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旋转装置及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606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升降旋转装置及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血液成分制备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降旋转装置及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



背景技术:

为保证血浆用于临床输血的安全,在血站成分科在进行血浆、血细胞等成分血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血浆病毒灭活处理。目前,血浆病毒灭活采用的方法是亚甲蓝光化学灭活法,该方法通过向血浆中添加亚甲基蓝后光照处理,光照中亚甲基蓝可与病毒核酸的鸟嘌呤以及病毒的脂质包膜相结合,进一步在可见光的作用下使病毒的核酸断裂、包膜破损,使病毒完全失去穿透、复制及感染能力。采用亚甲基蓝灭活前后血浆球蛋白、清蛋白、血浆Ⅷ因子、纤维蛋白原平均水平对比符合≥50g/L的国家标准,HBV-DNA阳性血浆在经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转为阴性,是目前比较有效的血浆病毒灭活措施。而亚甲基蓝法进行血浆病毒灭活时的操作过程可以参见附图1至2所示:

先将原血浆袋1通过导管A与下方的第一收集血袋2连接,导管A连通之后将血浆袋1悬挂起来,血浆在重力作用下从原血浆血袋1转移到第一收集血袋2中,转移时导管A上装设的亚甲基蓝粉料会溶解在血浆中一并转移,实现亚甲基蓝向血浆中的添加(图1所示);亚甲基蓝添加完成之后,将第一收集血袋2进行光照处理,灭活病毒;光照完成之后,第一收集血袋2按照图2的方式,通过一带有过滤塞的导管B连接到第二收集血袋3,第一收集血袋2中的血浆经过滤塞流入第二收集血袋3中,过滤塞能将亚甲基蓝从血浆中滤除,滤除亚甲基蓝之后的血浆流至第二收集血袋3,即为不含亚甲基蓝的灭活血浆。

为了保证后续血浆品质复查、过程复核和以及问题追溯等,辅助上述病毒灭活操作的、并记录操作过程的相关数据的自动化设备是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目前的该类病毒灭活监测仪结构简图参见图3所示,机架的上端具有血袋挂钩20a用于悬挂血袋,并且在机架10a内安装有血袋支撑面板30a,以防止位于下方的血袋悬空导致。当然,病毒灭活监测仪上还安装有监控、感应装置,用来监控过亚甲基蓝添加和滤除的过程,在当添加和滤除过程中出现阻塞、漏液等情形时能及时处理并记录,以确保最终制备的血浆能安全地用于治疗。

但目前采用的上述病毒灭活监测仪在进行血浆病毒灭活操作时,由于亚甲基蓝添加和滤除亚甲基蓝这两个步骤中,采用的血袋和导管耗材类型不同,亚甲基蓝滤除过程中导管B的长度要明显长于添加过程中导管A的长度;且进一步由于病毒灭活监测仪在使用时,血袋支撑面板30a上会放置血袋数量比较多,总共加起来约几十斤重,因此重量限制血袋支撑面板30a不便于制备成高度人工可调的形式;使得亚甲基蓝的添加和滤除两个步骤分别在血袋支撑面板30a高度不同的两台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下完成,导致灭活操作的步骤需要分隔于两台监测仪上分别进行,操作和监测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旋转装置和采用该升降旋转装置的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旨在使设备能满足血浆病毒灭活的所有步骤的操作要求,使操作和监测更加便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升降旋转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主轴、沿该主轴的轴向方向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机构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水平固设于所述主轴上的上固定板、下固定板;

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设有水平设置的升降带动板、以及竖直设置的丝杆;所述丝杆通过丝母与所述升降带动板连接;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自转的驱动件;

所述升降机构的下端与升降带动板固定连接、上端贯穿所述上固定板;

所述主轴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转动轴承。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套设在主轴上的滑动套管,该滑动套管的下端与所述升降带动板固定连接、上端贯穿所述上固定板;

和/或,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两根平行于主轴设置的直杆,该直杆的下端与所述升降带动板固定连接、上端贯穿所述上固定板。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电机,该电机通过一传动件与丝杆连接;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同步带轮、第二同步带轮、以及套设在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上的同步带;其中,

