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创面伤口护理用品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消炎抑菌及促进愈合的组合物及其制配方法
背景技术:
:创面是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如外科手术、外力、热、电流、化学物质、低温以及机体内在因素如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作用下所导致的损害,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的破坏以及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同时,皮肤的正常功能受损。根据创面的愈合周期,分为急性创面和慢性创面。创面愈合是指由于致伤因子的作用造成组织缺失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重建,进行修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其本质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因素作用所致的组织细胞损伤的一种固有的防御性适应性反应。创面愈合过程分为凝血期、炎症期、修复期和成熟期。凝血期是从创面形成的一瞬间开始,机体首先出现的反应是自身的止血过程,凝血过程结束后,机体即开始进行创面的愈合;炎症期是自创面形成开始的前2-3天,由于局部血管的收缩,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引起组织胺和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使创面局部的血管扩张,同时,因坏死组织,以及可能的致病微生物的存在,引发机体的防御反应(炎症反应)使得免疫细胞如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向创面移动和集中,一方面,粒细胞防止或吞噬入侵的细菌,另一方面,巨噬细胞吞噬消化坏死的组织细胞碎片,同时,组织细胞破坏后释放出来的自身蛋白溶酶也可以消化溶解坏死的组织细胞碎片,使创面清洁,以便更好的启动组织的修复过程,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清创阶段,是创面愈合的重要时期;修复期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2个阶段,上皮再生和肉芽组织形成,也称之为增生期,这一时期约从创面形成后的2-24天,上皮细胞再生创面修复首先是创面周缘健存的基底细胞开始增生,并向中心部位移行,与此同时,基底细胞的增殖刺激创面基底部毛细血管和结缔组织的反应性增生,随后基底细胞的增生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同时,巨噬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可以加速肉芽组织的形成;成熟期是创面愈合的最后阶段,当创面被再生的上皮细胞完全覆盖后,创面的愈合过程并没有完全结束,因为新生的肉芽组织和上皮细胞还需要进一步分裂分化、转型,使其力量增强,才最后使创面得以完全愈合,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很长,常常超过1年,在创面愈合未完成成熟以前,创面仍然容易被再次损伤,由于表面上创面已经完全愈合,因此这一时期经常被患者和医务人员忽视,这就是为什么临床上,慢性创面常常发生在同一部位的原因。但目前一些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创面进行不适当的局部处理极大地影响创面的愈合。因此,了解创面愈合的病理生理,清楚各种因素对愈合过程的影响,掌握不同种类创面护理产品的特点与作用机制,以及开发安全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的组合物,对创面的愈合至关重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炎症是万病之源,存在于创面愈合的整个过程,因此消除炎症是促进创面愈合的关键。研究表明活化后的透明质酸与细胞外CD44和TLR4受体结合,可以促进皮肤粘膜分泌防卫素2,促进皮肤粘膜分泌功效成分,进而抑制炎症和拮抗内毒素的炎症刺激作用,增强皮肤免疫力,促进创面愈合,并对创面皮肤进行修复,使创面皮肤恢复美丽。含有活化后透明质酸和多种功效成分的生物组合物利用其在消炎抑菌功效方面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并对创面皮肤进行修复,使创面皮肤恢复美丽。该生物组合物可进一步通过添加相关基质或辅料,制成内服或外用的促进创面愈合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口服液、粉剂、片剂、胶囊、喷剂、洗剂、创面敷料、创面耗材。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可以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并对创面皮肤进行修复的组合物及其制配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消炎抑菌及促进创面愈合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抗炎抑菌的透明质酸,以及与所述透明质酸有增效协同抗炎抑菌作用的复配物一、复配物二;复配物一成分由洋甘菊、绿茶,青刺果、野菊花组成;复配物二由抗坏血酸、甘草酸二钾组成。本发明为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该组合物由透明质酸、复配物一、复配物二按不同质量百分比组成,添加相关基质或辅料做成相关产品。其中透明质酸具有抗炎抑菌活性和保湿作用;复配物一各成分中:洋甘菊具有抑制及杀菌、消炎、舒缓等作用;青刺果多次给药的皮肤刺激性试验表明,对人体皮肤无刺激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组织胺等致炎因子所致的炎症和过敏反应,体外抑菌作用试验表明具有明显的抗炎、抑菌效果;绿茶有很强的抗菌等作用;野菊花具有杀菌去肿的作用。