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减压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7623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理疗保健领域,涉及一种拔罐装置,特别提供一种多功能减压罐。

背景技术:
拔罐治疗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现有的拔罐没有减压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罐内负压大,易造成施加部位疼痛及皮肤臃肿,患者常常忍受不住而终止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现有的拔罐装置结构不稳定,胶堵易脱出。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性能良好的拔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减压罐,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减压罐,包括:罐体1、活塞2、支管套座3、胶堵4、支管5、多个漏斗形内口;所述罐体1底部外壁设有突起部1a,所述突起部1a竖直方向开设有连通罐体1内部的通孔1b,所述支管套座3固定于罐体1底部内壁,所述胶堵4固定于支管套座3内,所述活塞2设于支管套座3和通孔1b内部且可在胶堵4和罐体1底部之间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支管5固定于支管套座3上,所述多个漏斗形内口嵌套在一起且整体固定于支管5上部,所述支管5和多个漏斗形内口上均设有通气孔6。优选的,所述胶堵4外壁上设有卡接部4a,所述支管套座3内壁设有与卡接部4a配合的卡口3a。优选的,所述漏斗形内口具体数量为3-5个。优选的,所述罐体1的罐口为平口1c或者凹口1d。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设有不同大小、规格的异形口(罐口为平口或者凹口等),采用多个漏斗形内口,使得本实用新型可舒适的拔到人体各部位的穴位上,并且在同样的吸力作用下,可使人体承受更大的吸拔力,减轻疼痛及皮肤臃肿,拔出人体内深处的病气,对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管套座、胶堵、支管配合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罐口为平口的罐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罐口为凹口的罐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1a、突起部;1b、通孔;1c、平口;1d、凹口;2、活塞;3、支管套座;3a、卡口;4、胶堵;4a、卡接部;5、支管;6、通气孔;7、漏斗形内口Ⅰ;8、漏斗形内口Ⅱ;9、漏斗形内口Ⅲ。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5所示,多功能减压罐,包括:罐体1、活塞2、支管套座3、胶堵4、支管5、漏斗形内口Ⅰ7、漏斗形内口Ⅱ8、漏斗形内口Ⅲ9;罐体1底部外壁设有突起部1a,突起部1a竖直方向开设有连通罐体1内部的通孔1b,支管套座3固定于罐体1底部内壁;胶堵4中心设有通孔,胶堵4固定于支管套座3内,胶堵4外壁上设有卡接部4a,支管套座3内壁设有与卡接部4a配合的卡口3a,卡口3a可防止胶堵4脱出,保证结构稳定;活塞2设于支管套座3和通孔1b内部且可在胶堵4和罐体1底部之间沿竖直方向运动,支管5固定于支管套座3上(支管5套装于支管套座3外部),漏斗形内口Ⅰ7、漏斗形内口Ⅱ8、漏斗形内口Ⅲ9三者嵌套在一起且整体固定于支管5上部,三者位于罐体1内部,支管5、漏斗形内口Ⅰ7、漏斗形内口Ⅱ8、漏斗形内口Ⅲ9上均设有通气孔6。本实用新型中罐体1的罐口可为平口1c或者凹口1d或者平口与凹口的组合等,平口1c适用于后背等平面部位,凹口1d适用于胳膊及其人体弧度部位;本实用新型中漏斗形内口为多个,其具体数量依靠施加部位而做不同设置。本实用新型可舒适的拔到人体各部位的穴位上,并且在同样的吸力作用下,可使人体承受更大的吸拔力,具有减压作用,减轻疼痛及皮肤臃肿,拔出人体内深处的病气,对疾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