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眼疾治疗的固定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08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幼儿眼疾治疗的固定服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幼儿眼疾治疗的固定服。



背景技术:

患眼疾的幼儿患者需在医院眼科进行如麦粒肿、泪道冲洗等手术操作,以对患疾眼部进行检查、治疗。这些手术操作的时间短,不需要对幼儿患者实施全麻即可在门诊治疗室完成,由于没有对幼儿患者实施全麻,医师在对幼儿患者实施眼部检查、治疗的过程中,幼儿患者由于年龄较小,无配合意识,常因眼部不适、疼痛等而难以保持固定姿势,需两名家长配合一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分别对幼儿的头部、双手、双脚进行固定,如此固定方法,既严重浪费人力,同时固定效果也不理想,影响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幼儿眼疾治疗的固定服,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幼儿患者的固定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幼儿眼疾治疗的固定服,包括长度从肩部至小腿的前片为开襟的固定服的衣体,所述固定服的衣体具有左袖体、右袖体,所述左袖体、右袖体对应大臂、小臂的位置分别设有手臂固定带,各手臂固定带的固定端分别与袖体固定相连,各手臂固定带的自由端环绕袖体,从衣体的侧部穿入、衣体的前片穿出,所述衣体左侧前片的侧部从肩部至小腿间隔设有多条左衣片固定带,衣体右侧前片的衣襟从肩部至小腿间隔设有多条右衣片固定带,各左衣片固定带与对应的右衣片固定带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衣体下部对应大腿的位置设有大腿固定带,所述大腿固定带绕过衣体的后片,大腿固定带的两端均为自由延伸的自由端,分别位于衣体的前片,所述衣体下部对应小腿的位置设有小腿固定带,所述小腿固定带绕过衣体的后片,小腿固定带的两端均为自由延伸的自由端,分别位于衣体的前片。

还包括一定位软垫,所述定位软垫的正面设有魔术贴子面,所述固定服的衣体后片设有多个与魔术贴子面对应的母面,所述固定服的衣体通过魔术贴与定位软垫固定相连。

所述固定服的衣体左侧对应胸腔的位置设有左胸进孔,对应腹腔的位置设有左腹进孔,固定服的衣体右侧对应胸腔的位置设有右胸进孔,对应腹腔的位置设有右腹进孔,所述固定服的衣体前片左侧对应胸腔的位置设有左胸出孔,衣体前片右侧对应胸腔的位置设有右胸出孔,衣体前片左侧对应腹腔的位置设有左腹出孔,衣体前片右侧对应腹腔的位置设有右腹出孔。

所述固定服左袖体对应左大臂的位置设有左大臂进孔、左大臂出孔,所述左大臂进孔设置在左袖体的正面,左大臂出孔设置在左袖体的内侧,所述对应左大臂的手臂固定带的固定端位于左大臂进孔、左大臂出孔之间,自由端绕左袖体一周,从左大臂进孔穿入、左大臂出孔穿出。

所述固定服左袖体对应左小臂的位置设有左小臂进孔、左小臂出孔,所述左小臂进孔设置在左袖体的正面,左小臂出孔设置在左袖体的内侧,所述对应左小臂的手臂固定带的固定端位于左小臂进孔、左小臂出孔之间,自由端绕左袖体一周,从左小臂进孔穿入、左小臂出孔穿出。

所述固定服右袖体对应右大臂的位置设有右大臂进孔、右大臂出孔,所述右大臂进孔设置在右袖体的正面,右大臂出孔设置在右袖体的内侧,所述对应右大臂的手臂固定带的固定端位于右大臂进孔、右大臂出孔之间,自由端绕右袖体一周,从右大臂进孔穿入、右大臂出孔穿出。

所述固定服右袖体对应右小臂的位置设有右小臂进孔、右小臂出孔,所述右小臂进孔设置在右袖体的正面,右小臂出孔设置在右袖体的内侧,所述对应右小臂的手臂固定带的固定端位于右小臂进孔、右小臂出孔之间,自由端绕右袖体一周,从右小臂进孔穿入、右小臂出孔穿出。

