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夹持力度的可弯曲微创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431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夹持力度的可弯曲微创器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微创器械。



背景技术:

微创手术是指在人体体表作若干穿孔,将内窥镜和操作器械通过上述小孔进入体腔内,如腹腔、胸腔、关节腔等,由术者在内窥镜的监视下,通过手在病人体外操作器械,使器械伸入病人体腔内的工作端对腔内的病灶进行切除,或对器官进行修补、缝合等手术,术毕将内窥镜和器械取出,缝合体表的小孔即可完成整个手术。

微创手术的发展依赖于微创器械的发展,但是,目前的微创手术器械的灵活性远不如外科医生的手,在对病灶区进行夹持或切除时,无法实现不同夹持力度或切除力度的选择,另外,由于人体内腔中的器官分布较为复杂,当需要微创器械进行大曲率弯曲避让一些重要器官时,目前的微创手术器械则难以完成。

如中国专利申请200910155072.2号公开的一种可弯曲微创器械,其包括头部、延长杆、手柄、关节和两个调节转子,头部通过关节与延长杆前端固定连接,手柄通过手柄基座与延长杆后端活动连接;关节由数个关节片通过传动丝串连而成,传动丝分布在关节片四周边缘,四根传动丝端分别与关节基座固定连接,后端由上下两根传动丝连接构成回路,套在一个定滑轮上,左右两根传动丝连接构成另一个回路,套在另一个定滑轮上;相邻的两个关节片成垂直交叉排列;头部和手柄之间设有手柄传动杆,钳头传动杆和推杆,能实现头部和手柄之间的动作传动。然而,该专利申请所设计的可弯曲微创器械仅能够在关节处进行弯曲,刚性的延长杆无法实现任何弯曲效果,在遇到需要避让的器官时,术者不得不采取更换插入微创器械的方向的方式;而且该专利申请所设计的可弯曲微创器械的头部也无法进行控制夹持力度。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200910155073.7号公开的一种转腕微创器械,其包括头部、延长杆、手柄和两个关节,头部通过头部关节与延长杆前端固定连接,手柄通过手柄关节与延长杆后端固定连接;头部关节和手柄关节均由数个关节片通过传动丝串连而成,传动丝分布在关节片四周边缘,传动丝前端与头部关节基座固定连接,后端与手柄关节基座固定连接,相邻两个关节片成垂直交叉排列,能实现两个关节之间的动作传动;头部和手柄之间设有传动杆,能实现头部和手柄之间的动作传动。然而,该专利申请所设计的转腕微创器械只是相对于中国专利200910155072.2号多加入了一个关节,依旧仅能够在关节处进行弯曲,刚性的延长杆无法实现任何弯曲效果,另外,手柄结构的设计则容易发生扣锁失灵,头部钳柄自动松开的危险。

因此,提供一种可调节夹持力度的可弯曲微创器械成为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夹持力度的可弯曲微创器械,该可调节夹持力度的可弯曲微创器械可针对待操作器官的尺寸和性质,实现不同的夹持力度,同时还可以适应人体内腔的复杂结构实现大曲率的弯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夹持力度的可弯曲微创器械,包括操作部、挠性延伸部及控制部,操作部与挠性延伸部的一端相连,控制部与挠性延伸部的另一端相连,其中,操作部包括操作头及用于控制操作头动作的传动装置;操作头包括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传动装置包括基座、沿基座的纵向中心线形成于基座上表面的导向槽、容置于导向槽内并能够沿导向槽往复运动的齿条、夹设于齿条的一端壁与导向槽的一端壁之间的弹性复位件、在齿条两侧设于基座上表面并分别与齿条两侧壁的齿部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一端固定于第一齿轮上表面的第一转动杆、一端在第一齿轮与基座的前端之间枢转连接于基座上表面的第一导向杆、后端枢转连接于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而中部枢转连接于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的第一连杆、一端固定于第二齿轮上表面的第二转动杆、一端在第二齿轮与基座前端之间枢转连接于基座上表面的第二导向杆、以及后端枢转连接于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而中部枢转连接于第二导向杆的另一端的第二连杆,其中,第一操作件连接于第一连杆的前端,第二操作件连接于第二连杆的前端;以及挠性延伸部包括形成于中心的贯穿通道以及穿设于贯穿通道内的传动索,传动索的前端固定于齿条的后端壁,传动索的后端与控制部相连,使得当齿条在传动索的作用下于导向槽往复运动时,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相对于彼此进行开合运动。

可选择地,弹性复位件为拉伸弹簧或拉伸橡胶件,拉伸弹簧或拉伸橡胶件的前端固定于导向槽的前端壁,拉伸弹簧或拉伸橡胶件的后端固定于齿条的前端壁。

可选择地,弹性复位件为压缩弹簧或中心设有贯穿孔的压缩橡胶件,压缩弹簧或压缩橡胶件的前端固定于齿条的后端壁,压缩弹簧或压缩橡胶件的后端固定于导向槽的后端壁,传动索的前端穿过压缩弹簧的中心通孔或压缩橡胶件的贯穿孔并固定于齿条的后端壁。

