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用引流袋。
背景技术:
引流袋是医疗临床中常用的器械之一,如泌尿系统手术、腹腔手术以及身体其他部位手术后经常需要进行术后引流,同时引流袋中引流物的引流量及引流物性状对于手术后期观察非常重要。引流袋因为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便于携带且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用于临床,而塑料引流瓶或玻璃引流瓶已淡出市场。现有临床使用的引流袋气结构基本上是由引流导管和作为储存液体用的双层薄膜袋本体以及排放阀组成,主要起到储存引流出的体液,方便临床观察引流量以及引流性状等用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储存功能,并且具备负压引流以及防止引流物倒流功能的多功能医用引流袋。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医用引流袋,包括袋本体、引流导管和手压式负压管,所述袋本体的内腔分隔为引流腔和储存腔,所述袋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引流腔连通的排放阀;所述引流腔内设有防倒流薄膜袋,所述手压式负压管的一端密封插在所述防倒流薄膜袋内,另一端连通所述储存腔,所述手压式负压管的两端均设有允许流体从所述手压式负压管连接所述引流腔的一端流向连接储存腔的一端的单向阀,所述引流导管的一端密封插在所述防倒流薄膜袋内,所述防倒流薄膜袋内设有用于防止所述防倒流薄膜袋位于所述引流导管的端部与所述手压式负压管之间的袋内壁相互贴合的防贴合片,所述防贴合片设置在所述防倒流薄膜袋的两个袋壁之间,具体的,设置在所述引流导管的端部与所述手压式负压管之间,用于防止所述防倒流薄膜袋的两个袋壁贴合,在所述引流导管的端部与所述手压式负压管之间实现导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袋本体的引流腔内设置防倒流薄膜袋,能有效防止引流腔内的流体进入到防倒流薄膜袋内,在防倒流薄膜袋内、位于手压式负压管于引流导管之间设置防贴合片,在手压式负压管的两端设置单向阀,通过挤压手压式负压管,将挤压手压式负压管内的气体通过单项阀单项排气到储存腔中,松开挤压手压式负压管后,将引流导管内的气体引到手压式负压管内,使得引流导管内形成负压,对插入到人体内的一端产生吸力,实现负压引流的作用,引流充分,防止引流物堵塞引流导管,引流更加彻底,并且,引流出来的流体单向流入储存袋,不会返流,从而可第二次、第三次等多次挤压手压式负压管,可累计产生多次负压,其负压值大小与挤压次数成正相关。从而能根据临床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挤压手压式负压管时产生负压将导致防倒流袋中的前后两层光滑袋壁贴紧,使得负压管中产生的负压不会传递到引流导管中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手压式负压管和引流导管之间设置防贴合片,防贴合片表面粗糙,从而起到两者之间互通的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防倒流薄膜袋包括相互贴合的两个防倒流膜片,两个所述防倒流膜片的周边上间隔设有用于将两个所述防倒流膜片固定连接的压合条,或者部分周边设有所述压合条,部分周边进行密封,两个所述防倒流膜片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合条之间的部分相互贴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两个防倒流膜片相互贴合,并且在防倒流膜片的周边设置压合条,使得防倒流薄膜袋内的流体能流入到引流腔内,而引流腔内的流体不会流入到防倒流薄膜袋内;并且,当手压式负压管内形成负压以及引流导管内形成负压时,由于两个防倒流膜片相互贴合,起到封堵两个压合条之间的部分,不会形成导流,而当引流导管向防倒流薄膜袋导入流体时,在流体的重力作用下,经过相邻的两个压合条之间导入到引流腔内。
进一步,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合条之间的间距为10mm以上。
进一步,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合条之间的间距为20mm。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邻的两个压合条之间的间距为10mm以上,优选的间距为20mm,能避免流体无法从防倒流薄膜袋流入到引流腔内。
进一步,所述防倒流膜片为静电吸附膜片,两个所述防倒流膜片相互贴合的一面为光滑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倒流膜片采用相互贴合的一面为光滑面的静电吸附膜片,使得贴合更加紧密,防倒流性能更好。
进一步,所述防贴合片为不与防倒流膜片贴合的薄片,所述防贴合片为布片或塑料片或橡胶片等。
进一步,所述防贴合片为表面粗糙的膜片,所述防贴合片的一面固定在所述引流腔的内壁上或所述防贴合片的一侧边固定在所述引流腔的内壁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贴合片采用表面粗糙的膜片,膜片的边缘能与防倒流薄膜袋的边缘通过热压进行固定,使得制造方便。