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安装于电机的输出端上,第二同步带轮安装于丝杆的端部上。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为电机,该电机通过一传动件与丝杆连接;所述传动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其中,

所述主动齿轮安装于电机的输出端上,从动齿轮安装于丝杆的端部上。

优选地,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还并列设置有至少一个传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依次相互啮合。

优选地,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升降导向杆;

所述升降导向杆贯穿所述升降带动板,且所述升降导向杆与升降带动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导向轴套。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设于直杆与上固定板之间的导向件;

所述导向件为设置于直杆与上固定板之间的第二导向轴套;

或,所述导向件包括基座,该基座上设置有三个与直杆的表面抵接的导向轴承。

优选地,所述主轴上还直接或者间接安装有至少一个转动手柄。

优选地,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还固设有竖直设置的支撑侧板;

所述支撑侧板上安装有用于检测所述升降带动板高度的光耦感应器。

本发明进一步还提出一种采用上述升降旋转装置的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包括机架和上述升降旋转装置;

所述升降旋转装置的主轴上设置有血袋悬挂板;

所述升降旋转装置的升降机构顶端安装有血袋收纳盒,该血袋收纳盒与所述血袋悬挂板对应设置。

采用本发明的升降旋转装置和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在灭活步骤中除了能同时满足悬挂和收纳的高度之外,还能旋转从而利于操作人员进行血袋挂取;也便于对血浆的重量和流速进行准确监控和下方的每个收集血袋的收集监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血浆病毒灭活中向血浆中添加亚甲基蓝的示意图;

图2为血浆病毒灭活中滤除血浆中亚甲基蓝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发明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升降旋转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升降旋转装置中主轴上端的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升降旋转装置中主轴下端的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的升降旋转装置处于上升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的升降旋转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升降旋转装置中升降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导向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传动件的分解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本发明提出一种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旨在使血浆病毒灭活操作中,使设备能满足血浆病毒灭活的所有步骤的操作要求,使操作和监测更加便利。本发明的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其结构参见图4所示,该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包括机架100和升降旋转装置200,升降旋转装置200的数量可为1个,也可为多个,根据机架的内部空间大小适当进行设置和采用,本发明中以两个作为优选实施例进行解释和说明。

进一步地,参照图5,该实施例的升降旋转装置200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主轴10、能沿着主轴10进行上下升降运动的升降机构、以及用与驱动升降机构进行升降的升降驱动机构40。其中,参照图6和图7,主轴10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转动轴承101;本实施例中,主轴10的两端具体为通过联轴器102连接转动轴承101,通过将主轴10的两端的转动轴承分别固定在机架100上,则可实现该升降旋转装置200的整体自转;当然,主轴10与机架100的转动连接还可采用其它类似能实现整体自转的转动结构组件。

升降机构在图5的实施例中采用滑动套管20,滑动套管20滑动套接在主轴10上,且主轴10的两端均伸出滑动套管20,即滑动套管20长度要小于主轴10长度;该升降旋转装置200还包括用于驱动滑动套管20沿主轴10的轴向升降运动的升降驱动机构40,该升降驱动机构40驱动连接滑动套管20。本实施例升降驱动机构40可以安装设置在机架100上,也可以与主轴10安装固定。

进一步地,对应参照图5、图8和图9,升降驱动机构40包括一丝杆43和用于驱动丝杆43自转的驱动件41(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电机);为了能保证升降过程能正常实现,在主轴10上固定设有用于升降着力的上固定板44和下固定板45,以及一个水平安装于上固定板44和下固定板45之间且能升降活动的升降带动板42;然后丝杆43竖直地安装在上固定板44和下固定板45之间,并贯穿升降带动板42;驱动件41固定在上固定板44上,丝杆43的顶端与驱动件41的输出端连接,丝杆43的底端可绕其轴心转动的限位在下固定板45上。丝杆43贯穿升降带动板42后,这两者之间安装丝母S。

