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的的药物。
背景技术:
中风是因为血管受阻而导致缺血或者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细胞坏死或即将坏死,其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脚麻木等,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则后果不堪设想。风易患者多为高血压、舒张压升高或波动较大者更易发生。冠心病同时脑动脉硬化及风湿性心脏病易引起脑栓塞。糖尿病血粘稠度高多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血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其它为颈椎病肥胖、吸烟与饮酒、性情急躁、气候与季节等都存在危险因素。治疗中风从药物开始,实际上,药物治疗期可能较短,病情已受控制后的复康治疗期往往长得多。治疗中风要对症下药,利用中草药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优点。
本发明用于治疗中风护理的药物,针对中风病因病机,以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疏风,通经活血、行血消肿,活血散瘀,散结通络,散结消肿为治则,使邪伏、病退、正复而身安,达到清热化痰,通腑泻浊的功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上的问题,特提供了一种效果明显、疗程较短的治疗中风的药物。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制成该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配比为:当归11g,生地11g,熟地11g,赤芍9g,白芍9g,生龙骨28g,生牡蛎28g,制首乌11g,枸杞子16g,石斛11g,川牛膝28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水煎服:每天1剂,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6疗程。
发明用于治疗中风的药物,选择天然药物,针对中风病因病机,各味药材各具其效,互相协调,方中生熟地、全当归、赤白芍、制首乌、枸杞子滋肾补肝阴液而潜纳浮阳;生龙骨、生牡蛎、川牛膝熄风平肝。上述诸味药物共用,相互协同相得益彰,共奏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清热疏风、通经活血、行血消肿、活血散瘀、散结通络、通便活血之效,使邪伏、病退、正复而身安,达到化瘀涤痰通络,治疗中风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中风的的药物,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中药成分:当归11g,生地11g,熟地11g,赤芍9g,白芍9g,生龙骨28g,生牡蛎28g,制首乌11g,枸杞子16g,石斛11g,川牛膝28g。
实施例2:如果患者有失眠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酸枣仁18g,夜交藤16g,珍珠母28g。
实施例3:如果患者有全身乏力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生黄芪11g,太子参16g。
实施例4:如果患者有腹胀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陈皮11g,砂仁13g。
水煎服:每天1剂,7剂为一疗程,需要用药2-6疗程。
以下通过实用例来阐明本发明所述用于中风护理的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
50例中风患者,患者平均年龄45±20岁(25~65岁),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的中风诊断标准,全部诊断为中风患者。
50例中风患者全部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脚麻木等症状。
2、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能够自理;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或加重,判定为无效。
3、治疗结果
50例中风患者治疗3~4疗程后,治愈38例,治疗显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
典型案例:
黄某,62岁,男性,患者早晨起床后发现左侧肢体活动不便,但无头疼、头晕症状,急到医院就诊,查头部SCT示:脑梗塞,经住院治疗10天(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后,症状好转出院,但仍感觉左侧肢体无力。现患者为求得中医中药及针灸理疗的康复治疗,遂来我科住院治疗,以“脑梗塞后遗症”收住。现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便,纳可,眠可,二便尚能自理。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预防接种随当地进行,无外伤、输血及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服用本发明配方6剂,水煎服,每天1剂,每日3服。第二诊:腿脚逐渐恢复行动力,继服12剂,三诊:病症基本解除,之后,为巩固治疗效果,嘱继续服用12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