进一步,所述袋本体包括前层袋膜、后层袋膜以及位于所述前层袋膜和所述后层袋膜之间的中间袋膜,所述前层袋膜、所述后层袋膜和所述中间袋膜并列叠置,且周边相互密封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袋本体包括前层袋膜、后层袋膜以及位于所述前层袋膜和所述后层袋膜之间的中间袋膜,将前层袋膜、后层袋膜以及中间袋膜进行叠放,然后通过热压对叠放后的三层膜行进边缘固定,形成两个腔室,制造方便。
进一步,所述前层袋膜、所述后层袋膜和所述中间袋膜的周边相互密封固定连接后,在所述前层袋膜和中间袋膜之间形成所述引流腔,在所述中间袋膜和所述后层袋膜之间形成所述储存腔,所述前层袋膜为透明膜,所述前层袋膜上设有计量刻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前层袋膜采用透明膜,前层袋膜上设有计量刻度,方便临床观察引流量以及引流性状等。
进一步,所述前层袋膜、所述后层袋膜和所述中间袋膜均采用PVC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PVC材料具有难燃、耐酸碱、抗微生物、耐磨并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弹性,前层袋膜、后层袋膜和中间袋膜采用PVC材料,能提高袋本体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排放阀包括与所述引流腔密封连通的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中部设有与所述排放管垂直设置的阀管,所述阀管内设有可沿所述阀管的轴向方向移动的阀座,所述阀座上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排放管的封堵部以及用于导通所述排放管两端的导通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按压阀座,实现排放管导通以及封闭,操作简单。
进一步,所述封堵部为外径与所述封堵管的内径相同的柱状结构,所述封堵部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排放管的内径;所述导通部为外径小于所述排放管内径的柱状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封堵部采用外径大于等于排放管的内径的柱状结构,通过按压阀座,使得封堵部移动至排放管的位置,对排放管实现封堵;导通部采用外径小于所述排放管内径的柱状结构,按压阀座,使得导通部移动至排放管位置,实现排放管的导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A-A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的B-B面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的C-C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图1中的D-D面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袋本体,1-1、前层袋膜,1-2、后层袋膜,1-3、中间袋膜,2、引流导管,3、手压式负压管,4、引流腔,5、储存腔,6、排放阀,6-1、排放管,6-2、阀管,6-3、阀座,6-4、封堵部,6-5、导通部,7、防倒流薄膜袋,7-1、防倒流膜片,7-2、压合条,8、单向阀,9、防贴合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袋本体1、引流导管2和手压式负压管3,所述袋本体1的内腔分隔为引流腔4和储存腔5,所述袋本体1上设有与所述引流腔4连通的排放阀6;所述引流腔4内设有防倒流薄膜袋7,所述手压式负压管3的一端密封插在所述防倒流薄膜袋7内,另一端连通所述储存腔5,所述手压式负压管3的两端均设有允许流体从所述手压式负压管3连接所述引流腔4的一端流向连接储存腔5的一端的单向阀8,所述引流导管2的一端密封插在所述防倒流薄膜袋7内,所述防倒流薄膜袋7内设有用于防止所述防倒流薄膜袋7位于所述引流导管2的端部与所述手压式负压管3之间的袋内壁相互贴合的防贴合片9。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防倒流薄膜袋7包括相互贴合的两个防倒流膜片7-1,两个所述防倒流膜片7-1的周边上间隔设有用于将两个所述防倒流膜片7-1固定连接的压合条7-2,两个所述防倒流膜片7-1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合条7-2之间的部分相互贴合。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合条7-2之间的间距为10mm以上。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压合条7-2之间的间距为20mm。两个防倒流膜片7-1相互贴合,并且在防倒流膜片7-1的周边设置压合条7-2,使得防倒流薄膜袋7内的流体能流入到引流腔4内,而引流腔4内的流体不会流入到防倒流薄膜袋7内;并且,当手压式负压管3内形成负压以及引流导管2内形成负压时,由于两个防倒流膜片7-1相互贴合,起到封堵两个压合条7-2之间的部分,不会形成导流。相邻的两个压合条7-2之间的间距为10mm以上,优选的间距为20mm,能避免流体无法从防倒流薄膜袋7流入到引流腔4内。防倒流膜袋7,是两层表面光滑的防倒流膜片7-1构成,所述防倒流膜片7-1采用塑料薄膜,流进防倒流膜袋7中的液体,只能通过由高周波焊接热合而成压合条7-2之间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狭窄通道,方可流出,狭窄通道宽度大于10mm。