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1通过丝杆43、下固定板45而与主轴10相对固定,驱动件41通过驱动丝杆43转动,通过丝母S转化成驱动升降带动板42在上固定板44与下固定板45之间升降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40还可采用其它驱动方式,例如,气缸的伸缩驱动方式。并且上述实施例的立意中,丝杆43竖直设置于上固定板44和下固定板45之间,至于其端部是否需要贯穿至上固定板44和下固定板45外,可以根据驱动件41的输出端的位置而定。比如图5中,驱动件(电机)41的输出端高于上固定板44的高度,因此为了便于连接,将丝杆43的顶端贯穿至上固定板44上方,然后通过图5中的同步带轮组件进行连接。因此,如果在内部空间和丝杆43行程允许的情况下,驱动件41的输出端的位置位于上固定板44下方(图10的第二实施方式即为这一情形),那么丝杆43顶端则对应无须贯穿上固定板44。同样,基于驱动件41同样可以安装在下固定板45上,那么自然实施中丝杆43的下端的方式和位置也可以采用类似对应设置和安装即可,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参考上述对应采用。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升降运动的稳定性,装置中还安装有用于辅助升降的导向功能部件。在图5的实施例中,丝杆43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其平行的升降导向杆46(本实施例以丝杆43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升降导向杆46为例);其中,升降导向杆46的设置方式可为:升降导向杆46贯穿升降带动板42,升降导向杆4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固定板44和下固定板45上;通过升降导向杆46将上固定板44与下固定板45连接固定;同时,升降带动板42通过升降导向杆46对其升降运动进行导向,使得其升降运动更加的流畅、稳定。具体的,在升降导向杆46与升降带动板42的结合处分别安装一导向轴套Z,使得升降带动板42与升降导向杆46之间的相对滑动更加平稳、可靠。

当然,上述导向轴套Z是比较通常的导向辅助功能部件,在实施中也可采用自行设计的三向导向轴承来辅助,比如本案另一实施例中的导向件60结构,具体可以参见下述图10的描述内容。当然,除以上两种方式外,升降导向杆46也可以采取其它连接设置方式实现升降导向的作用,升降导向杆46的数量也可以更多。

进一步地,参照图5、图8和图9,本实施例优选驱动件41与丝杆43并排设置,且驱动件41设置在上固定板44正对下固定板45的一面上;驱动件41的输出端则通过传动件连接丝杆43。

通过将驱动件41与丝杆43并排设置,也即将驱动件41与丝杆43横向并列错开,如此,以将驱动件41设置在上固定板44与下固定板45之间的区域,降低整个升降驱动机构40对空间高度的占用需求,节省了空间;另外,驱动件41通过传动件连接丝杆43,以保持对丝杆43的驱动,并且可通过传动件的部件尺寸选择可对丝杆43的转动速度进行设置,使得驱动件41能对丝杆43的传动距离更加精确的控制。当然,若不需要节省空间高度,也可将驱动件41与丝杆43呈竖向叠层设置,即设置在上固定板44背对下固定板45的一面上,若需要减速设计,只需将两者通过减速器相连。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连接驱动件41输出端和丝杆43顶端的传动件可采用图7所示的同步带轮件,包括与驱动件41的输出端同轴固定的第一同步带轮51、与丝杆43顶端同轴固定的第二同步带轮52,以及连接第一同步带轮51与第二同步带轮52的同步带53;可通过选取不同尺寸的第一同步带轮51和第二同步带轮52,来调节驱动件41与丝杆43的转速比。基于类似的传动功能,上述传动件也可以采用图10中另一实施例所示的齿轮组合实现,具体可以参见下述图8的描述内容。

