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下肢浮肿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19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处方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下肢浮肿的中药组合物。技术背景组织间隙中液体郁积就会造成浮肿,以下肢最为常见。下肢浮肿是由于液体在血管、淋巴和组织间隙平衡失调,引起组织间隙液体容量增加所致。以年轻妇女和老人居多,年轻妇女在月经来潮前3-5天,脾肾阳虚,水湿运化不良,或肝气郁滞,水湿宣泄不通所至,值经期血气下注冲任,脾肾俞虚或气血雍滞,水湿泛溢肌肤而浮肿。老人主要由于患慢性疾病较多,脏腑功能衰退,导致脾肾阳虚,水液输布功能失调,水湿潴留,而形成下肢浮肿。目前,西医治疗浮肿多采用输液或者利尿的方法,虽然见效快,但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大,复发性很强;目前的中医药方治疗浮肿,同样存在治标不治本、复发性强的缺点,不能充分发挥中医标本兼治的优势。亟待开发一种中药配方,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地在于提供能够有效治疗下肢浮肿的中药组合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下肢浮肿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的配比范围按重量份计为:黄芪10~15、柏子仁2~4、枣仁3~5、麦冬3~5、生地5~7、炙远志2~4、当归3~5、潞党参7~9、丹参3~5、西洋参7~9、五味子2~4、枣皮3~5、苡仁5~7、山药3~5、炒白术3~5、茯苓3~5、炒麦芽5~7、炒谷芽3~5、桔梗3~5、肉苁蓉5~7、锁阳3~5、杜仲2~4、续断3~5、夜交藤3~5。一种治疗下肢浮肿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的优选配比为:黄芪12、柏子仁3、枣仁4、麦冬4、生地6、炙远志3、当归4、潞党参8、丹参4、西洋参8、五味子3、枣皮4、苡仁6、山药4、炒白术4、茯苓4、炒麦芽6、炒谷芽4、桔梗4、肉苁蓉6、锁阳4、杜仲3、续断4、夜交藤4。按照中西医结的基本理论,本发明着重考虑了西医对于下肢浮肿的研究成果,对传统中医的治疗浮肿的配方进行了补充优化。按照西医理论,引起浮肿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心源性浮肿:当各种心脏病发生右心衰竭时,由于静脉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心室,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并可使体液漏出进入组织间隙,引起浮肿,最早出现于踝部,最后遍及全身。这些患者通常还会出现胸闷、尿少和不能平卧等症状。2、营养不良性浮肿:营养障碍时血浆白蛋白降低而出现浮肿,最早出现在下肢,逐渐向上蔓延并遍及全身。浮肿前,先有营养不良、吸收障碍或慢性消耗性疾病。3、其他如肾性浮肿,虽可出现下肢浮肿,但首先出现于眼睑和面部,然后波及下肢和全身。而肝性浮肿除下肢浮肿外,则以腹水最为明显。本发明中,黄芪、柏子仁、枣仁、麦冬、生地、炙远志、当归、潞党参、丹参、西洋参、五味子、枣皮、苡仁、山药、炒白术、茯苓、炒麦芽、炒谷芽、桔梗。其主治功能为:疏散风寒,开胸化痰,化湿运脾,利水清热,疏肝和胃,升肝降肺,补益精血,调和五脏等具有整体带动局部,病理转化生理的作用。本发明中,所述肉苁蓉、锁阳、杜仲、续断、夜交藤具有护心肌,补肝肾,升阳理气,调节平和,延缓衰老器官衰老的作用。这一点为本发明的创造性表现之一,借鉴了西医对下肢浮肿的研究,可从根本上综合治疗由于复杂原因引起的浮肿症状。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5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见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通过科学配伍,具有护心肌,补肝肾,健脾胃、利水渗湿、通淋消肿、延缓器官衰老的功效,能从根本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下肢浮肿,疗效显著,无复发。具体实施方式治疗下肢浮肿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组成的优选配比为:黄芪12、柏子仁3、枣仁4、麦冬4、生地6、炙远志3、当归4、潞党参8、丹参4、西洋参8、五味子3、枣皮4、苡仁6、山药4、炒白术4、茯苓4、炒麦芽6、炒谷芽4、桔梗4、肉苁蓉6、锁阳4、杜仲3、续断4、夜交藤4。其制备方法:(1)按照分量提取中药;(2)浸泡;将上述中药用冷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一般超过药面2-3厘米;(3)将中药放于煎药用具中,所述煎药用具包括砂锅、搪瓷、玻璃或不锈钢具;(4)头煎;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保持沸腾30分钟左右,至药液剩余200-300ml的一小碗,然后倒出;(5)二煎;头煎完成后,马上在煎药用具内再次加入冷水或热水,水面刚浸过药面即可,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保持沸腾30分钟,至药液剩余200-300ml的一小碗,然后倒出;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一方为一剂,一日一剂,一日两次,5天为一疗程,2-3个疗程即可见效。临床应用例1.临床资料:收治门诊患者360例,其中男212例,女148例。年龄在19-65岁,平均年龄为43岁。2.诊断标准:下肢浮肿,消化不良,面容消瘦,体虚多病,体虚无力且有胸闷、尿少和不能平卧等症状。3.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一方为一剂,一日一剂,一日两次,5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痊愈,重症患者需3-5个疗程即可痊愈。4.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身体恢复正常,无浮肿现象,随访三年以上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身体逐步恢复;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5.治疗效果:见表1。表1临床治疗效果病例治愈n(%)好转n(%)无效n(%)总有效n(%)360298(82.8%)59(16.4%)3(0.8%)357(99.2%)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药物对下肢浮肿患者360例进行治疗,结果治愈298例,治愈率为82.8%,好转59例,好转率为16.4%,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9.2%。其中好转59例,为间歇性进药;无效3例,为未按要求进行服药。6.典型病例:病例1:席某某,女,21岁,月经来潮前常出现下肢浮肿,经后消失,久坐如长途坐火车,经常下肢浮肿,且有胸闷、尿少和不能平卧等症状,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两个疗程后,症状消失;五年内无复发。病例2:吴某,男,16岁,消化不良,面容消瘦,体虚多病,有营养不良、吸收障碍和下肢浮肿症状。多方治疗无效,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三个疗程后,食欲大增,浮肿明显消失,身体状况日渐良好,五年无复发。病例3:赵某某,男,53岁,下肢浮肿2个月,肢体浮肿呈凹陷性,常有体虚无力等症状;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一周后,浮肿明显消失,无其他任何症状,继续服用两个疗程,下肢无浮肿,精神面貌焕然,活动有力,治愈,随访三年无复发。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