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上肢悬挂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36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上肢悬挂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康复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上肢悬挂带。



背景技术:

上肢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随着工伤、交通事故等高能量致伤因素的增加,其发病率不断增加,其发病率约占全部骨折的4%-5%,其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而疼痛是上肢骨折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剧烈的疼痛可引起内源性递质和活性物质(儿茶酚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释放,导致血压增高、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对并存心血管疾病患者可构成严重危害。由于内源性儿茶酚胺可使外周伤害感受末梢更为敏感,使疼痛不断加剧,持续的疼痛又导致儿茶酚胺不断释放,将使患者陷入疼痛不良循环状态,而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反应,为所有手术患者的必经历程,并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 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 生命体征减轻患者的疼痛已成为即四大生命体征后的最重要问题。由此可见如果疼痛处理不当,会降低手术疗效,影响患者早期功能恢复,是骨科医生需要处理的临床问题之一。

同时骨折及术后损伤局部组织,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所释放的炎症刺激因子引起的疼痛;此外,创伤后周围组织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以及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外渗到组织间隙致肿胀,正是由于创伤后血肿压迫或炎性致痛因子刺激局部末梢神经,所以患者疼痛剧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上肢悬挂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上肢悬挂带,该上肢悬挂带包括形状为矩形的布体、固定带、橡胶球,所述布体水平方向的一侧与固定带的两端连接,并且所述布体位于该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橡胶球;所述布体垂直方向的背面一侧设置有若干条黏胶带。

上述方案中,所述布体中心设置有一条状的垫板。

上述方案中,所述布体水平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一用于放置垫板的开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带为两条,分别固定在所述布体一侧的两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术后抬高患肢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肿胀,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作用,患者疼痛减轻了,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从而早期恢复患肢功能;同时,患者能够通过手握橡胶球实现对前臂肌肉及手指的功能锻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上肢悬挂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上肢悬挂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上肢悬挂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上肢悬挂带,如图1所示,该上肢悬挂带包括形状为矩形的布体1、固定带2、橡胶球3,所述布体1水平方向的一侧与固定带2的两端连接,并且所述布体1位于该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橡胶球3;所述布体1垂直方向的背面一侧设置有若干条黏胶带。

如图2所示,所述布体1中心设置有一条状的垫板4,通过垫板4能够稳固患处,避免二次伤害。

所述布体1水平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一用于放置垫板4的开口。

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带2为两条,分别固定在所述布体1一侧的两端;这样使用时,能够直接将两条固定带2打结绑定,便于调控长度,使用方便,并且便于调控悬挂位置,例如输液架或者患者的颈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患者将肘关节以上至手指末端的部分放置在布体1上,然后所述布体1沿垂直方向进行包裹并且通过若干条黏胶带裹紧,之后,所述固定带2悬挂在患者脖子上也可以悬挂在输液架上,这样,通过本实用新型在术后抬高患肢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肿胀,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从而早期恢复患肢功能;同时,患者能够通过手握橡胶球3实现对前臂肌肉及手指的功能锻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