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人体微循环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1124阅读:9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行业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改善人体微循环的药物。



背景技术: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正常情况下,微循环的血流量与组织器官的代谢水平相适应,保证各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并调节回心血量,如果微循环发生障碍,将会直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微循环供给组织细胞氧气和养料,带走代谢废物,保证了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微循环紊乱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急性的炎症、创伤、烧伤、休克,慢性的溃疡病、肝炎、肝硬化、老年性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改善微循环有助于身体的强健和疾病的康复,寻求好的改善微循环的方法一直为医学界所重视。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很多疾病困扰着我们,我们需要一种药来治疗和改善我们的身体,中国中药对方方面面的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和改善,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有着老伤病痛、心脑血管病、肿瘤疾病等,中医认为“通”是医治一切病变的关键,切不可以用急于求成,而应慢慢调理,改善人体的微循环,从而从根本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发生,现有技术中的中药多数都是针对一种疾病的治疗,起不到改善人体微循环的作用,发挥不了中医中药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治疗范围广、治疗效果好、可有效改变人体微循环的一种改善人体微循环的药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善人体微循环的药物,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备而成:牛白藤5~20克、金菊1~5克、千里光1~5克、黄柏1~5克、知母1~5克、白芷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猪苓1~5克、白蛇1~5克、甘草1~5克、地耳草3~10克、牛尾草6~15克、牛膝10~20克、鹅不食草5~15克、红杜仲10~20克、乌药5~12克、鬼画符5~10克、山橘叶4~8克、山香4~8克、羊耳菊5~15克、刘寄奴8~13克、穿破石7~12克、过岗龙15~25克、两面针4~6克、鸡血藤10~20克、丢了棒10~20克、木鳖子10~20克、岗梅7~12克、丁茄根10~20克、大种半边莲8~13克、独活10~20克、急性子5~15克、黑老虎根5~15克、苍术7~12克、制川乌5~15克、樟脑0.2~0.5克、水栀8~13克、桂枝1~3克、香附10~20克、丁香1~5克、土鳖4~8克。

作为优选,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备而成:牛白藤10克、金菊2克、千里光2克、黄柏2克、知母2克、白芷2克、沙参2克、麦冬2克、猪苓2克、白蛇2克、甘草2克、地耳草6克、牛尾草10克、牛膝15克、鹅不食草8克、红杜仲15克、乌药8克、鬼画符8克、山橘叶6克、山香6克、羊耳菊8克、刘寄奴10克、穿破石10克、过岗龙20克、两面针5克、鸡血藤15克、丢了棒15克、木鳖子15克、岗梅10克、丁茄根15克、大种半边莲10克、独活15克、急性子10克、黑老虎根10克、苍术8克、制川乌10克、樟脑0.3克、水栀6克、桂枝2克、香附15克、丁香3克、土鳖6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本中药配方将多种中药组合使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中药成分的功效,发挥互补和提升作用,此药极大的改善了人体微循环,有助于多种顽疾的治疗,不仅可以丰富患者的用药选择,还可以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下面对本发明所用到药物的药效和主要治疗的疾病进行说明

牛白藤:甘、淡,凉,清热解暑,祛风湿,续筋骨,用于中暑,感冒咳嗽,吐泻,风湿关节痛,痔疮出血,疮疖痈肿,跌打损伤,骨折;外用于皮肤湿疹,瘙痒,缠腰火丹。

金菊:疏风清热,平肝明目,避暑消烦,清心解毒。

千里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杀虫止痒,主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肋腺炎;急性肠炎;菌痢;黄疸型肝炎;胆湿癣炎;急性尿路感染;目赤肿痛翳障;痈肿疖毒;丹毒;湿疹;干湿癣疮;滴虫性阴道炎;烧烫伤。

黄柏: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作用。

知母:具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白芷:能够消肿排脓、通窃止痛、祛风除湿。

沙参:能够养阴清热凉血。

麦冬:具有清心除烦、养阴生津的作用。

猪苓:具有利尿渗湿的作用;椿根皮能够清热燥湿、止血、止带;

白蛇:草能够消肿生肌、收敛止血;

甘草:能够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主要功效是生肌止痛、行气破瘀,同时还有消炎、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地耳草:又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也可用治肺痈,肠痈,湿疹,以及跌打损伤等证。

牛尾草:治痢疾肠炎、黄疽性肝炎、咽喉炎、扁桃腺炎、尿道感染、膀胱炎、急性肾炎、肿胀疼痛、流感、疟疾、毒蛇咬伤、牙痛等症,亦可外用洗各种毒疮及红肿部分;叶研末敷黄水疮尤为有效,内服可治小儿疳积。

牛膝:根入药,生用,活血通经;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闭经,鼻衄,虚火牙痛,脚气水肿;熟用,补肝肾,强腰膝;治腰膝酸痛,肝肾亏虚,跌打瘀痛。

