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术钳。
背景技术:
手术指医生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 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来维持患者的健康。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俗称“开刀”。目的是医治或诊断疾病,如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器官、改善机体的功能和形态等。早期手术仅限于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在体表进行切、割、缝,如脓肿引流、肿物切除、外伤缝合等。故手术是一种破坏组织完整性(切开),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组织复原(缝合)的操作。随着外科学的发展,手术领域不断扩大,已能在人体任何部位进行。应用的器械也不断更新,如手术刀即有电刀、微波刀、超声波刀及激光刀等多种。因之手术也有更广泛的含义。
早期手术仅限于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在体表进行切、割、缝,如脓肿引流、肿物切除、外伤缝合等。故手术是一种破坏组织完整性(切开),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组织复原(缝合)的操作。随着外科学的发展,手术领域不断扩大,已能在人体任何部位进行。应用的器械也不断更新,如手术刀即有电刀、微波刀、超声波刀及激光刀等多种。在治疗心脏预激综合征的手术时,可借助高功能电子计算机定位。有的手术操作也不一定要进行切割来破坏组织,如经各种内窥镜取出胆道、尿路或胃肠道内的结石或异物;经穿刺导管用气囊扩张冠状动脉,或用激光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等。因之手术也有更广泛的含义。但绝大多数手术仍以医师的手工操作为主。
目前现有的手术钳操作不方便,容易出现夹持力度过大,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紧凑,能够防止夹持力度过大的手术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术钳,包括钳头、钳柄、弹片和圆孔,所述钳头和钳柄分别设有两个,所述钳头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钳头通过第一转轴相互活动连接,所述钳头与钳柄铰接,所述钳柄之间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钳柄通过第二转轴相互活动连接,所述弹片设在钳柄一端,所述圆孔设在钳柄上,所述弹片末端设置有凸起和插孔,所述凸起与插孔卡持连接,所述钳头内侧设置有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内设置有V型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弹片与钳柄一体成型设置,保持结构紧凑。
作为优选,所述圆孔设有一个以上,方便使用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插孔呈矩形设置,保持凸起能够牢固的卡持在插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钳柄呈弯折设置,保持操作方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的弹片通过凸起和插孔相互卡持,能够保持夹持力度适中,防止夹持力度过大造成身体损伤;设置的钳头通过第一转轴相互活动连接以及钳柄通过第二转轴相互活动连接保持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手术钳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手术钳的卡持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手术钳,包括钳头1、钳柄2、弹片3和圆孔4,所述钳头1和钳柄2分别设有两个,所述钳头1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5,所述钳头1通过第一转轴5相互活动连接,所述钳头1与钳柄2铰接,所述钳柄2之间设置有第二转轴6,所述钳柄2通过第二转轴6相互活动连接,所述弹片3设在钳柄2一端,所述圆孔4设在钳柄2上,所述弹片3末端设置有凸起7和插孔8,所述凸起7与插孔8卡持连接,所述钳头1内侧设置有卡持部9,所述卡持部9内设置有V型凹槽10。
所述弹片3与钳柄2一体成型设置。
所述圆孔4设有一个以上。
所述插孔8呈矩形设置。
所述钳柄2呈弯折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设置的弹片通过凸起和插孔相互卡持,能够保持夹持力度适中,防止夹持力度过大造成身体损伤;设置的钳头通过第一转轴相互活动连接以及钳柄通过第二转轴相互活动连接保持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