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牛乳胀不食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1722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牛乳胀不食症的药物,属于中医药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牛乳胀不食症是指母牛在哺乳期因牛犊死亡或提前断奶等,造成乳汁不能正常排出所引起的母牛乳胀不食。临床症状为母牛乳房胀痛,拒按拒压,不吃不喝,情绪烦躁等,容易引起乳腺炎症。目前,养殖户对牛乳胀不食症不够重视,牛乳胀未能及时得到治疗,从而增加了牛只的痛苦以及患乳腺炎的机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治疗牛乳胀不食症的药物,该药物具有快速回奶,减少乳汁分泌和乳房胀痛,提高牛只食欲的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牛乳胀不食症的药物,由下列原料药材熬制而成:炒制的大麦芽400g、花椒10g、山楂20g、香椿20g、枳实5g、红糖15g。

用法用量为:将上述原料药材加2000g水浸泡15~20min,武火煮沸后文火熬制20~30min,去渣取汤液一次灌服;每天一次,一次见效,2~3次治愈。

上述技术方案中:

炒制的大麦芽,味甘、咸,凉。归脾、胃经。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的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常用麦芽治疗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女性断乳。《滇南本草》亦载:“麦芽宽中、下气,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但生麦芽、炒麦芽、焦麦芽功效差异极大。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奶,用于食积不消,女性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花椒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辛辣调味品,民间有用“花椒9克,水煎服”的退奶方法。据1972年《常州卫生资料选编》第3期和1966年《中级医刊》第7期中介绍:单用花椒6~15克,加水400~500毫升,浸泡后煎煮浓缩成250毫升,然后加入红糖(白糖效果不佳)50~100克,于断奶当天趁热1次服下,日服1次,约1~3天即可回奶。绝大多数于食后6小时乳汁分泌即明显减少,第2天乳胀消失或胀痛缓解。

山楂,味酸甘,入脾、胃、肝经,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性微温,有消食健胃、活血化淤、收敛止痢之功能。对肉积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等,均有疗效。

香椿,性凉,味苦平;入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杀虫。主治疮疡,脱发,目赤,肺热咳嗽等病症。

枳实,性味苦;辛;寒。归脾;胃;肝;心经。主治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后重;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红糖,性味甘,性温。归肝、脾经。能补中缓急,和血行瘀,润心肺,和中助脾,缓肝气,解酒毒。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清热解毒、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活血化淤之功效,能快速回乳、减少乳汁分泌、活血化瘀,从而快速消除乳房胀痛之症状,本发明还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之功效,从而提高牛只的食欲。本发明疗效显著、疗程短、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牛乳胀不食症的药物,由下列原料药材熬制而成:炒制的大麦芽400g、花椒10g、山楂20g、香椿20g、枳实5g、红糖15g。用法用量为:将上述原料药材加2000g水浸泡15min,武火煮沸后文火熬制30min,去渣取汤液一次灌服;每天一次。

实施例2:一种治疗牛乳胀不食症的药物,由下列原料药材熬制而成:炒制的大麦芽400g、花椒10g、山楂20g、香椿20g、枳实5g、红糖15g。用法用量为:将上述原料药材加2000g水浸泡20min,武火煮沸后文火熬制20min,去渣取汤液一次灌服;每天一次。

多年来,本发明人收治牛乳胀不食症病例63例。采用本发明所述药物进行治疗,每天一次,一次见效,3天全部治愈,治愈率100%。

下面是采用本发明治疗的典型案例:

王小华家养牛3头,有一头母牛产子后半个月,牛犊犯病死亡,母牛乳房胀痛,拒按拒压,不吃不喝,情绪烦躁,乳头周围红肿明显。采用本发明所述药物进行治疗,第一天肿胀明显减退,能少量进食,连续服用3天,症状痊愈,即乳房胀痛、乳头周围红肿症状消失,情绪稳定,能正常饮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