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安全性高、疗效好、操作方便的胸腹腔置管引流装置,具有静脉留置针的特点。
背景技术:
:
现行的胸腹腔穿刺方法是临床医生在局部麻醉下,使用金属穿刺针穿过胸壁或腹壁进入胸腹腔内,继而进行抽放液体或气体或体腔内给药等治疗。此方法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缺陷和隐患,首先,在安全性上,金属针滞留体腔内,可能因腔内脏器位置的改变如肺复张或咳嗽而刺破肺引起医源性损伤;其次,反复多次操作抽液可能出现医源性感染;最后,需要导丝与扩张管使用,操作过程复杂,术者须经严格训练,给医患双方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传统的胸腹腔穿刺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捷、疗效好的胸腹腔置管引流装置,非常适合现代医疗环境下医务工作者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简易安全的胸腹腔置管引流装置,包括外导管组件、内针管组件、肝素帽、调节夹、保护针套。
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导管组件包括留置软管(11)、针座(12)、白色隔离塞(13)、延长导管(14)、直通连接座(15)。直通连接座与肝素帽(3)连接,延长导管(14) 有调节夹(4)控制抽液速度。内针管组件包括针管(21)和固定型翼柄(22),针管(21)插过白色隔离塞(13),贯穿于留置针软管(11)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内针管(21) 和留置针软管(11)长度为15cm,且刻度标记于留置软管外。
本实用新型的留置软管侧壁有3个侧孔(16),避免因胸腹水浑浊堵塞留置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延长导管(14) 有调节夹(4)可以控制抽液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直通连接座与肝素帽(3)连接,结束抽液后封管以免医源性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疗效好,操作过程中在穿刺针的引导下导管,可直接进入胸腹腔,不需要导丝、扩张管的帮助,可防止因体腔内脏器位置的改变引起医源性损伤和可能出现医源性感染,非常适合现代医疗环境下医务工作者应用。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拔出内针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简易安全的胸腹腔置管引流装置,包括外导管组件(1)、内针管组件(2)、肝素帽(3)、调节夹(4)、保护针套(5)。
其中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导管组件包括留置软管(11)、针座(12)、白色隔离塞(13)、延长导管(14)、直通连接座(15)。直通连接座与肝素帽(3)连接,延长导管(14) 有调节夹(4)控制抽液速度。内针管组件包括针管(21)和固定型翼柄(22),针管(21)插过白色隔离塞(13),贯穿于留置针软管(11)内。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如下:第一步,选择穿刺部位,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铺无菌巾,于穿刺点进行局部浸润麻醉;第二步,一手固定透明导管,一手垂直向上除去保护针套;第三步,一手持留置针翼柄进行垂直皮肤穿刺,进针速度宜慢;第四步,进针后观察胸腹水外渗,继续前行0.5cm回退穿刺针,边退针芯边送套管;第五步,沿进针方向送入外套管深度6-8cm;第六步,抽离穿刺针;第七步,连接相应的胸腹水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