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呃逆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技术背景
呃逆是指气从胃中上逆,喉间频频作声,声音急而短促。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中医则认为呃逆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正气亏虚,素体虚弱有关。由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因此人们对有效治疗呃逆的中药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关于本发明的有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依据祖传秘方的方剂和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有效治疗呃逆的中药组合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是选择橘皮、竹茹、甘草、大枣、生姜进行组合制备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呃逆。其中选用橘皮是因为其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能,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选用竹茹是因为其性味甘,凉,入胃、胆经,有清热,凉血,化痰,止吐的功能,治烦热呕吐、呃逆,痰热咳喘,吐血,衄血,崩漏,恶阻,胎动,惊癎。选用甘草是因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经,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痈,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选用大枣是因为其性味甘,温,入脾、胃经,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的功能,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脏躁。选用生姜是因为其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有发表,散寒,止呕,开痰的功能,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组分的药物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橘皮10-15克.竹茹1-5克,甘草4-8克,大枣4-8克,生姜4-8克。
优选为:
橘皮12克.竹茹3克,甘草6克,大枣6克,生姜6克。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橘皮:刷去泥土,拣净杂质,喷淋清水,闷润后切丝或切片,晾干;
2、竹茹:除去硬竹签、杂质,抖掉灰屑,揉成小团或切段;
3、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4、大枣:拣净杂质,晒干;
5、生姜:拣去杂质,洗净泥土,用时切片。
二、制备
1、将所述重量的橘皮,竹茹,甘草,大枣,生姜放入煎药容器内,第一次加水6倍量,浸泡100分钟后,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一次煎煮液,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2、将过滤的药渣加水4倍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煎煮液;
3、将两次煎煮液混合搅拌均匀,分为2剂服用。
组方中橘皮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能为君药;大枣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竹茹有清热,凉血,化痰的功能,二者为臣药,三味药共同发挥理气,调中,补脾和胃,益气生津,清热凉血,燥湿化痰,调营卫的作用,治疗呃逆效力全面,且以理气调中,补脾和胃,益气生津为主可治本,甘草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为佐药,生姜有发表,散寒,止呕,开痰的功能为使药,二者是治标。
本发明药物具有理气调中,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和中缓急的功能,用于治疗呃逆,疗程短、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和临床疗效观察资料。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体重2.0—2.5kg,分两组,每组15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超常量组为20ml/kg,正常量为10ml/kg,给药方式为灌胃法给药,每天两次,连服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常,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
收治呃逆门诊患者共23例。
2、诊断标准
典型症状为喉间呃呃连声,胸闷,胃部灼热,情绪不安等。
3、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药剂,给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剂,每天早、晚各服1次,3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1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呃逆症状消失,体质恢复正常,痊愈;
好转:患者喉间呃呃连声,胸闷,胃部灼热现象减轻,呃逆症状明显好转,体质逐步恢复;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5、治疗结果(见下表)
在上述治疗中,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呃逆患者23例,结果显效20例,显效率为86.96%,好转2例,好转率为8.7%,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