所述供各手臂固定带自由端穿进、穿出的圆孔均套接有金属环。

所述左袖体、右袖体对应大臂、小臂的位置分别设有对手臂固定带限位的限位套。

所述衣体下部对应大腿、小腿的位置分别设有对大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限位的限位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幼儿眼疾治疗的固定服,包括长度从肩部至小腿的前片为开襟的固定服的衣体,衣体对应腿部的部分用于对幼儿患者的腿部进行固定,衣体对应躯干的部分用于对幼儿患者的躯干进行固定,前片开襟方便医护人员将幼儿患者的躯体、腿部一同包裹在衣体中,实际使用时较为便利。所述固定服的衣体具有左袖体、右袖体,幼儿患者的双臂分别套在左袖体、右袖体中,与衣体共同实现对幼儿患者的四肢及躯体形成包裹。所述左袖体、右袖体对应大臂、小臂的位置分别设有手臂固定带,各手臂固定带的固定端分别与袖体固定相连,各手臂固定带的自由端环绕袖体,从衣体的侧部穿入、衣体的前片穿出,各手臂固定带环绕袖体后,对幼儿患者的大臂、小臂形成捆绑,再从衣体的侧部穿入、衣体的前片穿出,将对应大臂的两条手臂固定带的自由端相连、对应小臂的两条手臂固定带的自由端相连,即将幼儿患者的两手臂定位在躯体的两侧,避免幼儿患者的手臂自由活动。所述衣体左侧前片的侧部从肩部至小腿间隔设有多条左衣片固定带,衣体右侧前片的衣襟从肩部至小腿间隔设有多条右衣片固定带,各左衣片固定带与对应的右衣片固定带位于同一高度,对应成对的左衣片固定带与右衣片固定带相连,将幼儿患者的躯体、腿部裹紧,避免幼儿患者的躯体、腿部自由活动,对躯体、腿部形成固定。所述衣体下部对应大腿的位置设有大腿固定带,所述大腿固定带绕过衣体的后片,大腿固定带的两端均为自由延伸的自由端,分别位于衣体的前片,将大腿固定带的两个自由端相连,对幼儿患者的大腿形成捆绑。所述衣体下部对应小腿的位置设有小腿固定带,所述小腿固定带绕过衣体的后片,小腿固定带的两端均为自由延伸的自由端,分别位于衣体的前片,将小腿固定带的两个自由端相连,对幼儿患者的小腿形成捆绑,通过大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的捆绑作用,使幼儿患者的腿部不能自由活动。由于幼儿患者的四肢均被固定,在对幼儿患者进行眼疾治疗的过程中,不需要医护人员参与固定,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对幼儿患者的固定效果好,方便眼科医师对幼儿患者眼疾进行治疗。

还包括一定位软垫,所述定位软垫的正面设有魔术贴子面,所述固定服的衣体后片设有多个与魔术贴子面对应的母面,所述固定服的衣体通过魔术贴与定位软垫固定相连,如此将固定服和定位软垫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幼儿患者无法翻滚,对幼儿患者的固定效果更好。

所述供各手臂固定带自由端穿进、穿出的圆孔均套接有金属环,手臂固定带在穿进、穿出袖体、衣体时,金属环对各手臂固定带的限位效果好,避免手臂固定带、袖体、衣体过度磨损。

所述左袖体、右袖体对应大臂、小臂的位置分别设有对手臂固定带限位的限位套,使对应大臂的手臂固定带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对应小臂的手臂固定带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对应手臂固定带相连时对幼儿患者手臂的固定效果好。

