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半流动性交联多肽生物外科止血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1172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类生物用于外科手术的止血材料,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吸收半流动性交联多肽生物外科止血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中的组织器官出血几乎不可避免,术中出血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手术视野不清以致操作错误,术中缺血可导致组织低氧,血压不稳和凝血障碍,甚至病人失血休克或死亡。术后可导致并发症增多,病人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延长。另外,由于近年外科手术病人中自然止血功能衰退及长期服用抗凝血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持续增加,手术中迅速有效地止血越发困难。如果采用输血来补充病人术中失血,又可能会带来输血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输血反应,血型不相容和输血感染。为此外科手术中充分有效的止血是必须程序,是关系到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病人预后健康的关键因素。人体在组织或血管受损后的自然止血过程是一个复杂且有序的生理反应,涉及血管收缩,血小板激活,软性血小板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凝血块形成。基于细胞模型的最新研究证明,当血管壁受损后,首先血管会通过收缩而减小破损缺口,血管壁暴露出来的胶原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变形,其粘附性增加,血小板的表面因子相互作用使它们聚集并形成软性血小板栓。与此同时,血管外的组织因子通过破损的血管壁进入血管,接触到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引发多种凝血因子间的一系列反应,激活的凝血因子使凝血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凝血酶。凝血酶随后与受损处的血小板结合,进一步激活血小板,并激活纤维蛋白原,使其分子之间可以互相交联形成大分子纤维蛋白。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凝血酶被激活,大量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绑定在破损血管处聚集的大量血小板及红细胞,形成牢固的纤维蛋白凝血块,堵塞血管壁破损。现有外科手术中传统止血方法大多通过机械或物理原理压迫关闭血管而停住血流,帮助和促进人体的自然止血过程,包括纱布按压,止血钳夹,缝线结扎,以及电刀,激光和氩气等通过热作用灼烧血管断端,使血管内血液凝固及周围组织蛋白变性。以上机械或物理方法的目的都是使血管闭合,以致出血停止。传统止血方法能够起作用的前提条件是(1)必须能明确辨别手术中的出血部位,(2)出血部位能被常规止血器械所触及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但在实际外科手术中,很多出血情况无法满足以上两个必要条件,因而无法用传统技术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例如,开放手术中的多点出血或渗血很难用止血钳和缝线封闭每一个出血点而达到全面止血,虽然电刀,激光和氩气等灼烧的方法可处理多个出血点,但过高的温度可损伤周围组织器官,尤其不适用于脑和脊髓等脆弱组织,因其易导致术后不可恢复的后遗症;若用纱布止血需要持续按压,时间长,影响手术进程。再例如,腹腔镜手术和耳鼻喉手术中,外科医生在很小的空间内操作,没有周转余地用器械或纱布止血。又例如,在出血点隐蔽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出血部位使传统止血方法无计可施。目前市场上生物源性的止血产品包括如下几类:明胶海绵、纤维蛋白胶、可吸收止血纱布、壳聚糖止血粉、淀粉多糖止血材料等。明胶海绵由动物胶原变性而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止血。但是明胶海绵的制作过程大多涉及毒性化学物质戊二醛,戊二醛的残留物可对人体组织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外,明胶海绵在实用性上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如明胶海绵自身的吸水性差,对手术出血吸收速度较慢;明胶海绵的体内降解时间较长,可在人体内滞留数月之久,容易造成伤口难以愈合及引发慢性炎症反应;明胶海绵为固体,缺乏流动性,很多情况下由于无法达到出血部位而难以止血。