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止咳贴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0292阅读:2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止咳贴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止咳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止咳贴剂。



背景技术:

中医认为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症状。外感或内伤的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时,均会使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咳嗽是小儿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以外感咳嗽为多见,与成人咳嗽不同。由于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的客观原因,导致抗病能力低下,当外界气候发生变化时身体不能及时调整适应,极易受外邪影响而生病。感受外邪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呼吸系统受到影响,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症状。所以外感咳嗽又有风寒、风热、燥火等不同证候。

目前市场上止咳药多为口服剂型,当孩子幼小时会存在拒绝服药或吞咽困难的情况。本产品是一种贴剂,将药物通过肚脐(神阙穴)给药,有效避免小儿生病后需强制口服喂药和打针输液哭闹带来的不便和痛苦,让孩子和家长都能轻松面对疾病,在不知不觉中就治疗疾病,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且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疼痛、起效快、疗效高。脐疗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源于古代,在中医文献中有大量的散见记载,并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的确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好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发明人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精选中药组方,发明了一种止咳贴,通过脐贴疗法,将药物通过肚脐(神阙穴)给药,在不知不觉中就治疗疾病,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止咳贴剂,包含下述原料,各组分质量份为:麻黄10-15份、苦杏仁10-15份、黄芩15-20份、甘草10-15份和大葱白5-15份。

一种儿童止咳贴剂,优选的包含下述原料,各组分质量份为:麻黄12份、苦杏仁13份、黄芩18份、甘草13份和大葱白10份。

所述的止咳贴剂包含简易型、药粉型、膏贴分离型、膏贴合一型和湿纸巾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用于小儿咳喘、咽喉炎症等。主要成分为麻黄、苦杏仁、黄芩、甘草、大葱葱白。麻黄解表发汗,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为君药;苦杏仁止咳定喘、润肠通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微生物为臣药;甘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益气补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大葱白解表发汗为佐使。治疗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症状。

该药所选中药既有辛、温药,又有甘、平、苦药,故本品既能治疗风寒咳嗽,又能治疗风热咳嗽,特别对肺炎咳嗽有特殊治疗作用;对感冒初期的发烧还有退热作用。

本产品使用时采用脐贴疗法,将药物通过肚脐(神阙穴)给药,有效避免小儿生病后需强制口服喂药和打针哭闹带来的不便和痛苦,让孩子和家长都能轻松面对疾病,在不知不觉中就治疗疾病。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且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疼痛、起效快、疗效高,的确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好产品。

脐疗是祖国医学的瑰宝,源于古代,在中医文献中有大量的散见记载,并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神阙穴位于腹部中央,该穴位与经络有密切的关系,中医称之为十二经络之根,生命之门。神阙穴居肚脐中央,是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而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共同司管人体诸经之百脉,所以脐和诸经百脉相通。脐又为冲脉循行之所,且为任脉、督脉、冲脉之源,为“一源三岐”,故三脉经气相通。由于奇经八脉纵横,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联系全身经脉。因此,药物直接贴敷脐部能影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肤筋骨,从而起到祛除病邪,康复机体的作用。

脐部的皮肤比较薄,神经及血管比较丰富,目前医学也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而被人体吸收。药代动力学证明:脐部给药比其它用药方式更易于药物吸收,生物利用度高,且脐部凹陷形成隐窝,药物贴敷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药物得以较长时间存放,吸收更持久,进入血液循环及淋巴系统,发挥药物全身治疗作用。是人体给药尤其是儿童给药的最佳方式之一。

以下是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病例:

实例1:李惠珊,女,3岁,感冒后开始咳嗽,咳嗽时可听到喉咙里有痰但不会吐,流鼻涕,大便干燥,舌红苔厚腻。用止咳贴48小时后,咳嗽次数明显减少,痰音逐渐消失。

实例2:王景浩,男,5岁。玩水受凉感冒后引起咳嗽,日轻夜重,持续半月吃好多药都未好。用止咳贴一周后痊愈。

实例3:刘佳颐,女, 6岁。2年间持续咳嗽没有大好过,特别是春秋冬季节,白天咳嗽也不多但每天都可以听到咳嗽,但是晚上刚睡觉的时候比较厉害,各种药也吃了很长时间,但断断续续的总不见好。用止咳贴一周后,不再咳嗽。