复配物二包含的抗坏血酸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甘草酸二钾具有抑菌、消炎、解毒、抗敏、除臭等多种功效。基质辅料:用于产品赋形及其他作用。由此,含有活化后透明质酸和多种功效成分的生物组合物利用其在消炎抑菌功效方面的协同效应可以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并对创面皮肤进行修复,使创面皮肤恢复美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具有消炎抑菌及促进愈合的组合物的功效及成分比例合适举以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一种具有消炎抑菌及促进愈合的组合物,包括具有抗炎抑菌的透明质酸,以及与所述透明质酸有增效协同抗炎抑菌作用的复配物一、复配物二;复配物一成分由洋甘菊、绿茶,青刺果、野菊花组成;复配物二由抗坏血酸、甘草酸二钾组成。一种具有消炎抑菌及促进创面愈合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抗炎抑菌的透明质酸,以及与所述透明质酸有增效协同抗炎抑菌作用的复配物一、复配物二;复配物一成分由洋甘菊、绿茶,青刺果、野菊花组成;复配物二由抗坏血酸、甘草酸二钾组成。其中复配物一各成分按照质量比,洋甘菊10-30%、青刺果30-50%、绿茶30-50%、野菊花10-20%。复配物二由抗坏血酸和甘草酸二钾按照质量比4:1混合均匀制成。组合物还包括基质辅料,按照质量比,透明质酸1.0-5.0%,复配物一10-50%,复配物二0.3-1.8%,基质辅料45-85%。将组合物配制成溶液,其中基质辅料为水,组合物按照质量比,透明质酸1.0-5.0%,复配物一10-50%,复配物二0.3-1.8%,水45-85%。优选的,组合物按质量比,透明质酸2.0%,复配物一25%,复配物二1.0%,水72%。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主题是制配上述组合物的方法,a、复配物一干粉的制备,取洋甘菊100-300克、青刺果300-500克、绿茶300-500克、野菊花100-200克,混合粉碎成1000克粗粉,加10倍量水,水煮2小时,过滤处理,滤渣加8倍量水,水煮1小时,过滤处理;滤渣再加8倍量的水,水煮1小时,过滤处理,滤液合并,于50℃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g/ml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无醇味,备用;取上述组合物滤液经喷雾干燥后成干粉,密封保存,备用;b、将复配物一于30℃条件下加入水中,高速搅拌30min,使其充分溶解;c、取抗坏血酸和甘草酸二钾质量比4:1混合均匀制成复配物二,密封干燥保存,备用;d、将透明质酸、复配物二依次加入步骤b混合均匀、充分溶解;e、调pH至5.0-6.5。一、抑菌实验:证明透明质酸与复配物一、复配物二功效取临床分离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少许,分别接种于肉汤培养基中,于37℃下培养18h。(绿脓杆菌肉汤培养基中添加20%的小牛血清)取18h培养的各菌株营养肉汤培养物,将其制成菌悬液用于实验。取灭菌试管11支,第1支加入营养肉汤液体培养基9ml,第2-10支加入5ml,第11支加入10ml,取本实施例一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溶液1ml加入第1支试管,混合均匀后取5ml加入第2支,依次稀释至第10支,第11支不加样品做为对照。每管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0.1ml,37℃的温度下培养24h,取出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同上述实验观察生长情况。如试管变浑浊,即表示细菌生长,样品无抑菌作用;如试管清亮则表示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本发明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溶液对临床分离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表1实施例一中各试管菌株生长情况注:“-”表示试管变浑浊;“+”表示试管清亮。将上述清亮的肉汤试管(1-4)和对照组转种肉汤琼脂平板,观察24h,无细菌生长的最小浓度即为杀菌浓度,记为C,单位为mg/mL,结果如表2所示,说明本发明促进创口愈合组合物溶液对临床分离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表2实施例一杀菌情况注:“—”表示无杀菌性。二、研究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的复合配方现采用人体实验的方法检测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溶液的人体生物活性,即抗炎抑菌活性,研究该组合物溶液以促进创面的愈合,使创面皮肤恢复健康美丽。本实验所有试验者均为不同程度皮肤创伤患者,创伤发生1天内,创伤处于凝血期或炎症初期,创面均用普通生理盐水清洗,无出血及异常现象。实验组1采用复配物一20%+复配物二1.0%+透明质酸2.0%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溶液每早晚涂抹创面各1次;实验组2采用复配物一20%+透明质酸2.0%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溶液每早晚涂抹创面各1次;实验组3采用复配物二1.0%+透明质酸2.0%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溶液每早晚涂抹创面各1次;阳性对照采用2.0%透明质酸溶液每早晚涂抹创面各1次;阴性对照采用普通生理盐水每早晚涂抹创面各1次;比较五组治疗7天后症状改善情况。创面出血、异物、红肿、渗出、溃脓、糜烂、炎症、创口大小等症状疗效评价:显效: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患者满意;有效:症状有改善或减轻,患者仍有不适,要求继续治疗;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患者不满意。