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肾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324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肾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急性肾炎,又称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特点为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一过性氮质血症,具有自愈倾向,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属中医的“水肿”、“血证”等范畴。急性肾炎初期多为湿热毒邪壅滞血脉,灼伤营血而致血粘而稠,运行不畅,血脉瘀阻。多见于儿童,男性。通常于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潜伏期相当于致病抗原初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复合物所需的时间,呼吸道感染者的潜伏期较皮肤感染者短。本病起病较急,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呈亚临床型(仅有尿常规异常);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重症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本病大多预后良好,常可在数月内临床自愈。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麻黄【别名】色道麻、结力根[蒙古]。【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性味】辛、微苦,温。【归经】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9g。【注意】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者,均忌服。【摘录】《中华本草》。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摘录】《中华本草》。杏仁【别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仁,晾干。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性味】苦,温,有毒。【归经】入肺、大肠经。【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注意】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得火良。恶黄耆、黄芩、葛根。畏蓑草。【摘录】《中华本草》。蒲公英【别名】凫公英、蒲公草、耩褥草、仆公英、仆公罂、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鹁鸪英、婆婆丁、白鼓丁、黄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奶汁草、残飞坠、黄狗头、卜地蜈蚣、鬼灯笼、羊奶奶草、双英卜地、黄花草、古古丁。【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性味】苦、甘,寒。【归经】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大剂量60g【注意】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摘录】《中华本草》。石韦【别名】小石韦、飞刀剑、石皮、石剑、石兰、金茶匙。【来源】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根,晒干或阴干。【性味】甘、苦,微寒。【归经】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止血。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喘咳。【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注意】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茯苓皮【别名】苓皮。【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的外皮。【性味】甘;淡;性平。【归经】肾;膀胱经。【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水温肿满;小便不利。【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摘录】《中华本草》。冬瓜皮【别名】白瓜皮、白东瓜皮。【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干燥外层果皮。食用冬瓜时,洗净,削取外层果皮,晒干。【性味】甘,凉。【归经】归脾、小肠经。【功能主治】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注意】因营养不良而致之虚肿慎用。【摘录】《中华本草》。苍术【别名】赤术,马蓟,青术,仙术。【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去须根。【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注意】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蝉蜕【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性味】甘,寒。【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注意】孕妇慎服。疸疹虚寒证不得服。【摘录】《中华本草》。小蓟【别名】刺儿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荠荠菜、刺角菜、白鸡角刺、小鸡角刺、小牛扎口、野红花。【来源】本品为菊科刺儿菜属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带花全草),根状茎亦可入药。夏季采收带花全草,去杂质,鲜用或晒干。【性味】甘、苦,凉。【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全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根状茎:肝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注意】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肾炎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急性肾炎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肾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麻黄6份、甘草6份,杏仁10份,蒲公英30份、石韦15份、茯苓皮5份、冬瓜皮30份,苍术10份,蝉蜕6份、小蓟9份。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一般资料发明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急性肾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16例,女34例,年龄5~64岁,平均年龄33.8岁;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35.2岁。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依据全国急性肾炎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1)、血尿、蛋白尿: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30%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原因。(2)、水肿: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3)、高血压:多数患者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其钠水潴留有关,利尿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4)、肾功能异常:患者起病早期可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水潴留而尿量减少,少数患者甚至少尿(<400ml/d)。2、试验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2次。疗程10天。对照组口服普卢利沙星胶囊(按说明书服用),疗程10天。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临床控制:浮肿消退,血压正常,尿常规检验蛋白,红、白细胞,管型连续3次阴性者;显效:浮肿消退,血压正常,但尿常规检验蛋白阴性,余项镜检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浮肿基本消退,血压正常,尿常规蛋白阴性,红、白细胞及管型有减轻者;无效:浮肿时退时消,血压正常,尿常规无改善者。3.2治疗结果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组别n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严重不良反应例治疗组5020814296%0对照组402164977.5%0可见,本发明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急性肾炎,具有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称取:麻黄6克、甘草6克,杏仁10克,蒲公英30克、石韦15克、茯苓皮5克、冬瓜皮30克,苍术10克,蝉蜕6克、小蓟9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用于治疗急性肾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实施例2称取:麻黄6克、甘草6克,杏仁10克,蒲公英30克、石韦15克、茯苓皮5克、冬瓜皮30克,苍术10克,蝉蜕6克、小蓟9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用于治疗急性肾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实施例3称取:麻黄6克、甘草6克,杏仁10克,蒲公英30克、石韦15克、茯苓皮5克、冬瓜皮30克,苍术10克,蝉蜕6克、小蓟9克;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胶囊剂。用于治疗急性肾炎。口服,每日分早晚两次服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