生物源性的止血产品中可吸收止血纱布、壳聚糖止血粉和淀粉多糖止血材料都以固体形式在临床中应用,虽然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可以处理多点出血渗血,也可以被人体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临床需要,但是一般不能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止血操作,造成使用不便。而且壳聚糖止血粉和淀粉多糖止血材料的粉状物容易被过多的出血稀释甚至冲散,致使止血效果不理想。另外,粉状物经常多处散落于手术视野,可能使手术中的组织,器官,血管,神经不易辨认,造成外科医生手术困难。目前国内市场上生物源性止血产品中的纤维蛋白胶又称纤维蛋白封闭剂,医用生物蛋白胶、纤维蛋白粘合剂,是动物血浆制品,可能被动物治病源所污染,动物治病源引起的术中感染给手术增加很大风险,是外科医生的忌讳。目前国内纤维蛋白胶属于药品而非医疗器械,面临较高的监管风险。目前国内市场上还有一种非生物源性的人工合成胶用于外科手术止血,为全进口产品,虽避免了血制品带来的感染风险,但其价格昂贵,对绝大多数病人造成过重负担。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收半流动性交联多肽生物外科止血物。所述的止血物可被人体组织安全吸收,介于液体与固体之间,具有半流动性,同时具有粘性和贴附性,可同时通过物理和化学原理促进人体凝血过程,止血作用快。本发明的止血物可在不损伤组织的情况下处理外科手术出血,增加手术止血的方便性和灵活性,提高外科手术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多点出血,大面积渗血,狭小腔隙内出血,出血点隐蔽或难以辨别,以及现有止血方法难以操作和难以控制出血的情况下,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从而显著缩短外科手术止血时间,减少外科手术中失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吸收半流动性交联多肽生物外科止血物,包括明胶和交联剂,其中,明胶的重量百分含量为80-99%,交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20%。优选明胶的重量百分含量为90-99%,交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10%,更优选明胶的重量百分含量为95-99%,交联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进一步,所述止血物的交联密度cd满足:0.3200≤cd≤0.4000,交联效果好,制备的止血物既能短时间内形成具有半流动性,粘性和贴附性的胶状物,又能较长时间保持半流动性。具体的,止血物成胶时间为5-10分钟,成胶稳定性维持8-12小时。具体的,所述交联剂包括丙烯酰胺,三甲基丙烷,聚乙二醇和双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止血物主要成分为动物胶原(或称明胶),其生物学特点为无任何毒性,低致敏性,与人体相容性好,可被人体内的蛋白酶降解后被人体安全吸收代谢,因此非常适用于人体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动物明胶为蛋白多肽,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交联剂,其反应性高的氨基酸侧链,如赖氨酸,胱氨酸和精氨酸侧链,能够互相反应形成交联多肽。此胶状物的交联大分子多肽结构模拟血管壁受损时暴露出来的胶原,可以直接激活血小板,其网状分子结构给人体内的血小板,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提供很好的附着支架,增加各凝血成分间的互相接触互相作用的机会,缩短止血时间,增进止血效果。其网状分子结构本身即可以绑定血小板和红细胞,不需要等待大分子纤维蛋白的形成,大大缩短凝血块生成时间。我们的前期实验证明,单位体积内止血物密度越大,血小板,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可附着点越多,分子间互相作用越快,从而止血时间越短,止血效果越好。但增加止血物密度会损失部分流动性,从而影响止血物使用的方便性和定向功能,因此,仔细选择密度和流动性的平衡点,才能达到最佳止血效果。为优化产物,所述的止血物中还可加入铁钙离子以增加交联度,使其最终成为立体网状交联的大分子多肽。在止血物的制作过程中,铁钙离子协助明胶侧链之间反应交联,增加终产物的交联度,因而终产物的大分子多肽的网状结构中夹带少量铁钙离子。在应用过程中,止血物与水溶液接触,其中的铁离子能够增加止血物粘度,使其有很好的粘性和附着性。当止血物与凝血因子接触和相互作用时,钙离子可在激活凝血因子的多个步骤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速凝血酶原转换成凝血酶,加速纤维蛋白原转换成纤维蛋白。