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976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由于其图像清晰度高、能进行多方位薄层扫描、对疑难病症的高确诊率以及对人体无痛苦和无损伤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在需要对病人脊柱和头部进行扫描时,通常使用刚性的脊柱线圈单元和头部线圈单元;而对病人身体诸如胸部或腹部等的其他部位进行扫描时,通常使用柔性线圈单元。在使用柔性线圈单元对病人扫描的情况下,病人需要躺在床单元上并且将柔性线圈单元固定在病人身体上,然后将床单元连同躺在床单元上的病人一起送入磁体系统限定的孔腔中进行扫描。

柔性线圈单元通常包括夹在两层海绵之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各种电子元件、以及与柔性印刷电路板连接并且用于将柔性线圈单元收集的信号通过床单元传递到图像处理系统的导线组件。在柔性线圈单元使用过程中,由于多次操作以及反复弯折,导线组件以及部分电子元件很容易损坏。在现有柔性线圈单元中,由于导线组件和电子元件通常是被夹在通过高温高压被紧紧压在一起的两层海绵材料之间,在导线组件或部分电子元件出现损坏并且需要对它们进行更换或维修的情况下,需要将被紧紧压在一起的两层海绵材料破坏掉,在对损坏的导线组件或部分电子元件进行更换或维修之后,使用两层新的海绵材料重新进行高温高压挤压。这不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而且需要较高的费用。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这种柔性线圈单元在导线或部分电子元件出现损坏的情况下能够快速、低成本地进行更换或维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包括:

用于与患者身体接触的第一柔性材料层;

与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相对设置的第二柔性材料层;

被紧固地夹在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之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以及

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电连接的导线组件;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上设置有能够被盖子盖住的至少两个开口部,并且在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朝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从所述至少两个开口部中的一个开口部延伸到所述至少两个开口部中的其余开口部的凹槽,所述凹槽限定了用于可插入和抽出地容纳从所述一个开口部延伸到所述其余开口部的所述导线组件的分支的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被损坏的导线组件的更换过程可以简单、快捷、低成本地进行。

优选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在与所述其余开口部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可拆卸的电路板。通过将柔性线圈单元中易于损坏的电子元件集成在可拆卸的电路板上,可以简单、快捷、低成本地更换或维修。

优选地,所述柔性线圈单元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至少两个开口部的盖子。通过盖子覆盖开口部,可以防止杂物进入柔性线圈单元。

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开口部包括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和第三开口部,并且在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朝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从所述第一开口部延伸到所述第二开口部和所述第三开口部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在与所述第二开口部和所述第三开口部对应的部位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

优选地,所述柔性线圈单元还包括用于覆盖所述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和所述第三开口部的第一盖子、第二盖子和第三盖子,其中,所述第一盖子带有供所述导线组件穿过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子、所述第二盖子和所述第三盖子通过螺钉被拧在所述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和所述第三开口部上,并且所述第一盖子、所述第二盖子和所述第三盖子分别被第一罩、第二罩和第三罩所覆盖。通过设置罩,可以防止螺钉外露。

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与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是第一海绵材料层和第二海绵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一海绵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海绵材料层通过高温高压被紧紧挤压在一起。海绵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柔性,而且对患者皮肤是友好的。

优选地,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标记和/或有效区域标记。定位标记和有效区域标记有助于柔性线圈单元在患者身体上的正确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凹痕。设置凹痕有助于柔性线圈单元的弯折而不易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由于在所述第二柔性材料层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部以及在至少两个开口部之间延伸的凹槽所限定的通道,导线组件能够被可插入和抽出地设置在第一柔性材料层与第二柔性材料层之间,因此,被损坏的导线组件的更换过程可以简单、快捷、低成本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的后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柔性线圈单元的第二材料层的后视图,显示了第二材料层朝向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的表面;

图4以示意图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的印刷电路板组件;

图5以示意图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的印刷电路板组件被夹在两层海绵材料之间高温高压挤压之后所获得的组件;