优选地,第一齿轮、第一转动杆、第一导向杆及第一连杆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齿轮、第二转动杆、第二导向杆及第二连杆相对于基座的纵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优选地,挠性延伸部包括层叠套置的至少二层金属螺旋线圈层,最内层金属螺旋线圈层的内部形成贯穿通道,并且任意二层相邻金属螺旋线圈层的缠绕方向相反。

可选择地,至少二层金属螺旋线圈层可以为三层或三层以上。

可选择地,贯穿通道内的传动索可以由钢丝或尼龙线制成。

优选地,控制部包括控制座、开设于控制座前端壁中心并终止于控制座的第一纵向位的用于穿设传动索的通孔、沿控制座的纵向中心线自第一纵向位延伸至控制座的第二纵向位并形成于控制座上表面的滑槽、在滑槽两侧设于控制座上表面的若干对限位槽、前端与传动索的后端相连接并容置于滑槽内以沿滑槽往复运动的滑块、以及设于滑块上并可卡合于任意一对限位槽中的卡钩。

优选地,滑块包括置于滑槽内且上表面开设有凹槽的滑块底座、容置于凹槽内的倒T型的卡座、以及固定盖合于滑块底座上且中央形成开口的滑块盖,其中,卡座包括置于凹槽底壁上且表面积大于滑块盖上的开口的限位板以及自限位板上表面向上延伸穿过开口的连接柱。

可选择地,滑块盖可通过螺钉、铆钉或焊接的方式固定盖合于滑块底座上。

优选地,卡钩包括卡钩连杆、形成于卡钩连杆中部的固定孔、以及自卡钩连杆的两端向下延伸并能够钩挂于任意一对限位槽中的钩头,其中,滑块进一步包括穿过卡钩连杆的固定孔并拧入连接柱上设置的螺纹孔以将卡钩连杆固定于卡座上的螺钉。可选择地,可通过铆钉或焊接方式将卡钩连杆固定于卡座上。

优选地,基座的后端壁上设有第一垫圈,第一垫圈的中心开设有第一中心孔,控制座的前端壁上设有第二垫圈,第二垫圈的中心开设有第二中心孔,其中,传动索的前端穿过第一中心孔固定于齿条的后端壁,传动索的后端穿过第二中心孔及控制座的通孔固定于滑块底座的前端壁,至少二层金属螺旋线圈层的前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垫圈的后端壁,至少二层金属螺旋线圈层的后端分别固定于第二垫圈的前端壁。

优选地,钩头底部形成球头部,限位槽对应为与球头部相匹配的C型卡槽。

可选择地,球头部和C型卡槽分别具有不同的磁性。

可选择地,操作头为夹钳或剪刀。

可选择地,第一操作件固定连接于或铰接于第一连杆的前端,第二操作件固定连接于或铰接于第二连杆的前端。

可选择地,在操作部外部设置保护壳并在挠性延伸部外部设置柔性保护罩以避免器械本身对患者造成伤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整个延伸部具有挠性,微创器械可实现大曲率的弯曲效果,更加适合内腔的复杂环境;(2)、由于延伸部采用多层不同绕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线圈层构造,因而当操作部夹持住目标物后需要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绕向与旋转方向相同的线圈层将缩紧以将来自控制部的扭矩顺利传递至操作部;(3)、通过拉动控制部的滑块便可以利用传动装置控制操作头的开合动作,极大地降低了操作的复杂程度;(4)、多对限位槽的设置可以控制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相对于彼此进行开合运动,进而控制操作头的夹持力度,以适合不同器官的尺寸和性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调节夹持力度的可弯曲微创器械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处于闭合状态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处于打开状态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操作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控制部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5的B-B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滑块的构造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卡钩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非限制性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可调节夹持力度的可弯曲微创器械包括彼此连接的操作部100、挠性延伸部200及控制部300。

其中,操作部100包括操作头110和能够控制操作头110动作的传动装置120。操作头110包括第一操作件111和第二操作件112。在该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传动装置120包括基座121、齿条122、拉伸弹簧123、第一齿轮124、第二齿轮125、第一转动杆1241、第一导向杆1242、第一连杆1243、第二转动杆1251、第二导向杆1252、以及第二连杆1253。如图2和图3所示,沿基座121的纵向中心线(图未示)于基座121上表面形成有导向槽(图未示),齿条122容置于导向槽内并能够沿导向槽往复运动,拉伸弹簧123的前端固定于导向槽的前端壁,而后端则固定于齿条122的前端壁,第一齿轮124和第二齿轮125则设于基座121的上表面且分布在齿条122的两侧,并分别与齿条122两侧壁的齿部啮合,第一转动杆124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齿轮124的上表面。在第一齿轮124与基座121的前端之间,第一导向杆1242的一端枢转连接于基座121的上表面。第一连杆1243的后端枢转连接于第一转动杆1241的另一端而中部枢转连接于第一导向杆1242的另一端。以基座的纵向中心线为基准,与此对称地,第二转动杆1251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齿轮125的上表面。在第二齿轮125与基座121的前端之间,第二导向杆1252的一端枢转连接于基座121的上表面。第二连杆1253的后端枢转连接于第二转动杆1251的另一端而中部枢转连接于第二导向杆1252的另一端。

