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胆道造影导管,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留置型术中胆道造影导管,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胆道造影导管主要用于胆道手术(包括腹腔镜胆道手术和开腹胆道手术)的术中胆道造影及术后胆道引流。专利号为ZL200420089466.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两用术中胆道造影导管,一方面,该导管直接设置为硬质细管,表面非常光滑,将该导管与胆囊颈管固定时,导管容易滑落至腹腔中,无法起到引流的作用;另外一方面,胆道造影导管插入的深度不易保证,影响了使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应用广泛,不易脱落使用效果好的可留置型术中胆道造影导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可留置型术中胆道造影导管,包括由医用塑料制成的中空管体,中空管体的上端具有漏斗状的开口,中空管体的下端具有半圆弧形的尖端;中空管体的下半部分具有粗糙表面;中空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半圆弧状的尖端一侧的斜孔。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管体的直径为15mm。
进一步地,所述斜孔与尖端之间的距离为5mm。
进一步地,所述医用塑料为PE、PP、PET或PU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粗糙表面的长度为90mm。
进一步地,所述粗糙表面的粗糙度为中空管体壁面粗糙度的3-6倍。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管体上设置有从尖端向上排布的多条刻度线。
进一步地,各条所述刻度线之间的间距为1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设置的具有漏斗状的开口和半圆弧形的尖端中空管体,中空管体的下半部分具有粗糙表面,由此可以保证 该造影导管与胆囊颈管的固定连接,不易脱落,另外,采用医用塑料制成的中空管体使得既可作为术中胆道造影管的导引管用,也可作为胆道造影管使用,如术中不能完全排除胆总管内有结石残留,则需在胆囊颈管中留置该造影导管,以方便术后造影,再者,设置的刻度可以方便医务人员知悉导管插入胆囊颈管的长度,视术中发现胆囊颈管的病变程度,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留置型术中胆道造影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可留置型术中胆道造影导管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留置型术中胆道造影导管,包括采用医用塑料(比如PE、PP、PET、PU等)制成的中空管体3,其医用塑料制成的中空管体有一定的硬度,采用医用塑料制成使其可留置于胆道中;中空管体3的上端具有漏斗状的开口1,漏斗状的开口1可接注射器,用于注入造影剂;中空管体3的下端具有半圆弧形的尖端2;该尖端可插入胆囊颈管的一端,中空管体3的直径为15mm,中空管体3的总长度为650mm;中空管体3的侧壁上设置有位于半圆弧状的尖端2一侧的斜孔4,所说的斜孔4与尖端2之间的距离为5mm,具体地说它与尖端相对的一端设有开口,供注射器连接,造影剂通过注射器从该开口注入胆道中;中空管体3的下半部分壁面上具有粗糙表面5,具体的说粗糙表面5的长度为从尖端开始向上90mm的长度,粗糙表面5的粗糙度为中空管体其它部分壁面粗糙度的3-6倍,其粗糙度远大于导管的其它壁面,可以保证该造影导管与胆囊颈管的固定连接,由此可在与胆囊颈管连接时增大摩擦力,防止该造影导管从胆囊颈管脱落。
进一步地,所说的中空管体3上设置有从尖端向上排布的多条刻度线6,各条刻度线6之间的间距为10mm,也就是说从尖端2起每隔10mm标记一个刻度线6,共标记100mm长度,以方便操作者知道造影导管插入胆囊颈管的深度,视术中发现胆囊颈管的病变程度,该造影导管既可作为术中胆道造影管的导引管用,也可作为胆道造影管使用,如术中不 能完全排除胆总管内有结石残留,则需在胆囊颈管中留置该造影导管,以方便术后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