实例4:许可可,女,1岁半。感冒后吃药打针半月咳嗽一直未好,用止咳贴1周后不再咳嗽。

实例5:袁馨蕊,女,8个月。受凉感冒后开始咳嗽,用止咳贴5天后痊愈。

实例6:汪洋,男,4岁。感冒后咳嗽不止多天,肺炎,医院的药物配合止咳贴使用24小时后咳嗽次数就明显减少,继续使用1周后痊愈。

实例7:戴刘睿,男,2岁。感冒后一直持续咳嗽1月余,白天轻晚上重,多方用药未见好转。使用止咳贴3天后明显好转,1周后痊愈。

实例8:王芷诺,女,3岁半。孩子身体不好,瘦弱,经常易感冒。每次感冒都要持续10多天靠吃药输液才能好。几乎都是在感冒的发烧、流涕等症状消失后咳嗽会持续1个多星期才能好。这次在咳嗽初期就配合使用止咳贴,7天后感冒和咳嗽症状完全好转。

实例9:张力帆,男,5岁。孩子每次一感冒就会咳嗽,如不及时治疗就会迅速发展成肺炎,病程持续2周以上,长期都在吃止咳药和用抗生素,这次感冒初起就配合使用止咳贴,一周后感冒、咳嗽痊愈。

实例10:田妞妞,女,1岁。感冒发烧、咳嗽无痰,输液一周后咳嗽一直未好。使用止咳贴3天后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喉咙有痰音。继续使用1周后痊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贴剂简易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贴剂药粉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贴剂膏、贴分离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贴剂膏、贴一体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贴剂湿纸巾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儿童止咳贴剂,包含下述原料,各组分质量份为:麻黄10-15份、苦杏仁10-15份、黄芩15-20份、甘草10-15份和大葱白5-15份。

制作工艺:

实施例1:简易型:

药物组分:麻黄12份、苦杏仁13份、黄芩18份、甘草13份和大葱白10份.

(1)大葱择洗干净,按量秤取大葱白用粉碎机打碎成大葱白泥备用;

(2)其余药材按量秤取,清洗后60℃烘干,粉碎过60目以上筛得药材粉备用;

(3)把大葱白泥和药材粉混合成均匀的药泥,使用时将药泥放在贴敷胶布上即可。

实施例2:药粉型

药物组分重量份:麻黄10份、苦杏仁15份、黄芩15份、甘草10份和大葱白15份。

(1)大葱择洗干净,按量秤取大葱白用粉碎机打碎成大葱白泥,大葱白泥进行低温真空冷冻干燥后,打粉过60目以上筛得大葱白粉备用;

(2)其余药材按量秤取,清洗后60℃烘干,粉碎过60目以上筛得药材粉备用;

(3)将大葱白粉和药材粉混匀,装入无纺布袋并密封,使用时直接将药包放在相关位置即可。

实施例3:膏、贴分离型

药物组分:麻黄12份、苦杏仁10份、黄芩18份、甘草13份和大葱白12份。

(1)大葱和药材捡选干净,按量秤取大葱白和药材,加5-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三次滤液合并浓缩成一定浓度的浸膏;

(2)浸膏加入软膏基质混匀做成软膏,密封包装;

(3)使用时,挤出适量软膏直接放在贴敷胶布上使用即可。

实施例4:膏、贴一体型

药物组分:麻黄15份、苦杏仁10份、黄芩15份、甘草12份和大葱白6份。

(1)大葱和药材捡选干净,按量秤取大葱白和药材,加5-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三次滤液合并浓缩成一定浓度的浸膏;

(2) 浸膏加入软膏基质混匀做成软膏,密封包装;

(3)把适量软膏按一定厚度和尺寸均匀铺在贴敷胶布中央,低温干燥,贴上保护层,密封包装即可;

(4)使用时撕去保护层直接贴敷使用即可。

实施例5:湿纸巾型

药物组分:麻黄10份、苦杏仁12份、黄芩18份、甘草13份和大葱白10份。

(1)大葱和药材捡选干净,按量秤取大葱白和药材,加5-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三次滤液合并浓缩成一定浓度的浸膏,加入适量透皮剂和保湿剂等,必要时还可对浸膏进行脱色处理;

(2)将无纺布浸泡在浸膏里,制成成一定尺寸的含药湿纸巾,密封包装;

(3)使用时,取出湿纸巾放在贴敷胶布上使用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