图6是与图5类似的示意图,但在其上印刷了相应的标记;以及

图7以示意图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示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形成任何限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的后视图。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1大体包括用于与患者身体接触的第一海绵材料层3、与第一海绵材料层3相对设置的第二海绵材料层5、被设置在第一海绵材料层3与第二海绵材料层5之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如图3所示)、以及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电连接的导线组件9。尽管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1与现有技术中的柔性线圈单元一样,都是通过高温高压将第一海绵材料层3与第二海绵材料层5紧紧地压在一起而使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被夹在第一海绵材料层3与第二海绵材料层5之间,但是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与第一海绵材料层3相对设置的第二海绵材料层5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开口部并且在第二海绵材料层5朝向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的表面上设置有从其中的一个开口部延伸到其余开口部的凹槽,所述凹槽限定了用于可插入和抽出地容纳从其中的一个开口部延伸到其余开口部的导线组件9的分支的通道。在本申请中,所述一个开口部主要用于导线组件的插入和抽出。凹槽的尺寸选择成可以确保导线组件9的分支能够容易地从其穿过和能够容易地从其抽出。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柔性线圈单元的第二海绵材料层5的后视图,显示了第二海绵材料层5朝向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的表面。在如图1-3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在与第一海绵材料层3相对设置的第二海绵材料层5上设置有三个开口部:第一开口部11、第二开口部13和第三开口部15,并且在第二海绵材料层5朝向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的表面上设置有从第一开口部11延伸到第二开口部13和第三开口部15的凹槽16(如图3所示)。这样,导线组件9的一个分支能够从第一开口部11穿过凹槽16限定的通道可抽出地延伸到第二开口部13,以及导线组件9的另一个分支能够从第一开口部11穿过另一凹槽16限定的通道可抽出地延伸到第三开口部15,并且使得导线组件9的一个分支和另一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开口部13和第三开口部15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上。图3中还显示了形成在第二海绵材料层5朝向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的表面上的多个突起部18,这些突起部18可以穿过形成在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上的孔20而被接收在第一海绵材料层3朝向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的表面上相应的凹部中,以取保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在第一海绵材料层3与第二海绵材料层5之间的正确定位。当然,也可以是突起部形成在第一海绵材料层上,而相应的凹部形成在第二海绵材料层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1还包括用于覆盖第一开口部11、第二开口部13和第三开口部15的第一盖子17、第二盖子19和第三盖子21。为了便于导线组件9穿过,第一盖子17可以设置有开口。根据需要,第一盖子17、第二盖子19和第三盖子21可以直接卡扣在相应的开口部或者通过螺钉拧在相应的开口部上。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盖子17、第二盖子19和第三盖子21通过螺钉拧在相应的开口部上。为了防止螺钉外露并且满足医疗器械的一些强制性规范,可以选择性地为第一盖子17、第二盖子19和第三盖子21分别设置直接卡扣在其上的第一罩23、第二罩25和第三罩27。

在导线组件9被损坏的情况下,通过取下盖子和/或罩而露出导线组件9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的连接部并且断开它们之间的连接,就可以抽出被损坏的导线组件9。将新的导线组件9插入第一开口部11、穿过第二海绵材料层5朝向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的表面上的凹槽16所限定的通道并且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连接之后,盖上相应的盖子和/或罩,完成被损坏的导线组件9的更换。这样,被损坏的导线组件9的更换过程不仅简单快捷,而且不会破坏第一海绵材料层3和第二海绵材料层5。

尽管在优选实施例中,在与第一海绵材料层3相对设置的第二海绵材料层5上除了设置有第一开口部11之外,还设置有两个另外的开口部,即,第二开口部13和第三开口部15,但应理解的是,根据需要可以只设置第二开口部13和第三开口部15中的一个,或者设置除第二开口部13和第三开口部15之外的更多个其它开口部。当然,在第二海绵材料层5朝向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的表面上设置有从第一开口部11延伸到其它开口部的凹槽。

根据优选实施例,可以在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与第二开口部13和第三开口部15对应的部位设置可拆卸的第一电路板29和第二电路板31,并且将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上易于损坏或出现故障的电子元件尽可能都集成在第一电路板29和第二电路板31。这样,可以通过更换第一电路板29和/或第二电路板31来简单、快速地更换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上被损坏或出现故障的电子元件,而不需要破坏第一海绵材料层3和第二海绵材料层5。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1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海绵材料层5的外表面上的定位标记33。定位标记33用于与来自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系统上的激光射束对准,以确定柔性线圈单元1被固定在患者身体上的合适位置。

有时可能需要对患者身体大范围进行扫描,由于单个柔性线圈单元的尺寸小而不能满足需要,有可能需要使用两个或更多个柔性线圈单元交叠在一起。为了确保交叠部位能够被有效地扫描,可以在第二海绵材料层5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效区域标记35。这样,在需要使用两个或更多个柔性线圈单元时,可以确保它们正确地设置在位。

以下将结合图4-7简单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柔性线圈单元1的制造过程。

首先,如图4所示,制备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37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到柔性印刷电路板37上的第一电路板29和第二电路板31。

接着,制备第一海绵材料层3和第二海绵材料层5。第二海绵材料层5上设置有第一开口部11、第二开口部13、第三开口部15以及从第一开口部11延伸到第二开口部13和第三开口部15的凹槽。将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放置在第一海绵材料层3与第二海绵材料层5之间并且使第一开口部11、第二开口部13、第三开口部15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上的相应部位对准,然后通过高温高压将第一海绵材料层3和第二海绵材料层5紧紧地压在一起,并且使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被紧固在第一海绵材料层3与第二海绵材料层5之间,如图5所示。为了有助于柔性线圈单元的弯折以更好适合于患者身体轮廓,可以在第一海绵材料层3的外表面上压出一些凹痕39,如图2所示。

随后,如图5所示,在第二海绵材料层5的外表面上印上定位标记33和有效区域标记35。

最后,将导线组件9的分支插入第一开口部11、分别穿过第二海绵材料层5朝向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的表面上的凹槽16所限定的通道延伸到第二开口部13和第三开口部15、并且在第二开口部13和第三开口部15处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7连接之后,盖上相应的盖子和/或罩,获得如图7所示的柔性线圈单元。

尽管已经结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的是,这种详细描述仅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在优选实施例中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被夹在海绵材料层之间,但应理解的是柔性印刷电路板组件也可以被夹在诸如乳胶的其它柔性材料层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技术方案来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