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保护性胸腔穿刺引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943阅读:911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保护性胸腔穿刺引流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次性保护性胸腔穿刺引流系统。



背景技术:

胸腔穿刺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均是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广泛用于各类气胸、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胸腔穿刺术和胸腔闭式引流术二者在临床上经常先后运用。常常不能做到一体化。

传统的胸腔穿刺针针尾连接一橡皮胶管,以便和注射器相连,此类穿刺针在临床使用中存在如下不足之处:第一,操作过程繁琐,须要两人默契配合;第二,橡胶管因多次高温高压消毒和反复钳夹易造成管壁粘连、老化而损毁;第三,橡胶管与注射器衔接不严密,标本污染环境增加院内感染可能,且需严密闭合,否则有可能并发气胸;第四,在穿刺过程中排空注射器时,需先用止血钳夹闭橡皮胶管,不方便;第五,穿刺针尖进入胸膜腔多凭针尖的抵抗感突然消失为判断标志,而当抵抗感的变化不明显时则易致穿刺过深,或肺复张过程中有可能伤及肺脏。

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胸腔闭式引流术作为一种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的治疗手段,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第一,大部分内科医师因操作复杂不敢操作,须请外科医师操作。同时手术常在床旁进行,患者常有恐惧感。第二,同样可能有有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第三,水封瓶须有生理盐水,必须防止生理盐水倒灌污染胸腔,且造成患者活动不方便。

近年来,很多文献报告了通过改进胸腔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器械和操作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降低或避免了传统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术产生的并发症,提高了疗效,易被病人接受。目前发展了胸腔穿刺技术有传统穿刺技术、静脉留置针引流、套管密闭式穿刺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等。蒋毅采用一次性胸腔穿刺装置进行胸腔穿刺术治疗209例患者,进行穿刺400例次全部成功,李胜利利用压阀式胸腔穿刺针治疗胸腔积液也取得了效果,但与传统胸腔穿刺相比无明显优势,部分患者仍需反复穿刺。潘佳研制并应用了套管式胸腔穿刺针治疗胸腔积液,该套管式胸穿针由外套管针、内套管针及固定推进旋钮三部分组成,外套管针针尖呈尖锐的斜截面,内套管针针尖呈横截面,固定推进旋钮固定在内套管针上。入胸膜腔后,旋转周定推进旋钮,使内套管针呈横截面的针尖超过外套管针呈斜截面的针尖,可对肺组织进行保护,但仍未解决胸腔引流问题。近几年,利用深静脉穿刺针在胸腔穿刺引流有广泛应用,主要优点是管径细、操作方便、损伤小、患者不适感轻、创口感染机会少、咳嗽或变换体位对操作过程无明显影响,而且胸腔穿刺引流可以一体化,但是作为非专业胸穿引流器械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第一,管径细,对于粘稠性胸水、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使用效果不理想。第二,导管虽较柔软但弹性不足,留置后容易出现导管塌陷,同时导管进入胸腔易脱落从而影响引流通畅度,留置时间短,与胸腔闭式引流瓶较难连接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集引流和穿刺于一体的一次性保护性胸腔穿刺引流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一次性保护性胸腔穿刺引流系统包括穿刺针,所述的穿刺针内滑动连接有防护杆,所述的防护杆通过弹簧与手柄相连接,所述的穿刺针穿入胸腔引流管中,所述的胸腔引流管的一端开有引流口,所述的穿刺针的穿刺端穿出引流口。穿刺成功后可拔出穿刺针,将引流管留在胸腔继续引流,穿刺引流一体化,免除临床上穿刺、引流反复操作,减轻患者痛苦;当穿刺时,防护杆遇到胸部组织产生的阻力而退到穿刺针针头下方,当穿刺针针头进入胸腔后,阻力消失,在弹簧的作用下,防护杆弹出,防护杆超过穿刺针针头,可有效防止穿刺过程中肺组织损伤,起保护作用;在胸腔引流管使用球囊,防止漏液、漏气及皮下气肿;自吸式负压引流瓶无需注水,无液体逆流胸腔之虑,且可负压引流,方便患者活动。

在上述的一次性保护性胸腔穿刺引流系统中,所述的胸腔引流管上设有注入接口,所述的注入接口与设于胸腔引流管的引流口端的球囊相连通,所述的注入接口上设有单向阀。当胸腔引流管置入胸腔后,从注入接口向球囊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轻微向外拉胸腔引流管,用医用胶布在胸壁固定胸腔引流管可以有效避免漏液、漏气及皮下气肿发生。

在上述的一次性保护性胸腔穿刺引流系统中,所述的穿刺针、防护杆、胸腔引流管和手柄处于同一轴线上。

在上述的一次性保护性胸腔穿刺引流系统中,所述的手柄内开有供防护杆滑动的滑动空间,所述的弹簧设置在滑动空间内,所述的穿刺针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的胸腔引流管的后端抵靠在手柄上。