所述止血物的制备方法:将动物明胶溶于去离子水,提高温度可加速溶解,溶解后加入的交联剂(丙烯酰胺,三甲基丙烷,聚乙二醇,双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紫外线下搅拌8-16小时,后用滤纸过滤,可见透明胶状物被滤纸挡住,再冲洗多次以洗掉过多的交联剂,滤后产物在流动气流中干燥,待失重90%以上后,收获产物,研磨成微小颗粒,可过细筛使产物颗粒均匀。所述止血物与少量0.9%氯化钠水溶液混合后,形成均一的,半流动的,有颗粒质地的白色或淡黄色胶状物。在制备过程中,明胶溶解后,在其溶液中添加交联剂,同时再添加0.05m的三价铁离子和0.05m二价钙离子。经优选过程,所述紫外线照射的强度为200nm-300nm波长下,6000μw-8000μw/cm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本发明的止血物与人体相容性好,无任何毒性,低致敏性,该止血物可被人体内的蛋白酶降解后被人体安全吸收代谢。第二,本发明通过调整明胶与交联剂的比例,使止血物具有半流动性,粘性和贴附性,可方便手术止血过程,显著缩短外科手术止血时间,弥补现有止血方法的缺陷,解决的问题包括:(1)短时间内在无须具体定位的情况下处理多点及大面积出血渗血;(2)在出血点隐蔽或难以判断时达到有效止血;(3)在短时按压或缺乏按压的情况下也可快速止血;(4)在其它常规止血器械难以操作和难以控制的情况下,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第三,本发明的止血物可协助和促进人体自然止血过程,通过物理和化学原理加速止血过程:(1)大分子网状交联结构可以直接激活血小板,增加人体内的血小板,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间的互相接触、互相作用的机会,直接绑定血小板和红细胞,大大缩短凝血块生成时间;(2)其吸水性使该止血物吸收出血后轻度膨胀,从而挤压血管而达到帮助止血的效果;(3)止血物中的铁离子能够增加止血物的粘性和附着性,钙离子可在激活凝血因子的多个步骤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速凝血酶原转换成凝血酶,加速纤维蛋白原转换成纤维蛋白。第四,本发明的止血物没有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没有手术中异物残留的风险,不扰乱手术视野。第五,调整明胶与交联剂在制备中的比例可以控制所述止血物的流动性,粘性,贴附性及在人体内的吸收时间,从而满足不同手术中的止血要求。例如,在耳鼻喉科的手术中对鼻窦的出血治疗需要流动性稍低而粘附性更好的生物外科止血物,使其易于贴附鼻窦腔壁;在脊柱手术中需要流动性稍强的生物外科止血物,使其易于达到出血多的腔隙底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按动物明胶与交联剂(丙烯酰胺和三甲基丙烷)重量比为95:5的比例。首先取动物明胶溶于去离子水,提高温度可加速溶解,溶解后加入交联剂,再分别加入0.05m的三价铁离子和0.05m二价钙离子,在200nm波长,6000μw/cm2强度的紫外线下搅拌8小时,后用滤纸过滤,可见透明胶状物被滤纸挡住,再多次冲洗以洗掉过多的交联剂和金属离子,滤后产物在流动气流中干燥,待失重90%以上后,收获产物,研磨成微小颗粒,过细筛使产物颗粒均匀,将止血物与0.9%氯化钠水溶液混合后,形成均一的,具有半流动性以及颗粒质地的淡黄色胶状物。实施例2按动物明胶与交联剂(丙烯酰胺和聚乙二醇)重量比为99:1的比例。首先取动物明胶溶于去离子水,提高温度可加速溶解,溶解后加入交联剂,再分别加入0.05m的三价铁离子和0.05m二价钙离子,在300nm波长,8000μw/cm2强度的紫外线下搅拌12小时,后用滤纸过滤,可见透明胶状物被滤纸挡住,再多次冲洗以洗掉过多的交联剂和金属离子,滤后产物在流动气流中干燥,待失重90%以上后,收获产物,研磨成微小颗粒,过细筛使产物颗粒均匀,将止血物与0.9%氯化钠水溶液混合后,形成均一的,具有半流动性以及颗粒质地的白色胶状物。实施例3按动物明胶与交联剂(三甲基丙烷)重量比为90:10的比例。首先取动物明胶溶于去离子水,提高温度可加速溶解,溶解后加入交联剂,再分别加入0.05m的三价铁离子和0.05m二价钙离子,在300nm波长,6000μw/cm2强度的紫外线下搅拌16小时,后用滤纸过滤,可见透明胶状物被滤纸挡住,再多次冲洗以洗掉过多的交联剂和金属离子,滤后产物在流动气流中干燥,待失重90%以上后,收获产物,研磨成微小颗粒,过细筛使产物颗粒均匀,将止血物与0.9%氯化钠水溶液混合后,形成均一的,具有半流动性以及颗粒质地的淡黄色胶状物。实施例4按动物明胶与交联剂(双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和聚乙二醇)重量比为80:20的比例。首先取动物明胶溶于去离子水,提高温度可加速溶解,溶解后加入交联剂,在300nm波长,6000μw/cm2强度的紫外线下搅拌16小时,后用滤纸过滤,可见透明胶状物被滤纸挡住,再多次冲洗以洗掉过多的交联剂,滤后产物在流动气流中干燥,待失重90%以上后,收获产物,研磨成微小颗粒,过细筛使产物颗粒均匀,将止血物与0.9%氯化钠水溶液混合后,形成均一的,具有半流动性以及颗粒质地的淡黄色胶状物。