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1653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乙肝的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乙肝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面色经常呈现黝黑晦暗,俗称为肝病面容。手掌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肝掌。皮肤上还会呈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称蜘蛛痣。另外,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下肢或是全身的水肿现象,打不起精神,容易疲劳,失眠和多梦等乙肝症状。

本发明用于治疗乙肝护理的中药配方,针对乙肝病因病机,以调养肝脾以扶正,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疏风,通经活血、行血消肿,散结通络为治则,使邪伏、病退、正复而身安,达到解毒消痈,治疗乙肝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上的问题,特提供了一种效果明显、疗程较短的治疗乙肝的中药配方。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虎杖15g,平地木15g,半枝莲15g,土茯苓20g,垂盆草20g,贯众10g,姜黄10g,丹参10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中晚3次温服,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7疗程。

发明用于治疗乙肝的中药配方,选择天然药物,针对乙肝病因病机,各味药材各具其效,互相协调,房中虎杖、平地木,二药苦平,清热利湿,化血化瘀;垂盆草甘淡凉风,解毒降酶;半枝莲辛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黑料豆甘微寒,清肝益肾;生甘草甘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为使。上述诸味药物共用,相互协同相得益彰,共奏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疏风、通经活血、行血消肿、活血散瘀、散结通络、散结消肿之效,达到解毒消痈,治疗乙肝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乙肝的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中药成分:虎杖15g,平地木15g,半枝莲15g,土茯苓20g,垂盆草20g,贯众10g,姜黄10g,丹参10g。

实施例2:如果患者有腹胀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生山楂30克,生白扁豆12克,生麦芽9克。

实施例3:如果患者有肝郁血於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龙胆草6克,青蒿9克,甘草豹10克。

实施例4:如果患者有肾虚症状,在上述组分中五青蒿9克,甘草豹子克,玉竹9克。

实施例5:如果患者有肝痛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青蒿9克,甘草豹子克,玉竹9克,木瓜9克g。

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中晚3次温服,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7疗程。

以下通过实用例来阐明本发明所述用于乙肝护理的中药配方的临床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50例乙肝患者,均为1年以上乙肝病史,患者平均年龄45±20岁(25~65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的乙肝诊断标准,全部诊断为乙肝患者。

50例乙肝患者全部乙肝多年病历,肝区病痛,身上多处有瘀斑。

2、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肝脏指标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疼痛消失,指标恢复正常;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症状加重,疼痛加重判定为无效。

3、治疗结果

50例乙肝患者治疗3~4疗程后,治愈38例,治疗显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

典型案例:

王某,男性,于2000年因为乏力发现肝病,患者这前患有乙肝,病毒正处于复制期。当地医院给予肾穿刺,明确诊断为乙肝相关性肾病。给予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病毒慢慢得到控制,但尿蛋白一直偏高,从未好转。至2008年血肌酐开始升高。来到医院就诊时,全身乏力,气短,不爱出汗,皮肤极其干燥,食欲差,口中有很浓的氨味,尿色清无味。服用本发明配方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1服。第二诊:疼痛略感减轻,继服12剂,三诊:疼痛基本解除,之后,为巩固治疗效果,遵医嘱继续服用12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