所述衣体下部对应大腿、小腿的位置分别设有对大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限位的限位套,使大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的高度保持在指定高度,始终保持对应幼儿患者的大腿、小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D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状态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状态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软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与定位软垫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1为衣体,1a为左胸进孔,1b为左腹进孔,1c为右胸进孔,1d为右腹进孔,1e为左胸出孔,1f为右胸出孔,1g为左腹出孔,1h为右腹出孔,2为左袖体,2a为左大臂进孔,2b为左大臂出孔,2c为左小臂进孔,2d为左小臂出孔,3为右袖体,3a为右大臂进孔,3b为右大臂出孔,3c为右小臂进孔,3d为右小臂出孔,4为手臂固定带,5为大腿固定带,6为小腿固定带,7为定位软垫,8、9为限位套,10为左衣片固定带,11为右衣片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9,为一种幼儿眼疾治疗的固定服的具体实施例。幼儿眼疾治疗的固定服包括长度从肩部至小腿的前片为开襟的固定服的衣体1,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服的衣体1左侧对应胸腔的位置设有左胸进孔1a,对应腹腔的位置设有左腹进孔1b,固定服的衣体1右侧对应胸腔的位置设有右胸进孔1c,对应腹腔的位置设有右腹进孔1d,所述固定服的衣体1前片左侧对应胸腔的位置设有左胸出孔1e,衣体1前片右侧对应胸腔的位置设有右胸出孔1f,衣体1前片左侧对应腹腔的位置设有左腹出孔1g,衣体1前片右侧对应腹腔的位置设有右腹出孔1h,各进孔、出孔分别套接有金属环。所述固定服的衣体1具有左袖体2、右袖体3,所述左袖体2、右袖体3对应大臂、小臂的位置分别设有手臂固定带4,各手臂固定带4的固定端分别与袖体固定相连,各手臂固定带4的自由端环绕袖体,从衣体1的侧部穿入、衣体1的前片穿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服左袖体2对应左大臂的位置设有左大臂进孔2a、左大臂出孔2b,进孔、出孔分别套接有金属环,所述左大臂进孔2a设置在左袖体2的正面,左大臂出孔2b设置在左袖体2的内侧,所述对应左大臂的手臂固定带4的固定端通过缝制固定在左大臂进孔2a、左大臂出孔2b之间,自由端绕左袖体2一周,从左大臂进孔2a穿入、左大臂出孔2b穿出,再从左胸进孔1a穿进、左胸出孔1e穿出,位于衣体前片胸部的左侧;所述固定服左袖体2对应左小臂的位置设有左小臂进孔2c、左小臂出孔2d,进孔、出孔分别套接有金属环,所述左小臂进孔2c设置在左袖体2的正面,左小臂出孔2d设置在左袖体2的内侧,所述对应左小臂的手臂固定带4的固定端通过缝制固定在左小臂进孔2c、左小臂出孔2d之间,自由端绕左袖体2一周,从左小臂进孔2c穿入、左小臂出孔2d穿出,再从左腹进孔1d穿进、左腹出孔1g穿出,位于衣体前片腹部的左侧;所述固定服右袖体3对应右大臂的位置设有右大臂进孔3a、右大臂出孔3b,各进孔、出孔分别套接金属环,所述右大臂进孔3a设置在右袖体3的正面,右大臂出孔3b设置在右袖体3的内侧,所述对应右大臂的手臂固定带4的固定端通过缝制固定在右大臂进孔3a、右大臂出孔3b之间,自由端绕右袖体3一周,从右大臂进孔3a穿入、右大臂出孔3b穿出,再从右胸进孔1c穿进、右胸出孔1f穿出,位于衣体前片胸部的右侧;所述固定服右袖体3对应右小臂的位置设有右小臂进孔3c、右小臂出孔3d,各进孔、出孔分别套接有金属环,所述右小臂进孔3c设置在右袖体3的正面,右小臂出孔3d设置在右袖体3的内侧,所述对应右小臂的手臂固定带4的固定端通过缝制固定在右小臂进孔3c、右小臂出孔3d之间,自由端绕右袖体3一周,从右小臂进孔3c穿入、右小臂出孔3d穿出,再从右腹进孔1d穿进、右腹出孔1h穿出,位于衣体前片腹部的右侧。所述左袖体2、右袖体3对应大臂、小臂的位置分别设有对手臂固定带4限位的限位套8。所述衣体1左侧前片的侧部从肩部至小腿间隔设有多条左衣片固定带10,衣体1右侧前片的衣襟从肩部至小腿间隔设有多条右衣片固定带11,各左衣片固定带10与对应的右衣片固定带10位于同一高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衣片固定带10的数量为四条,右衣片固定带11的数量为四条。所述衣体1下部对应大腿的位置设有大腿固定带5,所述大腿固定带5绕过衣体1的后片,大腿固定带5的两端均为自由延伸的自由端,分别位于衣体1的前片,为保持大腿固定带始终对应幼儿患者的大腿,衣体1下部对应大腿的位置设有限位套9,大腿固定带5活套在限位套9中。所述衣体1下部对应小腿的位置设有小腿固定带6,所述小腿固定带6绕过衣体1的后片,小腿固定带6的两端均为自由延伸的自由端,分别位于衣体1的前片,为保持小腿固定带始终对应幼儿患者的小腿,衣体1下部对应小腿的位置设有限位套9,小腿固定带6活套在限位套9中。为避免幼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翻滚,还设置一定位软垫7,所述定位软垫7的正面设有魔术贴子面,所述固定服的衣体1后片设有多个与魔术贴子面对应的母面,所述固定服的衣体1通过魔术贴与定位软垫7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参见图9,将固定服穿于幼儿患者,幼儿患者的手臂分别套在对应的袖体中,幼儿患者的躯体、腿部均套在衣体中。幼儿患者平躺在治疗床上,衣体背面通过魔术贴与定位软垫固定,医务人员将对应的左衣片固定带与右衣片固定带相互捆绑,使衣体右侧的前片部分重叠在衣体左侧的前片上,裹紧幼儿患者的躯体部分,限制幼儿患者的躯体,将对应大臂的两条手臂固定带的自由端相互捆绑、对应小臂的两条手臂固定带的自由端相互捆绑,使幼儿患者的手臂与躯体相连,不能自由活动,再将大腿固定带的两自由端相互捆绑、小腿固定带的两自由端相互捆绑,使幼儿患者的腿部不能自由活动,形成对幼儿患者的有效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