鹅不食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

红杜仲:用来治小儿麻痹,跌打损伤等症。

乌药: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鬼画符:味甘,性寒,散疮消毒,洗烂肉,治漆疮,其叶,人遇毒食之,则觉香甜,解牛病热毒,其根浸良酒,凡乳管不痛而乳少,捣烂其叶,和酒糟蜜糖服之。

山橘叶:祛风,散瘀生新,敷跌打,止燥嗽,治感冒咳嗽,百日咳。

山香:全草入药,内服或外用,治赤白痢、乳腺炎、痈疽、感冒发烧、头痛、胃肠涨气、风湿骨痛、娱蚣及蛇咬伤、刀伤出血、跌打肿痛、烂疮、皮肤搔痒、皮炎及湿疹等症。

羊耳菊:有除痰定喘、活血调经及治跌打损伤等作用。

刘寄奴: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

穿破石: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贫血头晕、四肢麻木、月经不调等。

过岗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四肢麻木。

两面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

鸡血藤:补血行血,通经活络。对凝血、纤溶的作用,抑制心脏和降低血压作用,抗癌作用,对脂质代谢的调节.

丢了棒: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肿痛,脚气水肿。

木鳖子: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疠,痔漏,干癣,秃疮。

岗梅:清热解毒,生津,利咽,散瘀止痛。有扩张管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和加强心收缩力的作用。

丁茄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脘痛,风湿痹痛,瘰疬,寒性脓疡,痈肿疮毒,跌打损伤。

大种半边莲:用于咳嗽痰多,水肿,痈肿疮毒,下肢溃烂,蛇虫咬伤。

独活:用于风寒湿痹,要洗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急性子: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胃淋巴肉瘤细胞敏感;对肉瘤-37有抑制作用。

黑老虎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痛经;产后瘀血腹痛;疝气痛.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痰饮;湿肿;表证夹湿;头身重痛;痹证温性;肢节酸痛重着;痿襞;夜盲。

制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樟脑:通关窍,利滞气,治邪气,霍乱,心腹痛,寒湿脚气,疥癣,风瘙,龋齿,杀虫,着鞋中去脚气。

建栀:栀子通过炮制而来的,具有清热的作用的药材。

桂枝:桂枝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香附: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丁香: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的作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应用,确有一定疗效,且安全,又无毒性反应。

土鳖: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一种改善人体微循环的药物,它所含的活性成分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制备而成:牛白藤5~20克、金菊1~5克、千里光1~5克、黄柏1~5克、知母1~5克、白芷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猪苓1~5克、白蛇1~5克、甘草1~5克、地耳草3~10克、牛尾草6~15克、牛膝10~20克、鹅不食草5~15克、红杜仲10~20克、乌药5~12克、鬼画符5~10克、山橘叶4~8克、山香4~8克、羊耳菊5~15克、刘寄奴8~13克、穿破石7~12克、过岗龙15~25克、两面针4~6克、鸡血藤10~20克、丢了棒10~20克、木鳖子10~20克、岗梅7~12克、丁茄根10~20克、大种半边莲8~13克、独活10~20克、急性子5~15克、黑老虎根5~15克、苍术7~12克、制川乌5~15克、樟脑0.2~0.5克、水栀4~8克、桂枝1~3克、香附10~20克、丁香1~5克、土鳖4~8克。

实施例一

药物由下面重量配比组成:牛白藤10克、金菊2克、千里光2克、黄柏2克、知母2克、白芷2克、沙参2克、麦冬2克、猪苓2克、白蛇2克、甘草2克、地耳草6克、牛尾草10克、牛膝15克、鹅不食草8克、红杜仲15克、乌药8克、鬼画符8克、山橘叶6克、山香6克、羊耳菊8克、刘寄奴10克、穿破石10克、过岗龙20克、两面针5克、鸡血藤15克、丢了棒15克、木鳖子15克、岗梅10克、丁茄根15克、大种半边莲10克、独活15克、急性子10克、黑老虎根10克、苍术8克、制川乌10克、樟脑0.3克、水栀6克、桂枝2克、香附15克、丁香3克、土鳖6克。

加工使用方法:按照上述比例配比药物,煎煮过滤后口服使用。

实施例二

药物由下面重量配比组成:牛白藤15克、金菊5克、千里光1克、黄柏1克、知母1克、白芷4克、沙参4克、麦冬4克、猪苓4克、白蛇4克、甘草2克、地耳草5克、牛尾草6克、牛膝12克、鹅不食草9克、红杜仲11克、乌药7克、鬼画符6克、山橘叶4克、山香5克、羊耳菊8克、刘寄奴12克、穿破石9克、过岗龙18克、两面针5克、鸡血藤17克、丢了棒14克、木鳖子15克、岗梅9克、丁茄根14克、大种半边莲11克、独活12克、急性子8克、黑老虎根7克、苍术8克、制川乌9克、樟脑0.4克、水栀6克、桂枝3克、香附14克、丁香5克、土鳖5克。

加工使用方法:按照上述比例配比药物,煎煮过滤后口服使用。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实施例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