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造瘘管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3498阅读:839来源:国知局
胃造瘘管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胃造瘘管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胃造瘘手术是临床上对虽然消化功能正常、但不能从口腔进食的患者进行的手术。手术后,患者通过直接插入人体胃部内的胃造瘘管进行营养供给,胃造瘘管是临床肠内营养供给的一种途径。

现有技术中,临床中的胃造瘘管是硅胶材质,在人体体外的一段胃造瘘管的长度为8-20cm,没有配套的保护装置,平时仅用胶布简单固定在患者的腹部表皮上,患者的腹部表皮上及胃造瘘管体外外露的管壁易有胶布的残胶,虽然胃造瘘管在人体胃部内的一段有气囊固定,但因病人穿脱衣服、活动等仍会发生胃造瘘管脱落的情况,增加患者的痛苦及不安全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胃造瘘管容易发生脱落以及胃造瘘管外露管壁不清洁的缺陷,提供一种胃造瘘管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胃造瘘管保护装置,其包括:

一主体,所述主体用于穿设胃造瘘管;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胃造瘘管固定于所述主体。

较佳地,所述主体的一端设有第一主紧固件,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主紧固件紧固配合的第一副紧固件;

其中,当通过所述第一主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副紧固件紧固连接,使得所述主体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另一端时,所述主体为闭合的环形结构。

较佳地,所述第一主紧固件为公魔术贴,所述第一副紧固件为母魔术贴;

或,所述第一主紧固件为公按扣,所述第一副紧固件为母按扣;

或,所述第一主紧固件为钮扣,所述第一副紧固件为钮扣孔。

较佳地,所述主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穿设所述胃造瘘管。

较佳地,所述主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胃造瘘管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

较佳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一侧边连接;

第二主紧固件,所述第二主紧固件设于所述固定部分的另一端,所述主体的另一侧边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主紧固件紧固配合的第二副紧固件;

其中,当通过所述第二主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副紧固件紧固连接,使得所述固定部分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主体的另一侧边时,所述固定部分与所述主体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穿设胃造瘘管。

较佳地,所述第二主紧固件为公魔术贴,所述第二副紧固件为母魔术贴;

或,所述第二主紧固件为公按扣,所述第二副紧固件为母按扣;

或,所述第二主紧固件为钮扣,所述第二副紧固件为钮扣孔。

较佳地,所述固定部分包括有一个第一带状结构,所述第一带状结构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一侧边,所述第一带状结构用于将所述胃造瘘管定位于所述主体中,且所述第一带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带状结构为矩形带;

或,所述固定部分包括有两个第二带状结构,两个所述第二带状结构均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一侧边并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带状结构均用于将所述胃造瘘管定位于所述主体中,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带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每一所述第二带状结构均为矩形带;

或,所述固定部分包括至少三个条形带,至少三个所述条形带均连接于所述主体的一侧边并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均间隔设置,每一所述条形带均用于将所述胃造瘘管定位于所述主体中,且每一所述条形带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垂直。

较佳地,所述主体、所述固定部分均为纺织品。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有效保护了在人体体外的一段胃造瘘管管壁的清洁,有效地防止了胃造瘘管脱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胃造瘘管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胃造瘘管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胃造瘘管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胃造瘘管保护装置,其包括:主体1和固定组件。

主体1的形状为矩形,主体1用于套设在患者的腹部,并用于穿设胃造瘘管。主体1的尺寸为80-100cm长5-6cm宽。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尺寸。

主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主紧固件11,主体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一主紧固件11紧固配合的第一副紧固件12。当通过第一主紧固件11与第一副紧固件12紧固连接,使得主体1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1的另一端时,主体1为闭合的环形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紧固件11为公魔术贴,第一副紧固件12为母魔术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紧固件11为公按扣,第一副紧固件12为母按扣;或者,第一主紧固件11为钮扣,第一副紧固件12为钮扣孔。

