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美洲大蠊和索拉非尼的药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602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配方领域,特别用于一种含有美洲大蠊和索拉非尼的药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索拉非尼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作为第一个在肝癌治疗中获得优先生存的靶向药物,已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确定用于肝癌患者的治疗。美洲大蠊(periplanetaamerican)属昆虫纲,蜚蠊科,俗称蟑螂。美洲大蠊作为药用最初见于《神农本草经》,用于治血痰症、寒热、破积聚、喉咽痹、内寒无子。目前研究中发现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体外对慢性髓源性白血病(k562)、原髓细胞白血病(hl60)、小鼠白血病(p388d1)细胞株,鼻咽癌(cne)、肺癌(a549)、口腔上皮癌(kb)细胞株,卵巢癌(ho8910)、宫颈癌(hela)和前列腺癌(pc3)细胞株,食管癌(ecal09)、胃腺癌(bgc823)、结肠癌(ls174t)细胞株具有生长抑制作用。目前尚未见美洲大蠊与索拉非尼的联合用药物用于癌症治疗的相关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美洲大蠊和索拉非尼的药物,所述的药物对癌症治疗的效果显著,其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美洲大蠊和索拉非尼单独用药效果。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的活性成分包括美洲大蠊和索拉非尼。其中,所述的美洲大蠊为美洲大蠊提取物或美洲大蠊药粉或康复新液。进一步,所述的药物的活性成分按重量份计,包括:美洲大蠊提取物500~1000份,索拉非尼40~60份;优选地,美洲大蠊提取物1000份,索拉非尼60份。美洲大蠊提取物制备方法如下:美洲大蠊粉碎置于乙醇中浸泡,回流提取2~3次,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提取液,往提取液中加入水,混合均匀后,静置,冷却,过滤,减压浓缩、干燥即得;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美洲大蠊提取物可以是康复新液,满足ws3-b-3674-2000(z)中对“美洲大蠊periplenetaamericana干燥虫体的提取物”的限定标准亦可,按照干燥品计算,含总氨基酸不得少于7.0%,如市售的康复新。还可以是,药物的活性成分按重量份计,包括:美洲大蠊药粉300~500份,索拉非尼40~60份;优选地,美洲大蠊药粉500份,索拉非尼60份。美洲大蠊药粉制备方法为:a、将美洲大蠊成虫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在20~55℃下干燥至含水量为2~5%,得干燥的美洲大蠊成虫;b、将步骤a中得到的干燥的美洲大蠊成虫置于温度设置为-200℃~-50℃的超低温粉碎机中粉碎至60~300目,即得美洲大蠊药粉。虽然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选用经胃肠道吸收制剂来体现药物组合物的治疗效果,然而,这并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给药形式。结合现代分离纯化技术或/和制剂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美洲大蠊或其提取物纯化后,制备成透皮吸收制剂、外用洗剂、体内植入制剂、注射剂等其他给药形式,从而增强药物靶向性、提高药效或避免不必要的毒副反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癌症的复合制剂,它是由美洲大蠊和索拉非尼作为活性成分,加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或辅助成分制备而成的制剂。所述的癌症包括:食管癌、鼻咽癌、乳腺癌、头颈部癌、卵巢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宫颈癌、肝癌、膀胱癌。本发明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是指除活性成分以外包含在剂型中的物质,包括但不仅限于填充剂(稀释剂)、润滑剂(助流剂或抗粘着剂)、分散剂、湿润剂、粘合剂、调节剂、增溶剂、抗氧剂、抑菌剂、乳化剂、崩解剂等。粘合剂包含糖浆、阿拉伯胶、明胶、山梨醇、黄芪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如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或羟丙甲基纤维素等)、明胶浆、糖浆、淀粉浆或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填充剂包含乳糖、糖粉、糊精、淀粉及其衍生物、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无机钙盐(如硫酸钙、磷酸钙、磷酸氢钙、沉降碳酸钙等)、山梨醇或甘氨酸等;润滑剂包含微粉硅胶、硬脂酸镁、滑石粉、氢氧化铝、硼酸、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等;崩解剂包含淀粉及其衍生物(如羧甲基淀粉钠、淀粉乙醇酸钠、预胶化淀粉、改良淀粉、羟丙基淀粉、玉米淀粉等)、聚乙烯吡咯烷酮或微晶纤维素等;湿润剂包含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或醇等;抗氧剂包含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二丁基苯酸等;抑菌剂包含0.5%苯酚、0.3%甲酚、0.5%三氯叔丁醇等;调节剂包含盐酸、枸橼酸、氢氧化钾(钠)、枸橼酸钠及缓冲剂(包括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等;乳化剂包含聚山梨酯-80、脂肪酸山梨坦、普流罗尼克f-68,卵磷酯、豆磷脂等;增溶剂包含吐温-80、胆汁、甘油等。