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腹股沟肉芽肿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2357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腹股沟肉芽肿的中药。



背景技术:

腹股沟肉芽肿是一种慢性、轻度传染的性传播疾病,由肉芽肿荚膜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丘疹、水疱、脓疱,往往伴有剧痒。经搔破或自破形成溃疡,溃疡面柔软,有黄色分泌物渗出,周围稍发红,表面附有浅灰白色或黄色苔,并有恶臭味,数个溃疡相融合,逐渐扩大面积,一般无自愈倾向,固定的溃疡形成块状,其溃疡底面组织增生,形成肉芽隆起。好发于男性包皮、冠状沟、龟头、阴茎体、阴茎系带和女性的大小阴唇、阴唇系带等处,女性病损常自阴唇系带起,沿外阴向前呈“V”形发展。10%~15%患者可累及肛周及腹股沟。约6%患者可经血行或淋巴途径播散到非生殖器部位及内脏器官,如颈、鼻、口腔、四肢、胸、腹、臀、肠、肝、肾、骨髓及关节等部位。

治疗主要是根据病原学选择抗生素治疗。土霉素、四环素以及链霉素均有效,一般疗程不少于10~15天为宜,青霉素无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腹股沟肉芽肿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腹股沟肉芽肿的中药,是由中草药蝉蜕、白芷、紫苏叶、葛根、樱桃核、桂枝、黄豆、牛蒡子、香花菜、尖尾风、黄皮叶、羌活、灯盏细辛、草石蚕、升麻、芥子、五味草、大头陈组成。

单剂药量为蝉蜕10g 、白芷12 g、紫苏叶10 g、葛根15 g、樱桃核15 g、桂枝12 g、黄豆15 g、牛蒡子15 g、香花菜10 g、尖尾风8 g、黄皮叶10 g、羌活8 g、灯盏细辛8 g、草石蚕15 g、升麻10 g、芥子10 g、五味草8 g、大头陈12 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蝉蜕:散风热、宣肺、定痉,主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主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紫苏叶:发表、散寒、理气、和营,主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葛根: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主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樱桃核:透疹、解毒,主治麻疹透发不畅、消疽瘤、灭瘢痕;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主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黄豆: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燥胸闷、虚烦不眠;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主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香花菜:疏风、理气、止痛,主治感冒、咳嗽、头疼、脘腹胀痛、痛经;尖尾风:祛风散寒、活血消毒,主治风湿骨痛、风寒咳嗽、寒积腹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黄皮叶:疏风解表、除痰行气,主治温病身热、咳嗽哮喘、气胀腹痛、黄肿、疟疾、小便不利、热毒疥癞;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主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白癜风、斑秃;灯盏细辛:散寒解表、活血舒筋、止痛、消积,主治感冒头痛鼻塞、风湿痹痛、瘫痪、急性胃炎、小儿疳积、跌打损伤、香菊、疔疮;草石蚕: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小儿疳积;升麻:升阳、发表、透疹、解毒,主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芥子: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主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五味草:祛风、明目退翳、消散风热、肺劳咳嗽发热、肝劳发热怕冷、走筋络,主治筋骨疼、痰火等症;柴胡: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大头陈:宣表和中,主治感冒头痛、腹痛泄泻、皮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中草药配比:蝉蜕10g 、白芷12 g、紫苏叶10 g、葛根15 g、樱桃核15 g、桂枝12 g、黄豆15 g、牛蒡子15 g、香花菜10 g、尖尾风8 g、黄皮叶10 g、羌活8 g、灯盏细辛8 g、草石蚕15 g、升麻10 g、芥子10 g、五味草8 g、大头陈12 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 天为一疗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