穴和足底涌泉穴,并局部施予艾灸30分钟。一天三次,60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用常规西药(强的松、雷公藤等)加肾复康每次5粒,一天三次,温开水送服。

三、观察疗效: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对比

观察项目:例如尿常规、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凝血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观察其胸、腹水症状,并询问其大小便顺畅与否。

结果:治疗组四肢水肿现象消失或者减轻,其中显效21例,有效36例,无效13例,治疗有效率81.4%。

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35例,无效28例,治疗有效率6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