所述固定组件与主体1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胃造瘘管3固定于主体1。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部分和第二主紧固件22。

所述固定部分的一端与主体1的一侧边连接。所述固定部分的长度与所要定位的胃造瘘管3相对应。

所述固定部分包括有一个第一带状结构211,第一带状结构211连接于主体1的一侧边,第一带状结构211用于将胃造瘘管3定位于所述主体中,且第一带状结构211的长度方向与主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带状结构211为矩形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带状结构211也可以与主体1的一侧边缝接。

胃造瘘管3的一端穿设于主体1的一端的第一开口13,第一带状结构211中靠近主体1的另一端的一侧边的位置与所要定位的胃造瘘管3的另一端相对应。

第二主紧固件22设于所述固定部分的另一端,主体1的另一侧边设有用于与第二主紧固件22紧固配合的第二副紧固件23。当通过第二主紧固件22与第二副紧固件23紧固连接,使得所述固定部分的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1的另一侧边时,所述固定部分与主体1形成有容置腔(图中未标示),所述容置腔用于穿设胃造瘘管。

第二主紧固件22为公魔术贴,第二副紧固件23为母魔术贴。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主紧固件22为公按扣,第二副紧固件23为母按扣;或者,第二主紧固件22为钮扣,第二副紧固件23为钮扣孔。

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口13,主体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开口14,胃造瘘管3依次穿设于第一开口13和第二开口14。在主体1的两端的第一开口13和第二开口14的长度均为8cm。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和所述固定部分均为纺织品。在其他实施例中,主体1和所述固定部分也可以是其他材质。

使用时,先将胃造瘘管穿过第一开口13,然后通过第一主紧固件11与第一副紧固件12紧固连接,使得主体1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1的另一端,主体1套设在患者的腹部,主体1的一面贴合在人体腹部的表皮上,主体1在人体腹部形成闭合的环形结构。

然后,将胃造瘘管沿主体1的长度方向抵靠在主体1的另一面,再通过第二主紧固件22与第二副紧固件23紧固连接,使得所述固定部分可拆卸地连接于主体1,所述固定部分与主体1形成有容置腔(图中未标示),胃造瘘管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部分在于,固定部分包括两个第二带状结构。第一个第二带状结构212和第二个第二带状结构212’。两个所述第二带状结构均连接于主体1的一侧边并沿主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带状结构均用于将胃造瘘管3定位于主体1中,且第二个第二带状结构2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平行。每一所述第二带状结构均为矩形带。

本实施例的主体1为松紧带,主体1的尺寸为80-100cm长5-6cm宽。

在主体1的两端的第一开口13和第二开口14的长度均为8cm。

在距离主体1的一端10cm处缝有第一个第二带状结构212,第一个第二带状结构212的形状为正方形。第一个第二带状结构212的尺寸为6cm长6cm宽。

再在距离主体1的一端20cm处缝第二个第二带状结构212’,第二个第二带状结构212’的形状为长方形。第二个第二带状结构212’的尺寸为12cm长6cm宽。

第一个第二带状结构212和第二个第二带状结构212’的材质都为针织面料。

第一主紧固件11为公魔术贴,第一副紧固件12为母魔术贴。第二主紧固件22为公魔术贴,第二副紧固件23为母魔术贴。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个第二带状结构212和第二个第二带状结构212’的形状也可以是条形。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部分在于,所述固定部分包括五个条形带213。五个条形带213均连接于主体1的一侧边并沿主体1的长度方向均间隔设置,每一条形带213均用于将胃造瘘管3定位于主体1中,且每一条形带213的长度方向均与主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

胃造瘘管3的一端穿设于主体1的一端的第一开口13,五个所述条形带中离主体1的另一端最接近的一个所述条形带的位置与所要定位的胃造瘘管3的另一端相对应。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分也可以包括三个、四个或者六个以上数量的条形带213。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