实验例1交联密度的测定交联密度(crosslinkingdensities,cd)指的是单位空间内分子相互形成化学键的数量,它可以用来评价交联剂和交联方法的有效性,即明胶分子之间产生的化学键的数量和强度,以及解释不同交联条件下所产生的交联明胶分子在应用于临床时所表现的差异。交联密度是行业认可的一种衡量胶体特性的方法,通常是通过溶胀法或对胶体流变学的研究,即研究胶体粘性、密度、及材料的稳定性,来间接计算交联密度,这些方法耗时长、灵敏度不高、且对样品具有破坏性。近来低频核磁共振技术成为更方便可靠的交联密度测量方法,磁共振法具有时间短(几秒钟之内)、温度区间宽、结果重复性好、样品无化学品介入等优点,并可以同时测量物理和化学交联。磁共振法通过测量大分子交联物质中氢质子的驰豫时间来计算交联密度,在低频磁场中,外加射频脉冲激发交联物质中的氢质子,使其达到稳定的高能态,从外加射频脉冲停止开始,到氢质子恢复至激发前的磁矩状态为止,整个过程叫弛豫过程,也就是恢复的过程,它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大分子交联物质的交联密度越大,也就是单位体积内的交联键越多,其中氢质子所受的束缚力越强,氢质子的弛豫时间就越短,核磁法交联密度仪通过测量氢质子弛豫时间,结合仪器内根据不同交联物质所定的计算软件,可以计算出指定的空间范围内交联键的数量。由于本发明的止血物依靠其交联网状大分子多肽结构加速及增进止血过程,单位体积内的交联键越多,则加速及增进止血过程的作用会更强,但如果单位体积内的交联键过多,会降低止血物与0.9%氯化钠水溶液混合后的流动性。为此,我们对交联剂的用量以及交联剂的种类进行了考察。(一)、交联剂用量的考察通过以下试验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所涉及样品定义如下:0.1%交联明胶:指制备过程中动物明胶与交联剂重量比例为99.9:0.1;0.5%交联明胶:指制备过程中动物明胶与交联剂重量比例为99.5:0.5;1%交联明胶:指制备过程中动物明胶与交联剂重量比例为99:1;5%交联明胶:指制备过程中动物明胶与交联剂重量比例为95:5;10%交联明胶:指制备过程中动物明胶与交联剂重量比例为90:10;20%交联明胶:指制备过程中动物明胶与交联剂重量比例为80:20;30%交联明胶:指制备过程中动物明胶与交联剂重量比例为70:30。(1)目的:评价不同百分含量的交联剂所制备的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2)测试样品:采用明胶和聚乙二醇,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6种交联明胶干燥细粉,0.1%交联明胶、1%交联明胶、5%交联明胶、10%交联明胶、20%交联明胶和30%交联明胶,及1种空白对照干燥细粉(纯明胶)。(3)测试方法:每种测试样品各取5份,每份1克干燥细粉,装入测量管底部,放置在核磁法交联密度仪内(低场核磁共振交联密度分析仪vtnmr20-010v-t,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室温(摄氏22度)下测量,读取数值。(4)具体实验结果见表1,2和3。表1不同用量交联剂制备的止血物交联密度测试结果表2交联密度均值差异单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平方和(ss)自由度(df)均方根(ms)fp组间0.28860.048455.5800.000组内0.003280.000总计0.29134表3交联密度均值差异tukey测试结果(5)结论:明胶交联密度与交联剂百分含量成正比,纯明胶交联密度最低,所有经过交联剂配制的交联明胶显示的交联密度均显著高于纯明胶交联密度,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随交联剂百分含量增加而逐渐增高,其中,1%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显著高于0.1%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5%交联明胶的的交联密度也显著高于0.1%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10%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显著高于0.1%交联明胶和1%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20%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显著高于0.1%交联明胶,1%交联明胶和5%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30%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显著高于0.1%交联明胶,1%交联明胶,5%交联明胶和10%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同时,在所测试的样品中,1%交联明胶和5%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无显著差异,5%交联明胶和10%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无显著差异;10%交联明胶和20%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无显著差异,20%交联明胶和30%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无显著差异。