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1457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伤口、腹腔、胃肠道、胆道等。手术后进行引流,主要是为了将手术后腔隙积液或创面渗液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在引流的过程中,积液需要持续、有效的引流,而且要防止引流液逆流,导致感染,因此负压引流器被广泛应用。

一般的负压引流器,包括负压球、引流管、放液管,负压球分别与引流管和放液管导通,在引流管与负压球之间设有防止引流液逆流的单向阀,在放液管上设置开关,将引流管插入引流处,压扁负压球,关闭放液管上的开关,形成负压,引出引流液,然后再打开开关,将引流液从放液管排出收集。这类引流器通过手动控制开关的开或关,操作比较繁琐,不能实现负压球与放液管的自动导通或隔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器,其设置有单向阀结构,能有效的引流,避免引流液逆流,自动进行放液的开或关,操作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负压球,所述负压球包括进液端和放液端,所述负压球的进液端设有引流管,所述负压球的放液端设有放液管,所述引流管上设有实现由引流管至负压球单向导通的进液单向阀,所述放液管上设有实现由负压球至放液管单向导通的放液单向阀。

通过上述方案可知,负压球产生持续的负压吸引,能及时、高效、持续的引流,在引流管处设置进液单向阀,实现由引流管至负压球的单向导通,防止引流液逆流,有效防止引流液的逆流感染,放液管上设置放液单向阀,用放液单向阀替代手动开关,在引流或放液时,无需手动控制开或关,简化了操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放液单向阀包括放液阀体以及放液阀芯,放液阀体上设有放液阀腔,以及与放液阀腔连通的放液进口、放液出口,所述放液阀芯可滑移设置在放液阀腔内,所述放液进口与负压球相导通,所述放液出口与放液管相导通,所述放液阀芯包括片状的放液阀片,所述放液阀片与放液进口密封配合,所述放液阀腔内设有防止放液阀片封闭住放液出口的第一限位结构。

通过上述方案可知,放液阀芯滑移设置在放液阀腔内,在吸液时,片状的放液阀片上端面封闭住放液进口,处于密闭状态,开始放液,先挤压负压球,使得放液阀片向靠近放液出口方向移动,第一限位结构抵触到放液阀片,限制放液阀片移动,放液阀片不会封闭住放液出口,负压球与放液管导通,引流液从负压球流出,当负压球恢复变形时,在气体的吸力下,放液阀片向靠近放液进口方向移动,并且封闭住放液进口,实现密封,引流管可进行吸液。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放液阀片相对于靠近放液进口的另一侧延伸有放液导向柱,所述放液导向柱垂直于放液阀片,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用于抵挡放液阀片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放液阀腔内壁上并位于放液阀片与放液出口之间,所述放液阀腔由第一支撑板分隔成放液上腔体和放液下腔体,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一导向孔,所述放液上腔体通过第一通槽与放液下腔体相导通,所述第一导向孔与放液导向柱导向滑移配合。

通过上述方案可知,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并且位于放液阀片与放液出口之间,其用于限制放液阀片的移动,防止其封闭住放液出口,放液阀腔由第一支撑板分隔成放液上腔体和放液下腔体,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一导向孔和第一通槽,放液上腔体通过第一通槽与放液下腔体相导通,引流液导通流动,第一导向孔与放液导向柱间隙配合,实现放液阀芯的导向滑移,节省了材料。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负压球上设有第一环形密封部,所述放液阀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凸块和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上旋接有第一紧固螺母,所述第一环形密封部夹紧于第一环形凸块与第一紧固螺母之间。

通过上述方案可知,第一紧固螺母将负压球的第一环形密封部抵压在放液阀体的外壁上,实现负压球放液端的密封,便于挤压操作。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进液单向阀包括进液阀体以及进液阀芯,进液阀体上设有进液阀腔,以及与进液阀腔连通的进液进口、进液出口,所述进液阀芯可滑移设置在进液阀腔内,所述进液进口与引流管相导通,所述进液出口与负压球相导通,所述进液阀芯包括片状的进液阀片,所述进液阀片与进液进口密封配合,所述进液阀腔内设有防止进液阀片封闭住进液出口的第二限位结构。

通过上述方案可知,进液阀芯滑移设置在进液阀腔内,当挤压负压球时,在气体的压力下,进液阀片的上端面封闭住进液进口,处于密闭状态,开始引流时,负压球恢复变形,在气体的吸力下,使得进液阀片向靠近进液出口方向移动,第二限位结构抵触进液阀片,限制进液阀片移动,进液阀片不会封闭住进液出口,引流管与负压球导通,引流液流入负压球。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进液阀片相对于靠近进液进口的另一侧延伸有进液导向柱,所述进液导向柱垂直于进液阀片,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用于抵挡进液阀片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进液阀腔内壁上并位于进液阀片与进液出口之间,所述进液阀腔由第二支撑板分隔成进液上腔体和进液下腔体,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通槽和第二导向孔,所述进液上腔体通过第二通槽与进液下腔体相导通,所述第二导向孔与进液导向柱导向滑移配合。

通过上述方案可知,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二支撑板,并且位于进液阀片与进液出口之间,其用于限制进液阀片的移动,防止其封闭住进液出口,进液阀腔由第二支撑板分隔成进液上腔体和进液下腔体,第二支撑板上设有第二导向孔和第二通槽,进液上腔体通过第二通槽与进液下腔体相导通,引流液导通流动,第二导向孔与进液导向柱间隙配合,实现进液阀芯的导向滑移,节省了材料。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负压球上设有第二环形密封部,所述进液阀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凸块和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上旋接有第二紧固螺母,所述第二环形密封部夹紧于第二环形凸块与第二紧固螺母之间。

