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早泄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1668阅读:13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男性早泄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早泄是常见的男子性功能障碍之一,大多数为功能性的,部分患者是因器质性因素所致。中医学认为此症多因房事不节、自慰过度、早婚早育、劳倦过度、思虑太甚或抑郁不舒等所致。临床以肾气虚弱、阴虚火旺、心脾亏虚等为多见。现代医学则认为早泄主要表现为功能性射精过早和病理性射精过早,功能性射精过早系神经调节功能敏感性增高而致。病理性射精过早皆因生殖器官局部病理变化所致的射精反射敏感性增强而造成射精过早。虽然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早泄的药物品种不少,但针对性不强,而且有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大,所以服用后对于治疗早泄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治疗早泄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配方配比合理,能够有效降低男性阴茎敏感度,延长性生活时间,从而改善男性早泄状况。

本发明具体公开内容如下:一种治疗早泄的中药配方,所述中药配方包括如下成分:细辛10-30克,丁香8-18克,淫羊藿8-12克,蛇床子10-20克,罂粟壳30-50克。

优选的,所述中药配方还包括如下成分:五倍子14-25克。

优选的,所述中药配方还包括如下成分:洋金花3-9克。

优选的,所述中药配方包括如下成分:细辛10克,丁香10克,淫羊藿10克,蛇床子15克,五倍子15克,洋金花3克,罂粟壳30克。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治疗早泄的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将上述中药配方组成中的各组分按质量进行配比混合后,用75%的医用酒精浸泡0.5-1个月后,用纱布过滤,去除药渣,将滤液密封保存,得药液。使用时,每次夫妻同房前半个小时用药酒2-5ml涂抹在男性阴茎龟头处,自然风干,此方法会降低阴茎敏感度,延长性生活时间,使夫妻生活和谐。

一般5-10次后,早泄即治愈,有效率95%。

本发明中,各成分功效如下: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通窍、止咳平喘和通利血脉等功效;具有解热、镇痛、局部麻醉的效果;

丁香:味辛,性温。功效:理气降逆,温中止痛,暖肾;具有杀菌效果。

淫羊藿: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痿软、肢冷畏寒,治阳痿遗泄。

蛇床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其别名为:野茴香、野胡萝卜子、蛇米、蛇栗。气香,味辛凉,有麻舌感。性味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功能主治: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和香豆素类成分。挥发油中的主要有蛇床子素、亚油酸和油酸等,香豆索类成分含量主要是佛手柑内酯、异虎耳草素、欧山芹素、哥伦比亚内酯等。

五倍子: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功效: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主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

洋金花:功效主治:止咳平喘,止痛镇静。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麻醉。

罂粟壳:性平味酸涩,内含吗啡、可卡因、罂粟碱等30多种生物碱,为镇痛、止咳、止泻药;用于肾虚引起的遗精、滑精等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早泄的中药配方,配比合理,制作方便简单,利于工业化生产;能有效治疗男性早泄症状,延长男性性生活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1:一种治疗早泄的中药配方,所述中药配方包括如下成分:细辛10-30克,丁香8-18克,淫羊藿8-12克,蛇床子10-20克,罂粟壳30-50克。

实施例2:一种治疗早泄的中药配方,所述中药配方包括如下成分:细辛10-30克,丁香8-18克,淫羊藿8-12克,蛇床子10-20克,罂粟壳30-50克,五倍子14-25克。

实施例3:一种治疗早泄的中药配方,所述中药配方包括如下成分:细辛10-30克,丁香8-18克,淫羊藿8-12克,蛇床子10-20克,罂粟壳30-50克,五倍子14-25克,洋金花3-9克。

实施例4:一种治疗早泄的中药配方,所述中药配方包括如下成分:细辛10克,丁香10克,淫羊藿10克,蛇床子15克,五倍子15克,洋金花3克,罂粟壳30克。

将上述中药配方组成中的各组分按质量进行配比混合后,用75%的医用酒精浸泡0.5-1个月后,用纱布过滤,去除药渣,将滤液密封保存,得药液。

每次夫妻同房前半个小时用药酒2-5ml涂抹在男性阴茎龟头处,自然风干,此方法会降低阴茎敏感度,延长性生活时间,使夫妻生活和谐。

一般5-10次后,早泄即治愈,有效率9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