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90711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中医学认为风湿性心脏病多属于“怔忡”、”喘证”、“水肿”、“心痹”等范畴处方药物,其病机主要是风寒湿邪内侵,久而化热或风湿热邪直犯,内舍于心,乃致心脉痹阻,血脉不畅,血行失度,心失所养,心神为之不安表现心悸、怔忡,甚而阳气衰微不布,无以温煦气化,而四肢逆冷,面色恍白,颧面暗红,唇舌青紫,水湿不化,内袭肺金,外则泛溢肌肤四肢或下走肠间,见到浮肿,咳嗽气短,胸闷脘腹痞胀,不能平卧等症状。

风心病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毛焕元著《心脏病学》(2001 年第二版)主要临床表现为双肺底可出现细湿罗音等心力衰竭体征;部分有心包摩擦音,可同时伴有胸膜摩擦音;关节红、肿胀,活动受限。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相关文献报道,结合实际临床观察,制定心血瘀阻型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咳嗽甚则咯血,两颧紫红,唇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斑。

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方法有:中药、西药以及手术治疗,采用西药的不良反应会加重病情或导致新的疾病发生,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利弊各半;少数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需长期抗凝血治疗,风险较大,患者部分心肌被切断,从而引起心功能不全,手术瓣膜缝合可能感染,增加了手术风险,心脏瓣环缝结不牢或大小不对称会造成瓣膜周围渗漏,严重者需再次手术。

风心病中医辨证分为气血虚亏、症见心悸瘀阻、心肾阳虚等类型。临床上以肺络瘀阻型为多见,故治法突出利湿与化瘀并举,即“利湿兼活血,活血必利湿”;而且采用中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可因人、因时、因地治疗,标本同治辨证施治,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症状不但能够延年益寿,提高生命质量,并增强肌体免疫能力,形成持久的抗复发性功效。

但现有的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中药配方,配方不合理,且治疗时间长,见效慢,长期服用后才有一定的疗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药物配方不合理,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独活2-8份、秦艽3-8份、防风3-6份、细辛1-3份、牛膝3-7份、杜仲3-8份、党参2-7份、茯苓5-10份、桑寄生6-10份、当归2-8份、川芎3-8份、熟地2-6份、赤芍3-8份、桂枝3-7份和甘草1-3份。

进一步地,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独活 4-5份、秦艽4-5份、防风4-5份、细辛1-2份、牛膝4-5份、杜仲4-5份、党参4-5份、茯苓6-7份、桑寄生8-9份、当归4-5份、川芎4-5份、熟地4-5份、赤芍4-5份、桂枝4-5份和甘草1-2份。

进一步地,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独活 5份、秦艽5份、防风4份、细辛1.5份、牛膝4份、杜仲4.5份、党参4份、茯苓6份、桑寄生8份、当归4.5份、川芎4份、熟地4份、赤芍4份、桂枝4份和甘草2份。

上述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分别称取独活、秦艽、细辛、牛膝、杜仲、茯苓、桑寄生、熟地、赤芍和甘草,混合,然后加入3-5倍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0.5-1h,合并提取液或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5的浸膏,残渣备用;

(2)分别称取防风、川芎和桂枝,与步骤(1)中所得残渣混合,然后加入3-4倍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后回流提取2-3次,每次0.5-1h,合并提取液或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5的浸膏;

(3)分别称取当归和党参,粉碎至60-100目,混合得混合粉末;

(4)将步骤(1)所得提取液和步骤(2)所得提取液或浸膏混合,再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粉末,最后将混合物制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剂型。

进一步地,步骤(1)中加入4倍重量体积的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

进一步,步骤(2)中加入3倍重量体积的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

进一步地,步骤(3)中,将当归和党参分别粉碎至100目。

进一步地,步骤(4)中将混合物制成汤剂、片剂、胶囊、颗粒、丸剂或散剂。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秦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筋脉拘挛,骨节酸痛等;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风湿痹痛,痰饮喘咳;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口疮,吐血,衄血;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头晕目眩,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熟地:补血滋明,益精填髓,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虛,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甘草:补脾益气,淸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2)该配方合理科学,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出的药物在短期内有效果,治疗效果佳,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独活5份、秦艽5份、防风5份、细辛2份、牛膝5份、杜仲5份、党参5份、茯苓7份、桑寄生9份、当归5份、川芎5份、熟地5份、赤芍5份、桂枝5份和甘草2份。