通过上述方案可知,第二紧固螺母将负压球的第二环形密封部抵压在进液阀体的外壁上,实现负压球进液端的密封,便于挤压操作。

本发明的更进一步设置是:所述放液管还连接有液体袋。

通过上述方案可知,液体袋用于收集引流液,回收处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放液阀芯与第一限位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单向阀内部结构的其他实施方式一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单向阀内部结构的其他实施方式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负压球1、引流管2和放液管3,负压球1包括进液端11和放液端12,负压球1的进液端11与引流管2相导通,负压球1的放液端12与放液管3相导通,引流管2上设有实现由引流管2至负压球1单向导通的进液单向阀4,放液管3上设有实现由负压球1至放液管3单向导通的放液单向阀5。

在本实施例中,放液单向阀5包括放液阀体51以及放液阀芯52,放液阀体51上设有放液阀腔53,以及与放液阀腔53连通的放液进口54、放液出口55,放液阀芯52可滑移设置在放液阀腔53内,放液进口54与负压球1相导通,放液出口55与放液管3相导通,放液阀芯52包括片状的放液阀片521和放液导向柱522,放液导向柱522沿放液阀片521靠近放液出口55的一侧延伸设置,放液导向柱522垂直于放液阀片521,放液阀片521与放液进口54密封配合,放液阀片521的直径大于放液进口54的口径,放液阀腔53内设有防止放液阀片521封闭住放液出口55的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用于抵挡放液阀片521的第一支撑板56,第一支撑板56设置在放液阀腔53内壁上并位于放液阀片521与放液出口55之间,放液阀腔53由第一支撑板56分隔成放液上腔体531和放液下腔体532,第一支撑板56上设有第一导向孔561和第一通槽562,放液上腔体531通过第一通槽562与放液下腔体532相导通,第一导向孔561与放液导向柱522导向滑移配合,第一支撑板56由四个间隔设置的直板构成,四个直板一端固定在放液阀腔53的内壁上,用于限制放液阀芯52移动,另一端围成第一导向孔561,第一通槽562由放液阀腔53的内壁延伸至第一导向孔561,便于引流液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负压球1上设有第一环形密封部13,放液阀体5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环形凸块511和第一外螺纹512,第一外螺纹512上旋接有第一紧固螺母61,第一环形密封部13夹紧于第一环形凸块511与第一紧固螺母6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进液单向阀4包括进液阀体41以及进液阀芯42,进液阀体41上设有进液阀腔43,以及与进液阀腔43连通的进液进口44、进液出口45,进液阀芯52可滑移设置在进液阀腔53内,进液进口44与引流管2相导通,进液出口45与负压球1相导通,进液阀芯42包括片状的进液阀片421和进液导向柱422,进液导向柱422沿进液阀片421靠近进液出口45的一侧延伸设置,进液导向柱422垂直于进液阀片421,进液阀片421与进液进口44密封配合,进液阀片421的直径大于进液进口44的口径,进液阀腔43内设有防止进液阀片421封闭住进液出口55的第二限位结构,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用于抵挡进液阀片421的第二支撑板46,第二支撑板46设置在进液阀腔43内壁上并位于进液阀片421与进液出口45之间,进液阀腔43由第二支撑板46分隔成进液上腔体431和进液下腔体432,第二支撑板46上设有第二导向孔461和第二通槽462,进液上腔体431通过第二通槽462与进液下腔体432相导通,第二导向孔461与进液导向柱422导向滑移配合,第二支撑板46由四个间隔设置的直板构成,四个直板一端固定在进液阀腔43的内壁上,用于限制进液阀芯42移动,另一端围成第二导向孔461,第二通槽462由进液阀腔43的内壁延伸至第二导向孔461,便于引流液通过。

在本实施例中,负压球1上设有第二环形密封部14,进液阀体41的外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凸块411和第二外螺纹412,第二外螺纹412上旋接有第二紧固螺母62,所述第二环形密封部夹紧于第二环形凸块与第二紧固螺母6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放液管3还连接有液体袋7。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中实现引流液单向导通单向阀的其他实施方式一:单向阀8包括阀体81以及阀芯82,阀体81上设有阀腔83,以及与阀腔83连通的进口84、出口85,阀芯82可滑移设置在阀腔83内,进口84与引流管2导通或是与负压球1导通,出口85与负压球1导通或是与放液管3导通,阀芯82包括阀片821和支柱822,阀片821与进口84密封配合,阀片821的直径大于进口84的口径,支柱822垂直于阀片821,并置于出口85与阀片821之间,支柱822呈四根均匀排布,其可抵触于阀腔83上,防止阀片821封闭住出口85。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中实现引流液单向导通单向阀的其他实施方式二:单向阀9包括阀体91以及阀芯92,阀体91上设有阀腔93,以及与阀腔93连通的进口94、出口95,阀芯92可滑移设置在阀腔93内,进口94与引流管2导通或是与负压球1导通,出口95与负压球1导通或是与放液管3导通,阀芯92包括阀片921和导柱922,阀片921与进口94密封配合,阀片921的直径大于进口94的口径,导柱922垂直于阀片921,并置于出口95与阀片921之间,出口95向阀腔91内延伸有凸管96,凸管96与导柱922导向滑移配合,凸管96上沿其轴向均布有四个通孔961,其便于引流液流通,防止阀片921封闭住出口9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