(二)、交联剂种类的考察通过以下试验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其中,动物明胶与交联剂重量比例为95:5,所不同的是采用的交联剂为丙烯酰胺,三甲基丙烷,聚乙二醇和双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的一种或多种。组别1:动物明胶与交联剂(三甲基丙烷)组别2:动物明胶与交联剂(丙烯酰胺)组别3:动物明胶与交联剂(双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组别4:动物明胶与交联剂(丙烯酰胺和三甲基丙烷)组别5:动物明胶与交联剂(丙烯酰胺和聚乙二醇)组别6:动物明胶与交联剂(聚乙二醇和双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组别7:动物明胶与交联剂(三甲基丙烷,聚乙二醇和双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表4不同种类交联剂制备的止血物交联密度测试结果表5不同种类交联剂制备的止血物交联密度均值差异单变量方差分析结果平方和(ss)自由度(df)均方根(ms)fp组间0.00160.0001.8700.121组内0.004280.000总计0.00534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所述的交联剂采用为丙烯酰胺,三甲基丙烷,聚乙二醇和双琥珀酰亚胺戊二酸酯的一种或多种,各种交联剂及交联剂的组合制备出交联明胶的交联密度无显著差别(p=0.121),交联密度均在0.3200~0.4000之间,交联效果好,制备的止血物既能短时间内形成具有半流动性,粘性和贴附性的胶状物,又能较长时间保持半流动性。实验例2止血物性能的测定根据临床手术的实际需求,手术止血物要求粉状交联明胶在与0.9%氯化钠水溶液混合后,既能短时间内形成具有半流动性,粘性和贴附性的胶状物,又能较长时间保持半流动性,即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保持胶体稳定性,如果成胶稳定性差,尤其对于长时间的手术,往往会导致手术中胶体失效以及阻塞止血物施用的器械。根据临床调查,理想的半流动性临床手术止血物的有效性能为成胶时间在5-10分钟,成胶稳定性维持在8-12小时,交联剂的用量过低或者过高时,制成的半流体止血物均可能性能欠佳。(1)目的:考察不同百分含量的交联剂所制备的交联明胶的成胶时间和成胶稳定性。(2)测试样品:7种交联明胶(明胶与聚乙二醇)干燥细粉,0.1%交联明胶、0.5%交联明胶、1%交联明胶、5%交联明胶、10%交联明胶、20%交联明胶和30%交联明胶。(3)测试方法:每种测试样品各取5份,每份1克干燥细粉。成胶时间的测定:将粉状止血物1g与0.9%氯化钠水溶液5~7ml混合后,涂撒在光滑平面上,倾斜30度,如无明显流动现象,则为成胶,测定从与0.9%氯化钠水溶液混合到成胶所需时间;成胶稳定性的测定:将粉状止血物1g与0.9%氯化钠水溶液5~7ml混合后,涂撒在光滑平面上,如质地湿润均一,无干燥成块现象,则为可以使用的有效止血物。测定从成胶到胶体呈现干燥成块之前的维持时间。(4)具体实验结果见表6。表6明胶与交联剂的成胶时间、成胶稳定性考察(5)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为保持交联明胶成胶时间在5-10分钟,成胶稳定性维持在8-12小时,1%交联明胶、5%交联明胶、10%交联明胶和20%交联明胶可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手术要求,在以上条件下制备的止血物成胶时间合理、成胶稳定性维持时间较长。进一步测定上述实施例1-4制备的止血物的性能如表7:表7明胶与交联剂的成胶时间、成胶稳定性考察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制备的止血物成胶时间合理、成胶稳定性维持时间较长,更适合临床应用。实验例3动物实验本发明的止血物的可吸收性,组织相容性,安全性及有效性通过以下实验进行说明。动物实验一,吸收时间和组织相容性实验实验动物为成年sd大鼠24只,雌雄各半,每只体重在200-250g左右,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每组中4只为实验动物,2只为对照动物,实验样品为上述实施例1-4中配制好的淡黄色胶状半流体(实验组),对照样品为无菌0.9%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方法: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进行麻醉后,固定在操作台,将其背部术区剃毛,消毒。