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066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脘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

技术背景

胃脘痛是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部疼痛。中医则认为胃脘痛与寒邪客胃,胃气阻滞,饮食停滞,脾胃虚弱有关。由于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因此人们对有效治疗胃脘痛的中药药物存在极大的需求,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关于本发明的有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依据中医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效治疗胃脘痛的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有效治疗胃脘痛的中药组合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药物是选择南沙参、麦冬、玉竹、扁豆、桑叶、甘草药物进行组合制备的,将这些药物组合使得各药物功效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能够有效治疗胃脘痛。其中选用南沙参是因为其性味甘,微寒,归肺、胃经,有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的功能,治肺热燥咳,阴虚劳咳,干咳痰黏,气阴不足,烦热口干。选用麦冬是因为其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心经,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能,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清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选用玉竹是因为其性味甘,平,入肺,胃经,有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的功能,治热病阳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选用扁豆是因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能,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选用桑叶是因为其性味苦甘,寒,入肺、肝经,有祛风清热,凉血明目的功能,治风湿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风痹,瘾疹,下肢象皮肿。选用甘草是因为其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经,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痈,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组分的药物用量也是发明人经过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组分的用量在下述重量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南沙参3-7克,麦冬10-20克,玉竹10-20克,扁豆15-25克,桑叶15-25克,甘草15-25克。

优选为:

南沙参5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扁豆20克,桑叶20克,甘草20克。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一、备料

1、南沙参:拣净杂质,去芦,用水洗净,略润,切片,筛净晒干;

2、麦冬: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后抽去心,再洗净晒干;

3、玉竹:除去杂质,洗净泥土,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

4、扁豆: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稍煮,至种皮鼓起、松软为止,捞出,浸入冷水中,脱去皮,晒干;

5、桑叶:拣去杂质,搓碎,簸去梗,筛去泥屑;

6、甘草: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时,捞出,润透,切片,晾干。

二、制备

1、将炮制后的南沙参,麦冬,玉竹,扁豆,桑叶,甘草放入煎药容器内,第一次加水6倍量,浸泡100分钟后,武火煎煮沸腾,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一次煎煮液,将第一次煎煮液倒入容器内;

2、将过滤的药渣加4倍量,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得第二次煎煮液;

3、将两次煎煮液混合搅拌均匀,分为2剂服用。

组方中扁豆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的功能为君药;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南沙参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的功能,二者为臣药,三味药共同发挥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的作用,治疗胃脘痛效力全面,且以健脾和中,益胃生津,养阴清肺,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为主可治本,桑叶有祛风清热的功能为佐药,甘草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功能为使药,与余下诸药是治标。

本发明药物具有健脾和中,益胃生津,养阴清肺,和中缓急,祛风清热的功能,用于治疗胃脘痛,疗程短、见效快、治愈后不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试验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试验例包括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和临床疗效观察资料。

[试验例1]本发明药物的动物毒性试验报告: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体重2.0—2.5kg,分两组,每组15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超常量组为20ml/kg,正常量为10ml/kg,给药方式为灌胃法给药,每天两次,连服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常,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试验例2]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

收治胃脘痛门诊患者共19例。

2、诊断标准

典型症状为疼痛,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症状。

3、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药剂,给患者服用,每次服用1剂,每天早、晚各服1次,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胃脘痛症状消失,体质恢复正常,痊愈;

好转:患者胃胀痛,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的症状减轻,胃脘痛症状明显好转,体质逐步恢复;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5、治疗结果(见下表)

在上述治疗中,用本发明药物治疗胃脘痛患者19例,结果显效15例,显效率为78.94%,好转3例,好转率为15.78%,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7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