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助性成分,它具有一定生理活性,但该成分的加入不会改变上述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仅仅发挥辅助功效,这些辅助功效仅仅是对该成分已知活性的利用,是医药领域惯用的辅助治疗方式。上述制剂中,美洲大蠊提取物和索拉非尼的重量配比为(500~1000):(40~60);优选的,美洲大蠊提取物和索拉非尼的重量配比为1000:60。上述制剂也可以是,美洲大蠊药粉和索拉非尼的重量配比为(300~500):(40~60);优选的,美洲大蠊药粉和索拉非尼的重量配比为500:60。进一步地,所述制剂中,每日用单位制剂中美洲大蠊提取物和索拉非尼的含量总计7.1g;每日用单位制剂中美洲大蠊药粉和索拉非尼的含量总计3.7g。所述“每日用单位剂量”是指每天服用的制剂总量。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美洲大蠊提取物的制备美洲大蠊提取物:500g美洲大蠊粉碎置于90%乙醇中浸泡12h,85℃下回流提取2~3次,浓缩至无醇味,获得提取液,往提取液中加入1500g水,混合均匀后,静置,冷却,过滤,减压浓缩、干燥、粉碎即得。实施例2美洲大蠊药粉的制备美洲大蠊药粉:将美洲大蠊成虫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在20~55℃下干燥至含水量为2%,得干燥的美洲大蠊成虫,将得到的干燥的美洲大蠊成虫置于温度设置为-100℃的超低温粉碎机中粉碎至60~300目,即得美洲大蠊药粉。实施例3所述药物为实施例1中的美洲大蠊提取物1000mg与索拉非尼60mg联合用药物。实施例4所述药物为实施例1中的美洲大蠊提取物500mg与索拉非尼40mg联合用药物。实施例5所述药物为实施例1中的美洲大蠊提取物1000mg与索拉非尼40mg联合用药物。实施例6所述药物为实施例1中的美洲大蠊提取物500mg与索拉非尼60mg联合用药物。实施例7所述药物为实施例2中的美洲大蠊药粉500mg与索拉非尼60mg联合用药物。实施例8所述药物为实施例2中的美洲大蠊药粉300mg与索拉非尼40mg联合用药物。实施例9所述药物为实施例2中的美洲大蠊药粉500mg与索拉非尼40mg联合用药物。实施例10所述药物为实施例2中的美洲大蠊药粉300mg与索拉非尼60mg联合用药物。以上实施例3~实施例10任意一项所述的美洲大蠊与索拉非尼的联合用药物可以加上药学上常用的辅料或辅助性成分,按照本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制成胶囊剂、片剂、缓释制剂、液体制剂等口服制剂。以下通过具体药效学实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其中,试验例1和试验例2所用的美洲大蠊提取物+索拉非尼组合物为实施例3中所述的药物;试验例1和试验例2所用的美洲大蠊药粉+索拉非尼组合物为实施例7中所述的药物。试验例1一、本发明所述的药物诱导人肝癌细胞株hepg2自噬作用1.实验材料1.1实验细胞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中心提供)。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置于37℃,5%co2的恒温培箱中培养,用0.25%edta胰酶消化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1.2实验药品及配置1.2.1索拉非尼片索拉非尼(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取1片(200mg)溶于10mldmso溶液中,配制成20mg/ml溶液,无菌过滤,-20℃冰箱避光保存。1.3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组、美洲大蠊药粉组、索拉非尼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索拉非尼组合物组、美洲大蠊药粉+索拉非尼组合物组1.4实验方法1.4.1对hepg2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将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配制成2×104/ml的细胞悬液,每孔200μl加入96孔板,分为空白对照组、索拉非尼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组、美洲大蠊药粉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索拉非尼组、美洲大蠊药粉+索拉非尼组,每组设6个复孔。各组加入对应含药培养基,置于37℃、5%co2培养箱孵育培养48h后,采用mts,在酶标仪上测定波长450nm的光密度值(od值),计算肿瘤细胞抑制率(ir),计算公式如下。