在背部脊柱中线剪开一个约2cm的植入口,用剪刀钝性分离植入口右侧,在右侧肌肉层植入实验样品0.4ml,用无菌线缝合,在植入口左侧下方注射1ml无菌0.9%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将实验动物放回笼中,待其麻醉苏醒后正常饲喂饲养,监测体温,伤口及一般反应。术后第一周,第二周分别安乐死一组动物,第三周安乐死剩余的全部动物。用co2法对大鼠进行安乐死后,用剪刀在大鼠背部脊柱中线偏左(让开植入口约0.5cm)剪开一3-4cm左右的切口,切口上下端横向向左及右延长3cm形成一个矩形皮瓣翻开,充分暴露实验样品及对照样品植入区,肉眼观察植入材料及组织状况,并对植入区组织进行取材,用10%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做病理切片he染色。实验结果:手术后实验动物状态良好,无反常行为;体温平稳,无高热现象;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出血等异常情况。术后第一周安乐死第一组动物,解剖后肉眼观察植入区,6只动物体内均未见实验样品残留,组织无结痂、无明显炎样反应,实验样品植入组织(实验组)与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组织(对照组)无显著差别。术后第二周安乐死第二组动物,6只动物体内均未见材料残留,组织无结痂无明显异常,实验样品植入组织(实验组)与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组织(对照组)无显著差别。术后第三周安乐死第三组和第四组动物,12只动物皮下均未见材料残留,无明显炎样反应,实验样品植入组织(实验组)与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组织(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病理切片he染色后观察,术后一周,两周及三周后双侧均可见间质小血管增生显著,散在细胞组织浸润,偶见肉芽肿,其余未见特殊,实验样品植入组织(实验组)与生理盐水皮下注射组织(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动物实验二,动物安全性及有效性实验实验动物为成年sd大鼠40只,雄性,每只体重在220-250g左右,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每组中6只为实验动物,2只为对照动物,实验样品为实施例1-4配制好的淡黄色胶状半流体。实验方法: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进行麻醉后,固定在操作台,将其腹部术区剃毛,消毒。用剪刀沿大鼠上腹部腹中线剪开一个约2-3cm的手术开口,充分暴露肝脏右上叶,用剪刀在肝脏表面剪开一个创面至活动出血后,将实验样品(实施例1-4)敷于实验动物的肝脏创面上,记录止血时间,对照组动物只记录止血时间,后用无菌缝合线分双层将手术开口缝合关腹。术后将动物放回笼中,待其麻醉苏醒后正常饲喂饲养,监测体温,伤口及一般反应。术后第2、4、7、9、12天分别安乐死一组动物,用co2法将大鼠安乐死后,将其腹部术区解剖。用剪刀在大鼠下腹部横切口,两端向上延长,形成矩形皮瓣向上翻开,充分暴露腹腔各脏器。肉眼观察肝脏表面创口、各脏器及腹壁情况,以及实验样品残留情况,并对肝脏创面敷用实验样品区域组织取材,用10%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做病理切片he染色。实验结果:手术后全部实验动物苏醒,状态良好,无反常行为,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出血等异常情况。动物安乐死解剖后肉眼观察,实验动物腹腔内各脏器未见明显异物,肝脏表面创面无渗出、无出血,有淡白色瘢痕,腹壁与各脏器无粘连,对照动物肝脏表面手术创面平滑,无渗出,无出血,有淡白色瘢痕,腹壁及各脏器无粘连,实验动物及对照动物无显著差异。病理观察,术后2、4、7、9、12天实验动物和对照动物切片均见肝组织小叶结构清晰,小血管充血,间质水肿,个别汇管区内可见少量淋巴细胞的炎细胞浸润,偶见中央静脉周围及小叶内点状坏死,其余未见特殊。敷用实验样品区域的肝脏组织(实验组)与未敷用实验样品区域的肝脏组织(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出血时间及统计见表8。表8出血时间的测定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总结:(1)实验样品对动物无全身及局部毒性,无炎症及过敏反应(2)实验样品在动物体内全部吸收时间为1-2周,(3)实验样品对动物脏器无毒性,无炎症及过敏反应,(4)实验样品显著缩短动物肝脏手术切口出血时间。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被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