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6073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异味对人体健康、情绪、工作效率等可造成一定的影响。空气净化剂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它们对消除环境异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空气净化剂多种多样,但是多数只是以香精为主,起到掩盖异味的作用,既不能从本质上消除污染,也不能杀灭细菌、病毒,其本身又构成污染物,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以质量份数计量的以下原料:绿茶20-30份、甘草10-15份、薄荷5-10份、金银花30-40份、沸石20-30份、活性炭3-8份、过碳酸钠3-8份、对二氯代苯1-5份、表面活性剂3-5份、分散剂1-3份、增稠剂1-3份;

步骤2,将绿茶、甘草、薄荷、金银花在75-90℃的温度下蒸煮15分钟,然后用打浆机进行粉碎打浆,在加入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5min,取上层植物清液;

步骤3,将沸石和过碳酸钠在反应釜中搅拌研磨至600目以上,然后加入研磨至600目以上的活性炭,混合均匀;

步骤4,将混合均匀的沸石、过碳酸钠和活性炭加入到植物清液中,然后加入对二氯代苯、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增稠剂,在60-80℃的温度下,搅拌30min,制成空气净化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步骤1中的原料为:绿茶25份、甘草12份、薄荷8份、金银花35份、沸石24份、活性炭6份、过碳酸钠7份、对二氯代苯3份、表面活性剂4份、分散剂2份、增稠剂2份。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发明方法简单合理,制造成本低,制备的空气净化剂采用绿茶、甘草、薄荷、金银花等天然植物为原料,可与臭气发生络合或吸收、吸附等复合作用,从而实现净化清新空气的目的,而绿茶还具有杀菌作用,金银花可以起到净化甲醛的作用,同时本发明使用沸石、活性炭和过碳酸钠,进一步提高天然植物的净化效果,沸石和过碳酸钠起到杀菌消毒作用,而活性炭起到了吸附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空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以质量份数计量的以下原料:绿茶20份、甘草10份、薄荷5份、金银花30份、沸石20份、活性炭3份、过碳酸钠3份、对二氯代苯1份、表面活性剂3份、分散剂1份、增稠剂1份;

步骤2,将绿茶、甘草、薄荷、金银花在75℃的温度下蒸煮15分钟,然后用打浆机进行粉碎打浆,在加入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5min,取上层植物清液;

步骤3,将沸石和过碳酸钠在反应釜中搅拌研磨至600目以上,然后加入研磨至600目以上的活性炭,混合均匀;

步骤4,将混合均匀的沸石、过碳酸钠和活性炭加入到植物清液中,然后加入对二氯代苯、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增稠剂,在60℃的温度下,搅拌30min,制成空气净化剂。

实施例2

一种空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以质量份数计量的以下原料:绿茶30份、甘草15份、薄荷10份、金银花40份、沸石30份、活性炭8份、过碳酸钠8份、对二氯代苯5份、表面活性剂5份、分散剂3份、增稠剂3份;

步骤2,将绿茶、甘草、薄荷、金银花在90℃的温度下蒸煮15分钟,然后用打浆机进行粉碎打浆,在加入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5min,取上层植物清液;

步骤3,将沸石和过碳酸钠在反应釜中搅拌研磨至600目以上,然后加入研磨至600目以上的活性炭,混合均匀;

步骤4,将混合均匀的沸石、过碳酸钠和活性炭加入到植物清液中,然后加入对二氯代苯、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增稠剂,在80℃的温度下,搅拌30min,制成空气净化剂。

实施例3

一种空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以质量份数计量的以下原料:绿茶25份、甘草12份、薄荷8份、金银花35份、沸石24份、活性炭6份、过碳酸钠7份、对二氯代苯3份、表面活性剂4份、分散剂2份、增稠剂2份;

步骤2,将绿茶、甘草、薄荷、金银花在85℃的温度下蒸煮15分钟,然后用打浆机进行粉碎打浆,在加入离心机中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5min,取上层植物清液;

步骤3,将沸石和过碳酸钠在反应釜中搅拌研磨至600目以上,然后加入研磨至600目以上的活性炭,混合均匀;

步骤4,将混合均匀的沸石、过碳酸钠和活性炭加入到植物清液中,然后加入对二氯代苯、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增稠剂,在70℃的温度下,搅拌30min,制成空气净化剂。

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