在该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挠性延伸部200包括由外向内层叠套置的三层金属螺旋线圈层221、222、223,最内层金属螺旋线圈层223的内部形成有位于中心的贯穿通道(未标号),贯穿通道内穿设有传动索210,相邻的金属螺旋线圈层221、222、223的缠绕方向相反以增强支撑刚性。传动索210的前端固定于齿条122的后端壁,传动索210的另一端与控制部130相连。由此,当齿条122在传动索210的作用下于导向槽往复运动时,第一操作件111和第二操作件112可相对于彼此进行开合运动。

作为一种可替代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拉伸弹簧123可替换为压缩弹簧126或中心设有贯穿孔的压缩橡胶件(图未示),压缩弹簧126或压缩橡胶件的前端固定于齿条122的后端壁,压缩弹簧126或压缩橡胶件的后端固定于导向槽的后端壁,传动索210穿设于压缩弹簧126的中心通孔或穿设于压缩橡胶件的贯穿孔而固定于齿条122的后端壁上。

如图1所示,控制部300包括控制座310、滑槽320、限位槽330、滑块340以及卡钩350,如图5和图6所示,在控制座310前端壁中心开设有一终止于控制座310的第一纵向位P1的通孔H,传动索210可穿入通孔H中。沿控制座310的纵向中心线自第一纵向位P1延伸至控制座310的第二纵向位P2于控制座310的上表面形成滑槽320,四对限位槽330设于滑槽320的两侧。滑块340容置于滑槽320内并可沿滑槽320往复运动,卡钩350设于滑块340上并可卡合于任意一对限位槽330中。

在该非限制性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滑块340包括置于滑槽320内且上表面开设有凹槽G的滑块底座341、容置于凹槽G内的倒T型的卡座342、以及固定盖合于滑块底座341上且中央形成开口(未标号)的滑块盖343,其中,卡座342包括置于凹槽G底壁上且表面积大于滑块盖343上的开口的限位板3421,以及自限位板3421上表面向上延伸穿过开口的连接柱3422,由此,滑块盖343便可限制卡座342在凹槽G内上下运动。为了与限位槽330进行卡扣,如图9所示,卡钩350包括卡钩连杆351、形成于卡钩连杆351中部的固定孔352、以及自卡钩连杆351的两端向下延伸并能够钩挂于任意一对限位槽330中的钩头353。在安装使用时,将卡钩连杆351放置于连接柱3422顶部,将螺钉穿过卡钩连杆351的固定孔352并拧入连接柱3422上设置的螺纹孔(图未示),则可将卡钩350固定于卡座342上。

作为挠性延伸部200与控制部300之间连接的又一种可替代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基座121的后端壁上设有第一垫圈W1,第一垫圈W1的中心开设有第一中心孔(图未示),控制座310的前端壁上设有第二垫圈W2,第二垫圈W2的中心开设有第二中心孔(图未示),传动索210的前端穿过第一中心孔固定于齿条122的后端壁,传动索210的后端穿过第二中心孔及控制座310的通孔H而固定于滑块底座341的前端壁,每个金属螺旋线圈层221、222、223的前端则固定于基座121的后端壁,后端则固定于控制座310的前端壁。

作为另一种可替代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9所示,钩头353的底部形成球头部,限位槽330对应为可与球头部过盈配合的C型卡槽,由此,钩头353在与限位槽330进行钩挂时,两者之间可保证实现牢固的钩挂。

由此,当向后拉动滑块340时,传动索210带动齿条122向后运动,与齿条122相啮合的第一齿轮124和第二齿轮125分别进行逆时针和顺时针的转动,进而分别带动第一转动杆1241和第二转动1251进行相向运动,第一转动杆1241和第二转动1251继而分别再带动第一连杆1243和第二连杆1253发生运动,分别与第一连杆1243和第二连杆1253枢转连接的第一导向杆1242和第二导向杆1252则进行枢转,与第一转动杆1241和第二转动1251共同完成对第一连杆1243和第二连杆1253的导向,使得第一操作件111和第二操作件112逐步接近,当第一操作件111和第二操作件112之间的距离为所需要的距离时,将钩头353钩挂在其对应的一对限位槽330中。当需要分开第一操作件111和第二操作件112时,则将钩头353从限位槽330中取出,利用拉伸弹簧123或压缩弹簧126自身的回弹力,拉动或推动齿条122向前运动,与齿条122相啮合的第一齿轮124和第二齿轮125分别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转动,进而分别带动第一转动杆1241和第二转动1251进行反向运动,第一转动杆1241和第二转动1251继而分别再带动第一连杆1243和第二连杆1253发生运动,分别与第一连杆1243和第二连杆1253枢转连接的第一导向杆1242和第二导向杆1252则进行枢转,与第一转动杆1241和第二转动1251共同完成对第一连杆1243和第二连杆1253的导向,使得第一操作件111和第二操作件112逐步分开。

尽管在此已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里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结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现其它的变型和变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