ir(%)=(1-给药组od值/空白对照组od值)×100%1.4.2对hepg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将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分为空白对照组、索拉非尼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组、美洲大蠊药粉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索拉非尼组、美洲大蠊药粉+索拉非尼组,每组设3个复孔。各组加入对应含药培养基,置于37℃、5%co2培养箱孵育培养48h后收集上清中细胞并用胰酶消化法收集贴壁细胞。按照annexin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说明书,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1.4.3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将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分为空白对照组、索拉非尼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组、美洲大蠊药粉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索拉非尼组、美洲大蠊药粉+索拉非尼组,每组设3个复孔。各组加入对应含药培养基,置于37℃、5%co2培养箱孵育培养48h后消化收集细胞,按照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说明,用pbs洗涤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ml。制备的单细胞悬液用体积分数为70%乙醇固定2h,4℃保存,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情况。1.4.4对hepg2细胞lc3-ii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将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分为空白对照组、索拉非尼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组、美洲大蠊药粉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索拉非尼组、美洲大蠊药粉+索拉非尼组,每组设3个复孔。各组加入对应含药培养基,置于37℃、5%co2培养箱孵育培养48h。取上清用bca法测定样品的蛋白浓度,采用westernblot检测自噬体膜标志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ii)的表达,imagej软件收集灰度值,以条带灰度值与内参灰度值之比作为相对表达量。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对hepg2细胞抑制率(ir)的影响表1对hepg2细胞抑制率的影响(n=6,)组别剂量od值ir(%)空白对照组-0.58±0.04-索拉菲尼组1.5μg/ml0.33±0.03*43.10美洲大蠊提取物组25μg/ml0.45±0.05*22.41美洲大蠊药粉组12.5μg/ml0.41±0.04*29.31美洲大蠊提取物+索拉非尼组25μg/ml+1.5μmol/l0.29±0.0.01*△50.00美洲大蠊药粉+索拉非尼组12.5μg/ml+1.5μmol/l0.26±0.0.02*△55.17注: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与索拉非尼组比较,△p<0.05。从表一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对hepg2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2.41%~55.17%,其中美洲大蠊提取物+索拉非尼组和美洲大蠊药粉+索拉非尼组对hepg2抑制率更显著,分别为50.00%和55.17%。2.2对hepg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表2对hepg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n=3,)组别剂量凋亡率(%)空白对照组-4.6±3.96索拉菲尼组1.5μg/ml42.87±4.23*美洲大蠊提取物组25μg/ml33.79±2.35*美洲大蠊药粉组12.5μg/ml39.68±2.63*美洲大蠊提取物+索拉非尼组25μg/ml+1.5μmol/l50.49±6.23*美洲大蠊药粉+索拉非尼组12.5μg/ml+1.5μmol/l56.90±6.90*注: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与索拉非尼组比较,△p<0.05。从表二可知,与空白组相比,各实验组对hepg2的凋亡率均较空白对照组高,为33.79%~56.90%,具有统计学意义(p<0.5)。其中美洲大蠊提取物和美洲大蠊药粉分别与索拉非尼联合用药后两组凋亡率升高更显著,为50.49%和56.90%。2.3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表3索拉非尼对细胞周期的影响(n=3,)注: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从表三中可以看出,索拉非尼可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高达91.1%,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52.72%。