在上述的一次性保护性胸腔穿刺引流系统中,所述的注入接口通过三通阀与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的连接管与自吸式负压引流瓶相连接。

在上述的一次性保护性胸腔穿刺引流系统中,所述的自吸式负压引流瓶上设有引流管接口,所述的引流管接口上设有位于自吸式负压引流瓶内的内置单向密封帽,所述的自吸式负压引流瓶上设有排气口,所述的排气口上设有堵头。内置单向密封帽,可有效防止气体或液体倒流。

在上述的一次性保护性胸腔穿刺引流系统中,所述的手柄为透明材料制成,且手柄外表面上设有安全标示。在手柄上设置安全标示,如果防护杆底座退到安全标示处,在穿刺过程中应该予以注意。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一次性保护性胸腔穿刺引流系统的优点在于:穿刺成功后可拔出穿刺针,将引流管留在胸腔继续引流,穿刺引流一体化,免除临床上穿刺、引流反复操作,减轻患者痛苦;当穿刺时,防护杆遇到胸部组织产生的阻力而退到穿刺针针头下方,当穿刺针针头进入胸腔后,阻力消失,在弹簧的作用下,防护杆弹出,防护杆超过穿刺针针头,可有效防止穿刺过程中肺组织损伤,起保护作用;在胸腔引流管使用球囊,防止漏液、漏气及皮下气肿;自吸式负压引流瓶无需注水,无液体逆流胸腔之虑,且可负压引流,方便患者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吸式负压引流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时的状态图。

图中,穿刺针1、防护杆2、弹簧3、手柄4、胸腔引流管5、注入接口6、球囊7、三通阀8、自吸式负压引流瓶9、引流管接口10、内置单向密封帽11、排气口12、安全标示13、连接管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一次性保护性胸腔穿刺引流系统包括穿刺针1,穿刺针1内滑动连接有防护杆2,防护杆2通过弹簧3与手柄4相连接,穿刺针1穿入胸腔引流管5中,胸腔引流管5的一端开有引流口,穿刺针1的穿刺端穿出引流口。穿刺成功后可拔出穿刺针,将引流管留在胸腔继续引流,穿刺引流一体化,免除临床上穿刺、引流反复操作,减轻患者痛苦;当穿刺时,防护杆2遇到胸部组织产生的阻力而退到穿刺针1针头下方,当穿刺针1针头进入胸腔后,阻力消失,在弹簧3的作用下,防护杆2弹出,防护杆2超过穿刺针1针头,可有效防止穿刺过程中肺组织损伤,起保护作用;在胸腔引流管使用球囊7,防止漏液、漏气及皮下气肿;自吸式负压引流瓶9无需注水,无液体逆流胸腔之虑,且可负压引流,方便患者活动。

其中,胸腔引流管5上设有注入接口6,注入接口6与设于胸腔引流管5的引流口端的球囊7相连通,注入接口6上设有单向阀。当胸腔引流管5置入胸腔后,从注入接口6向球囊7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轻微向外拉胸腔引流管5,用医用胶布在胸壁固定胸腔引流管5可以有效避免漏液、漏气及皮下气肿发生。穿刺针1、防护杆2、胸腔引流管5和手柄4处于同一轴线上。手柄4内开有供防护杆2滑动的滑动空间,弹簧3设置在滑动空间内,穿刺针1与手柄4固定连接,胸腔引流管5的后端抵靠在手柄4上。作为一种改进,注入接口6通过三通阀8与连接管14相连接,连接管14与自吸式负压引流瓶9相连接。自吸式负压引流瓶9上设有引流管接口10,引流管接口10上设有位于自吸式负压引流瓶9内的内置单向密封帽11,自吸式负压引流瓶9上设有排气口12,排气口12上设有堵头。内置单向密封帽11,可有效防止气体或液体倒流。手柄4为透明材料制成,且手柄4外表面上设有安全标示13。在手柄4上设置安全标示13,如果防护杆2底座退到安全标示13处,在穿刺过程中应该予以注意。

操作方法:在预设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单,局部麻醉后根据胸腔引流管5直径切开皮肤,手持穿刺针1从肋骨上缘穿入。进入胸腔后由于阻力消失防护杆2在弹簧3作用下弹出,防护杆2杆头超过穿刺针1针尖对肺组织起保护作用;拔出穿刺针1将胸腔引流管5留在胸腔内。从单向阀向球囊7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轻微向外拉胸腔引流管5,遇阻力后覆盖敷料并用医用胶布在胸壁固定胸腔引流管5可以有效避免漏液、漏气及皮下气肿发生;将三通阀8与胸腔引流管5接通,再将用连接管14将自吸式负压引流瓶9连接起来,如需向胸腔内注药,可旋转三通旋转阀,用注射器注射药物。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穿刺针1、防护杆2、弹簧3、手柄4、胸腔引流管5、注入接口6、球囊7、三通阀8、自吸式负压引流瓶9、引流管接口10、内置单向密封帽11、排气口12、安全标示13、连接管1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