进一步地,参照图4-5及图8-9,本实施例主轴10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支撑侧板47,支撑侧板47的两端对应与上固定板44和下固定板45连接固定;如此,两支撑侧板47与上固定板44和下固定板45构成框型的支撑架,一方面使得升降驱动机构40的驱动更加稳定、可靠;另一方面可以使上固定板44自身通过这个框型架子在主轴10上的固定,因为在不存在支撑侧板47时,由于上固定板44需要被主轴10贯穿,并且在有滑动套管20需要在主轴10表面升降的情况下,上固定板44需要通过其他固定结构与主轴10连接,在安装有支撑侧板47时,则可以省掉其他用于连接的固定结构。另外,在支撑侧板47还可以设置用于检测升降带动板43升降高度的光耦感应器。或者,也可以采用在升降带动板42上设有光耦感应片48,其中一支撑侧板47上对应光耦感应片48设有感应座49。这样感应分成接收和发射两个模块,在升降带动板42的升降过程中,光耦感应片48经过感应座49的位置时触发感应信号,感应更加准确;从而实现对升降带动板42的位置监控,以方便对升降带动板42的升降控制。

基于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变形结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升降旋转装置的结构中升降部分的结构参见图10所示。当然,该实施例也是依赖于上述实施例中的主轴10等部件实现,结合前述附图并参照图8,升降部分的结构采用图8中的直杆46a。该实施例中采用的直杆46a下端固定在升降带动板42a上、上端直接贯穿至上固定板44a上方;同样采用电机驱动丝杆43a的方式通过升降带动板42a带动该直杆46a升降;并且由于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直杆46a的数量可以有多根,并且由于其长度和设置方式,其自身在升降中具备升降导向杆的功能,因此相比上一实施例可以省略类似上一实施例中的升降导向杆46a的结构。在直杆46a升降过程中辅助添加一些升降导向的辅助件即可,升降导向的辅助件可以采用类似于上一实施例中的导向轴套Z,也可以采用图8中一直杆46a上安装的导向件60;该导向件60的结构中具有三个导向轴承,分别从直杆46a外表面的三个方向上与直杆46a抵接,形成夹持对升降定位和导向进行辅助,并且由于导向轴承本身可以转动,因此不妨碍直杆46a的升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升降旋转装置上的导向件60的结构参照图10至图12,导向件60包括与其对应的直杆46a平行的基板61,基板61上设有垂直基板61且间隔设置的两螺栓62,两螺栓62上分别安装有一横向轴承63,直杆46a适配夹在两横向轴承63之间;基板61上设有一与直杆46a位置对应的缺口611,缺口611中设有一外周壁抵接直杆46a的竖向轴承64,竖向轴承64套设在一与直杆46a垂直的销轴55上,销轴55与基板61固定。基板61固定在上固定板44a和升降带动板42a两者中的可相对直杆46a滑动的一者上;即,当按上述第一种方式设置直杆46a时,基板61则固定在升降带动板42a上;当按照上述第二种方式设置直杆46a时,基板61则固定在上固定板44a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导向件60的基板61仅仅是用作为三个轴承的安装载体,本实施例是优选基板61作为安装载体为例,对三个轴承相对直杆46a的位置进行描述,在其它实施方案中,该安装载体并不仅限于板状,还可以为块状或不规则形状,安装载体也不一定要与直杆46a平行。

本实施例中,基板61固定在上固定板44a上,直杆46a适配卡在两横向轴承63与一竖向轴承64围成的凹形区域中,从而直杆46a的三侧均被轴承抵接限位,作用与上述连接轴套Z相当,如此防止了直杆46a的偏移,使得直杆46a相对上固定板44a的滑动更稳定,并且,由于横向轴承63和竖向轴承64均是与直杆46a以相切的方式抵接,因此,直杆46a相对于上固定板44a滑动时,横向轴承63和竖向轴承64都会绕自身的轴心转动,因此大幅的降低了对直杆46a运动时的摩擦阻力,使得直杆46a依然能非常轻易顺畅的滑动。

具体的,该基板61上还设有容置销轴55的凹槽(图中未示),销轴55容置在凹槽中,并且销轴55的两端通过紧固片66压紧固定在该凹槽中,通过将销轴55设置在凹槽中,让竖向轴承64的轴心更加的稳定,不会产生偏移。