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如下:如表3所示,第8天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1显效10例,总有效率100%;实验组2显效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100%,显效率与实验组1比较P<0.01;实验组3显效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显效率与实验组1比较P<0.01;阳性对照显效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100%,显效率与实验组1比较P<0.01。表3第8天各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如下:组别样本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1101000100实验组210370100实验组310190100阳性对照100100100阴性对照1000100结论:实验组1(复配物一20%+复配物二1.0%+透明质酸2.0%)明显比实验组2(复配物一20%+透明质酸2.0%)、实验组3(复配物二1.0%+透明质酸2.0%)、阳性对照有效。本发明用人体实验表明(1)复配物一、复配物二和透明质酸三者组成的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溶液对创面愈合的炎症期疗效显著;(2)复配物一和复配物二对透明质酸促进创面愈合炎症期的疗效有明显协同作用。比较上述五组治疗21天后症状改善情况。创面皮肤红肿、创口大小、创面疤痕、创面红晕、创面暗黑、创面脱皮、创伤复发等症状疗效评价:显效: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即接近正常皮肤无疤痕,患者满意;有效:症状有改善或减轻,患者仍有不适,要求继续治疗;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患者不满意。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结果如下:如表4所示,第22天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1显效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实验组2显效0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100%,显效率与实验组1比较P<0.01;实验组3显效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0%,显效率与实验组1比较P<0.01;阳性对照显效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0%,显效率与实验组1比较P<0.01。表4第22天各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如下:组别样本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验组110820100实验组2100100100实验组31009190阳性对照1008280阴性对照1000100结论:实验组1(复配物一20%+复配物二1.0%+透明质酸2.0%)明显比实验组2(复配物一20%+透明质酸2.0%)、实验组3(复配物二1.0%+透明质酸2.0%)阳性对照有效。本发明用人体实验表明(1)复配物一、复配物二和透明质酸三者组成的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溶液对创面愈合疗效显著;(2)复配物一和复配物二对透明质酸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有明显协同作用;(3)复配物一、复配物二和透明质酸三者组成的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溶液可使创面皮肤恢复健康美丽,无疤痕。三、研究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复合配方的最佳配比方法:制造15%、25%、35%的复配物一和0.5%、1.0%、1.5%的复配物二和1.0%、2.0%、3.0%的透明质酸复合配方的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溶液,其他成分为纯水,所有成分重量百分比总和100%。本实验所有试验者均为不同程度皮肤创伤患者,创伤发生1天内,创伤处于凝血期或炎症初期,创面均用普通生理盐水清洗,无出血及异常现象。实验1-30复配物一、复配物二和透明质酸不同浓度的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溶液每早晚涂抹创面各1次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阳性对照28-30分别采用1.0%、2.0%、3.0%的透明质酸溶液每早晚涂抹创面各1次,观察治疗后的情况;31为阴性对照使用生理盐水每早晚涂抹创面各1次,观察创面愈合的情况;每组5个病人,比较治疗7天后症状改善情况。表5正交实验因素表:创面出血、异物、红肿、渗出、溃脓、糜烂、炎症、创口大小等症状疗效评价:显效: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患者满意;有效:症状有改善或减轻,患者仍有不适,要求继续治疗;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患者不满意。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表6第8天各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如下:结论:经人体7天使用实验,结果表明使用15%、25%、35%的复配物一和0.5%、1.0%、1.5%的复配物二和1.0%、2.0%、3.0%的透明质酸百分配比的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溶液对创面愈合疗效显著,但不局限此范围。比较上述五组治疗21天后症状改善情况。