而美洲大蠊提取物和美洲大蠊药粉使细胞阻滞于s期。美洲大蠊提取物和美洲大蠊药粉分别与索拉非尼联合用药后,g2期下降明显,细胞主要阻滞于g1期和s期。2.4对hepg2细胞lc3-ii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表4对hepg2细胞lc3-ii相对表达量的影响(n=3,)组别剂量lc3-ii空白对照组-0.04±0.00索拉菲尼组1.5μg/ml0.26±0.02*美洲大蠊提取物组25μg/ml0.13±0.01*美洲大蠊药粉组12.5μg/ml0.20±0.01*美洲大蠊提取物+索拉非尼组25μg/ml+1.5μmol/l0.50±0.04*△美洲大蠊药粉+索拉非尼组12.5μg/ml+1.5μmol/l0.56±0.02*△注: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与索拉非尼组比较,△p<0.05。从表四可以看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各实验组作用后lc3-ii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5)。其中美洲大蠊提取物和美洲大蠊药粉分别与索拉非尼联合用药效果更显著。试验例2二、对荷瘤小鼠的研究1.实验材料1.1实验动物balb/c裸鼠,spf级,4~5周龄,体重15~17g、裸鼠于清洁级环境下饲养,恒温(24~26℃),笼具、垫料、饮用水和饲料均经消毒处理,实验人员严格进行无菌操作。1.2实验细胞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中心提供)。1.3实验药品及配置索拉非尼(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4实验方法1.4.1裸鼠移植瘤模型建立将人肝癌hepg2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至对数生长期,收集单细胞悬液到离心管中。1000rpm/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pbs洗涤2遍后用pbs重悬,配制成1.5×107个/ml,在裸鼠背部皮下接种hepg2细胞悬液0.2ml,用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瘤最长径(l)和最短径(w),按公式v=l×w2×0.52计算瘤体积。待肿瘤体积达100mm3左右时随机分组给药。1.4.2实验分组及给药实验用balb/cspf级裸鼠48只,接种人肝癌hepg2细胞悬液,待肿瘤体积达100mm3左右时,将裸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8只,即空白对照组、索拉非尼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组、美洲大蠊药粉组、美洲大蠊提取物+索拉非尼组、美洲大蠊药粉+索拉非尼组。空白对照组按0.2ml/10g灌胃生理盐水;索拉非尼组按60mg/kg灌胃索拉非尼;美洲大蠊提取物按1000mg/kg灌胃美洲大蠊提取物;美洲大蠊药粉组按500mg/kg灌胃美洲大蠊药粉;按美洲大蠊提取物+索拉非尼组分别按1000mg/kg+60mg/kg灌胃美洲大蠊提取物和索拉非尼;美洲大蠊药粉+索拉非尼组分别按500mg/kg+60mg/kg灌胃美洲大蠊药粉和索拉非尼。连续给药28d,于末次给药48h后用颈椎脱臼法处死裸鼠,切取移植瘤并记录瘤重,计算肿瘤抑瘤率。抑瘤率(%)=(空白对照组平均瘤重-实验组平均瘤重)/空白对照组平均瘤重×100%2.实验结果表4美洲大蠊药粉、美洲大蠊提取物及二者分别联合索拉非尼对抑瘤率的影响(n=8,)组别剂量瘤重(g)抑瘤率(%)对照组-0.623±0.192△-索拉非尼组60mg/kg0.252±0.060*59.57美洲大蠊提取物组1000mg/kg0.369±0.150*△40.75美洲大蠊药粉组500mg/kg0.342±0.110*△45.10美洲大蠊提取物+索拉非尼组1000mg/kg+60mg/kg0.187±0.097*△70.02美洲大蠊药粉+索拉非尼组500mg/kg+60mg/kg0.148±0.061*△75.21注: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实验组与索拉非尼组比较,△p<0.05。从表四可以看出,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均能降低抑瘤率,抑瘤率为40.75%~75.21%。索拉非尼和美洲大蠊提取物组合物药物抑瘤率明显高于美洲大蠊和索拉非尼单独用药后的抑瘤率;索拉非尼和美洲大蠊药粉组合物抑瘤率明显高于美洲大蠊和索拉非尼单独用药后的抑瘤率。由上表中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索拉非尼与本发明所述的美洲大蠊联合使用治疗癌症,大大提高了对肿瘤的治疗作用。综上,本发明所述的含有索拉非尼和美洲大蠊提取物的药物,对于诱导癌症细胞自噬作用、抑瘤率均比索拉非尼和美洲大蠊单独使用的效果强,说明美洲大蠊与索拉非尼联用后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其联合用药比例为:美洲大蠊提取物和索拉非尼的重量配比为(500~1000):(40~60);美洲大蠊药粉和索拉非尼的重量配比为(300~500):(40~60)均有良好的效果,优选的,美洲大蠊提取物1000mg,索拉非尼60mg,若换算成人用剂量(假设人的体重为60kg),本发明最佳配比的每日用剂量应是7.1g;另一个最优配比为美洲大蠊药粉500mg,索拉非尼60mg,若换算成人用剂量,本发明最佳配比的每日用剂量应是3.7g。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