进一步具体参照图10和图13,本实施例中,驱动件41a与丝杆43a之间的传动件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54和从动齿轮55,其中,主动齿轮54安装于电机的输出端上,从动齿轮55安装于丝杆43a的端部上。同样可通过选取不同尺寸的主动齿轮54和从动齿轮55,来调节驱动件41a与丝杆43a的转速比。进一步地,该主动齿轮54与从动齿轮54之间并列设置有至少一个从动齿轮57,主动齿轮54、传动齿轮57与从动齿轮55依次相互啮合。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4和各个从动齿轮55分别通过轴承件59安装在一基座56上,使主动齿轮54和从动齿轮55保持位置固定,驱动件41a的驱动端与主动齿轮54的固定连接、丝杆43a与从动齿轮55的固定连接均可通过销钉在径向固定的方式;基座56的两端还分别设置一防护挡片58,挡在齿轮排的两端。

进一步地,本发明上述两种实施例的升降旋转装置在用于病毒灭活监测仪设备中时,升降结构的顶端用于安装血袋收纳装置30,主轴10的上方对应安装血袋的悬挂板装置(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未示,该血袋悬挂板的结构技术人员可以参考201520357286.9号专利中称重圆盘和挂钩的结构描述,本文不再赘述),用于满足病毒灭活的操作需求。具体参照图5和图8,本实施例中,收纳装置30包括套设在主轴10上的支撑底盘31和设于支撑底盘31上的收纳盒32,支撑底盘31与滑动套管20固定;收纳盒32具有对应于血袋悬挂板上的挂钩的容纳部321,每个容纳部321分别用于收纳一个收集血袋;即挂钩上挂的血袋与对应的容纳部321中的血袋对应;其中,收纳盒32与支撑底盘31可为一体设置,也可以为分体设置。本实施例中,收纳盒32的容纳部321采用围绕主轴10呈圆周分布,从而大幅节省了收纳装置30的占用空间,并且采用挂钩与容纳部321位置一一对应的方式,如此,更加方便了血袋的悬挂和监测,使各个血袋的监测管理更加方便,不易出错。

由于本实施例具有上述结构的升降旋转装置的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在进行血浆病毒灭活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处理步骤,可通过升降驱动机构40驱动滑动套管20升降来调节收纳装置30的高度,以使收纳装置30的高度与当前导管长度配合,进而亚甲基蓝的添加操作和滤除操作均可在该血浆病毒灭活监测仪上完成,使血浆病毒灭活操作的监测更加方便、简单。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收纳盒32上还设有套设在主轴10上的转盘座33,转盘座33与滑动套管20的顶端固定,转盘座33外边缘上间隔分布有多个沿主轴10的径向分布的转动手柄34,则转动手柄34与主轴10间接连接。通过操作转动手柄34转动转盘座33,即转动滑动套管20,则滑动套管20带着升降带动板42转动,由于升降带动板42与丝杆43,丝杆43由于通过上固定板44、下固定板45和支撑侧板47与主轴10连接,因此整个升降旋转装置200均相对机架100转动,血袋悬挂板与收纳盒32同步转动,如此,在悬挂血袋和后续检视过程中,无需反复拨动血袋,只需通过操作转动手柄34以转动主轴10,进而找到对应的挂钩进行血袋悬挂或找到对应的血袋进行检视,这样使得血袋的悬挂和检视操作更加方便。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转动手柄34包括球形把手(未标号)和连接杆(未标号),球形把手连接在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螺接在转盘座33上,球形把手使得转动手柄34更好握持,对转盘座33的转动操作更加方便。

另外,转动手柄34还可以采用另一种设置方式,即转动手柄34采用直接与主轴10相连的方式,如此,操作转动手柄34转动就可直接转动主轴10,从而使得整个升降旋转装置200随之转动,同样使血袋的悬挂及后续检视操作更加方便。当然,采用这种设置方式的转动手柄34需要避开收纳盒32的升降运动路线,可以将转动手柄34连接在主轴10上的高于收纳盒32上升最高点的位置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