创面皮肤红肿、创口大小、创面疤痕、创面红晕、创面暗黑、创面脱皮、创伤复发等症状疗效评价:显效: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即接近正常皮肤无疤痕,患者满意;有效:症状有改善或减轻,患者仍有不适,要求继续治疗;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患者不满意。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表7第22天各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如下:结论:经人体21天使用实验,结果表明使用15%、25%、35%的复配物一和0.5%、1.0%、1.5%的复配物二和1.0%、2.0%、3.0%的透明质酸百分配比的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溶液对创面愈合疗效显著,同时可以恢复创面皮肤健康美丽,无疤痕,但不局限此范围。四、急性经口毒性实验根据检验依据《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一分册实验技术规范之3.4(卫法监发[1999]第448号)。将动物(普通级NIH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供水禁食12小时,蒸馏水为溶剂,受试物(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设剂量为5500mg/kg,按0.2ml/20g体重用灌胃针头将受试物一次灌给动物。给药后立即观察并记录动物的中毒表现、死亡数和死亡时间,每天观察二次,观察期两周。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进行毒性分级。实验结果:观察期内,受试小鼠未出现明显症状,无死亡发生。表8受试物对NIH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性别剂量(mg/kg)动物数(只)死亡数(只)死亡率(%)雌55001000雄55001000结论:本发明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对NIH小鼠的急性经LD50>5000mg/kg,属实际无毒级。五、相关技术主题的发明除了上述的一种具有消炎抑菌及促进创面愈合的组合物及制配方法,根据本方案核心组分:透明质酸、复配物一、复配物二,及其功效,还能衍生出如下若干技术方案(1)实施例一:创面消毒喷雾剂一、配方(质量比例)二、制作方法(技术方案)a、将氯化钠在30℃下充分溶解于水中;b、将复配物一(干粉制备见上述说明)、透明质酸、复配物二依次加入步骤a混合均匀、充分溶解;c、将苯扎氯铵溶于乙醇加入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充分溶解;d、调pH至6.5,装入喷瓶备用。(2)实施例二:创面敷料所述创面敷料包括基底层、功效层及隔离层,其中,所述基底层与功效层粘贴,所述功效层与隔离层粘贴。其中,所述基底层为PE膜、EVA膜或PP膜;所述功效层包括促进创面愈合组合物涂膜及壳聚糖吸水无纺布;所述隔离层为硅油纸;胶黏剂为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或软聚硅酮粘胶。一、功效层涂膜配方(质量比例)二、制作方法(技术方案)a、将聚乙烯醇加入水中,70℃水浴加热使其完全溶解,得透明状溶液;b、将汉生胶加入上述溶液,70℃水浴加热使其完全溶解;c、将复配物一、透明质酸、复配物二依次加入上述混合液,使其完全溶解;d、将壳聚糖、冰醋酸70℃水浴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加入上述混合液,降温到50℃;e、将冰片溶于无水乙醇中,加入上述混合液,混合均匀;f、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甘油、聚乙二醇400、橄榄油,混合均匀,即得用于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组合物涂膜。(3)实施例三:内服软胶囊一、软胶囊壳配方(质量比例)囊心配方(质量比例)三、制作方法(技术方案)a、胶囊壳的制备:依次将甘油、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加入部分水中搅拌20min,缓慢的加入明胶和余下的水,不停搅拌25分钟;在上述明胶溶液中加入所需的色素,人工搅拌10min直至颜色均匀,然后低速搅拌40min,避免搅进气泡;将上述胶液60℃下真空脱气三天,检测稳定后备用;b、囊心的制备:复配物一清膏的制备,取洋甘菊100-300克、青刺果300-500克、绿茶300-500克、野菊花100-200克,混合粉碎成1000克粗粉,加10倍量水,水煮2小时,过滤处理,滤渣加8倍量水,水煮1小时,过滤处理;滤渣再加8倍量的水,水煮1小时,过滤处理,滤液合并,于50℃下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g/ml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无醇味,备用;将上述复配物一清膏于60℃真空条件下干燥12h;再加入透明质酸、复配物二、甘油、PEG400混合均匀并粉碎至100目,备用;c、用软胶囊制丸机对上述胶囊壳和囊心进行制丸,备用。(4)实施例四:创面修复生物胶一、配方(质量比例)二、制作方法(技术方案)a、将复配物一、透明质酸、复配物二依次加入去离子水,在25℃下以1000rmp转速处理20min,至三者完全溶解,混合均匀;b、在上述混合液中依次加入甘油、丙二醇、冰片,在25℃下以1000rmp转速处理5min,使溶液完全溶解,混合均匀;c、在上述混合液中加入卡波姆,在40℃下以800rmp转速处理100min,使增稠剂完全溶解,混合均匀;d、加入少量氢氧化钾,调节pH至6.5-7.5,制成创面修复生物胶。(5)实施例五:创面修复水凝胶一、配方(质量比例)二、制作方法(技术方案)a、依次取壳聚糖、复配物一干粉、透明质酸、复配物二粉碎,混合均匀后,研磨1小时,再加入还原剂柠檬酸钠,继续研磨3小时,制成复合物;b、将步骤a所得复合物加入冰醋酸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复合物溶液;c、向步骤b所得复合物溶液中,逐滴加入甘油磷酸钠溶液,快速搅拌均匀并测量pH值,并用饱和的磷酸氢二钠溶液调节pH至6.8;d、将步骤c所得溶液加入容器内,用35℃水浴锅恒温加热,待溶液不流动时,即形成创面修复水凝胶。上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