上述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分别称取独活、秦艽、细辛、牛膝、杜仲、茯苓、桑寄生、熟地、赤芍和甘草,混合,然后加入3倍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0.5h,合并提取液并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5的浸膏,残渣备用;

(2)分别称取防风、川芎和桂枝,与步骤(1)中所得残渣混合,然后加入3倍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后回流提取3次,每次0.5h,合并提取液或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5的浸膏;

(3)分别称取当归和党参,粉碎至60目,混合得混合粉末;

(4)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浸膏混合,用蒸馏水稀释至300mL,然后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粉末,即得汤剂。

实施例2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独活4份、秦艽4份、防风4份、细辛1份、牛膝4份、杜仲4份、党参5份、茯苓7份、桑寄生9份、当归5份、川芎5份、熟地5份、赤芍5份、桂枝5份和甘草2份。

上述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分别称取独活、秦艽、细辛、牛膝、杜仲、茯苓、桑寄生、熟地、赤芍和甘草,混合,然后加入5倍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残渣备用;

(2)分别称取防风、川芎和桂枝,与步骤(1)中所得残渣混合,然后加入4倍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后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

(3)分别称取当归和党参,粉碎至60目,混合得混合粉末;

(4)合并步骤(1)和步骤(2)所得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5的浸膏,然后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粉末,搅拌均匀,然后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为8%,粉碎至100目;

(5)将步骤(4)所得粉末与淀粉混合均匀,以85%乙醇为黏合剂将其制软材,然后真空干燥后整粒,最后再与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压片,制得片剂。

实施例3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独活5份、秦艽5份、防风4份、细辛1.5份、牛膝4份、杜仲4.5份、党参4份、茯苓6份、桑寄生8份、当归4.5份、川芎4份、熟地4份、赤芍4份、桂枝4份和甘草2份。

上述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分别称取独活、秦艽、细辛、牛膝、杜仲、茯苓、桑寄生、熟地、赤芍和甘草,混合,然后加入4倍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残渣备用;

(2)分别称取防风、川芎和桂枝,与步骤(1)中所得残渣混合,然后加入3倍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后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

(3)分别称取当归和党参,粉碎至100目,混合得混合粉末;

(4)合并步骤(1)和步骤(2)所得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5的浸膏,然后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粉末,搅拌均匀,然后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为8%,粉碎至100目,制得散剂。

实施例4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独活2份、秦艽3份、防风3份、细辛1份、牛膝3份、杜仲3份、党参2份、茯苓5份、桑寄生6份、当归2份、川芎3份、熟地2份、赤芍3份、桂枝3份和甘草1份。

上述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分别称取独活、秦艽、细辛、牛膝、杜仲、茯苓、桑寄生、熟地、赤芍和甘草,混合,然后加入4倍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残渣备用;

(2)分别称取防风、川芎和桂枝,与步骤(1)中所得残渣混合,然后加入3倍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后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

(3)分别称取当归和党参,粉碎至100目,混合得混合粉末;

(4)合并步骤(1)和步骤(2)所得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5的浸膏,然后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粉末,搅拌均匀,然后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为8%,粉碎至100目,制得散剂。

实施例5

一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独活8份、秦艽8份、防风6份、细辛3份、牛膝7份、杜仲8份、党参7份、茯苓10份、桑寄生10份、当归8份、川芎8份、熟地6份、赤芍8份、桂枝7份和甘草3份。

上述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分别称取独活、秦艽、细辛、牛膝、杜仲、茯苓、桑寄生、熟地、赤芍和甘草,混合,然后加入4倍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残渣备用;

(2)分别称取防风、川芎和桂枝,与步骤(1)中所得残渣混合,然后加入3倍混合物重量的无水乙醇后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

(3)分别称取当归和党参,粉碎至100目,混合得混合粉末;

(4)合并步骤(1)和步骤(2)所得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5的浸膏,然后加入步骤(3)所得混合粉末,搅拌均匀,然后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为8%,粉碎至100目,制得散剂。

实验例

1、临床资料:自2012年至今,对12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52例,女72例,年龄均在18-65岁之间。

2、治疗方法

服用实施例3制备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口服,一日三次,每次8-15g,饭后服用,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轻度患者服用25天,严重患者服用50天。

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全部消失,主要理化检测指标均为正常。

显效:主要症状消除,主要理化检测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理化检测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主要理化检测指标与治疗前一致。

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112例(90.32%),显效4例(3.23%),有效5例(4.03%),无效3例(2.42%),总有效率为97.58%。

本发明配方科学合理,制备方法简单,制备出的药物吸收效果和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更利于患者及时减轻症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