所述防倒流膜片7-1为静电吸附膜片,两个所述防倒流膜片7-1相互贴合的一面为光滑面。防倒流膜片7-1采用相互贴合的一面为光滑面的静电吸附膜片,使得贴合更加紧密,防倒流性能更好。
所述防贴合片9为不与防倒流膜片7-1贴合的薄片,所述防贴合片9为布片或塑料片或橡胶片等。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防贴合片9为表面粗糙的膜片,所述防贴合片9的一面固定在所述引流腔4的内壁上或所述防贴合片9的一侧边固定在所述引流腔4的内壁上。防贴合片9采用表面粗糙的膜片,膜片的边缘能与防倒流薄膜袋7的边缘通过热压进行固定,使得制造方便。防倒流膜袋7中的防贴合片9,安置在引流导管2的末端和手压式负压管3之间,起到防止因为负压导致防倒流膜袋7内双层防倒流膜片7-1贴紧,避免手压式负压管内形成的负压不能传递到引流导管内。
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袋本体1包括前层袋膜1-1、后层袋膜1-2以及位于所述前层袋膜1-1和所述后层袋膜1-2之间的中间袋膜1-3,所述前层袋膜1-1、所述后层袋膜1-2和所述中间袋膜1-3并列叠置,且周边相互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前层袋膜1-1、所述后层袋膜1-2和所述中间袋膜1-3的周边相互密封固定连接后,在所述前层袋膜1-1和中间袋膜1-3之间形成所述引流腔4,在所述中间袋膜1-3和所述后层袋膜1-2之间形成所述储存腔5,所述前层袋膜1-1为透明膜,所述前层袋膜1-1上设有计量刻度。袋本体1包括前层袋膜1-1、后层袋膜1-2以及位于所述前层袋膜1-1和所述后层袋膜1-2之间的中间袋膜1-3,将前层袋膜1-1、后层袋膜1-2以及中间袋膜1-3进行叠放,然后通过热压对叠放后的三层膜行进边缘固定,形成两个腔室,制造方便。前层袋膜1-1采用透明膜,前层袋膜1-1上设有计量刻度,方便临床观察引流量以及引流性状等。所述前层袋膜1-1、所述后层袋膜1-2和所述中间袋膜1-3均采用PVC材料制成。PVC材料具有难燃、耐酸碱、抗微生物、耐磨并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弹性,前层袋膜1-1、后层袋膜1-2和中间袋膜1-3采用PVC材料,能提高袋本体1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
如图1所示,所述排放阀6包括与所述引流腔4密封连通的排放管6-1,所述排放管6-1的中部设有与所述排放管6-1垂直设置的阀管6-2,所述阀管6-2内设有可沿所述阀管6-2的轴向方向移动的阀座6-3,所述阀座6-3上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排放管6-1的封堵部6-4以及用于导通所述排放管6-1两端的导通部6-5。所述封堵部6-4为外径与所述封堵管的内径相同的柱状结构,所述封堵部6-4的外径大于等于所述排放管6-1的内径;所述导通部6-5为外径小于所述排放管6-1内径的柱状结构。封堵部6-4采用外径大于等于排放管6-1的内径的柱状结构,通过按压阀座6-3,使得封堵部6-4移动至排放管6-1的位置,对排放管6-1实现封堵;导通部6-5采用外径小于所述排放管6-1内径的柱状结构,按压阀座6-3,使得导通部6-5移动至排放管6-1位置,实现排放管6-1的导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引流导管2远离所述袋本体1的一端插入需要引流的部位,按压阀座6-3,使得排放阀6内的封堵部6-4封堵住排放管6-1,整个袋本体1形成一个密闭式的引流袋体;通过按压手压式负压管3,在单向阀8的作用下,手压式负压管3的气体流入到储存腔5内,在手压式负压管3内形成负压;松开手压式负压管3后,手压式负压管3对防倒流薄膜袋7内部的气体形成吸力,由于防倒流薄膜袋7采用两个相互贴合的防倒流膜片7-1组成,在吸力的作用下,两个防倒流膜片7-1贴合得更加紧密,使得引流腔4内的流体不会流入到防倒流薄膜袋7内,又由于在引流导管2的端部与手压式负压管3的端部之间设有防贴合片9,防倒流薄膜袋7位于引流导管2的端部与手压式负压管3的端部之间部分无法贴合,使得引流导管2的端部与手压式负压管3的端部之间形成通道,,手压式负压内的负压通过该通道传递使得引流导管2内也形成负压,同样,在防倒流薄膜袋7的作用下,引流导管2无法将引流腔4内的流体吸入到引流导管2内,在单向阀8的作用下,手压式负压管3内的流体不会返流入到引流导管2内,引流导管2只会对插入人体的一端产生吸力,实现负压引流。引流出来的液体,先进入防倒流膜袋7,而后液体经防倒流膜袋7中的狭窄通道流出,进入引流腔4,最后通过连通引流腔4的排放阀6,排出袋本体1之外;若遇到引流不通畅如引流物中的粘性液体或坏死组织堵塞引流通道时,可以挤压手压式负压管3,防倒流膜袋7中的气体由于单向阀8的作用,将单向向储存腔5中排气,导致防倒流膜袋7中形成负压,从而实现负压引流的目的。
本发明在袋本体1的引流腔4内设置防倒流薄膜袋7,能有效防止引流腔4内的流体进入到防倒流薄膜袋7内,在防倒流薄膜袋7内、位于手压式负压管3于引流导管2之间设置防贴合片9,在手压式负压管3的两端设置单向阀8,通过挤压手压式负压管3,将引流导管2内的气体引到手压式负压管3内,使得引流导管2内形成负压,对插入到人体内的一端产生吸力,实现负压引流的作用,引流充分,防止引流物堵塞引流导管2,引流更加彻底,并且,引流出来的流体单向流入储存袋,不会返流,从而降低了临床二次感染的几率,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