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穿刺放置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1702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动脉穿刺放置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领域,具体的说是动脉穿刺放置板。



背景技术:

在医疗治疗当中,往往需要对患者胳膊的前臂进行穿刺,这个时候患者是不会动的,所以久了后就会给患者产生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脉穿刺放置板有助于辅助患者手臂动脉穿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动脉穿刺放置板,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固定部;所述第一板能在所述第二板内伸缩;所述第二板内设有球型槽,所述球型槽被所述第二板侧面切开,所述第三板通过连接杆连接球体,所述球体能在所述球型槽内滚动且所述连接杆从被所述第二板侧面切开的所述球型槽处伸出;所述第二板具有带螺旋凹槽的穿孔,所述固定部设有带螺旋凸起的杆件并与带螺旋凹槽的所述穿孔配合,所述穿孔与所述球型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用于放人胳膊的前臂,所述第三板用于放人胳膊的后臂;所述第一板能在所述第二板内伸缩,根据不同患者胳膊长度不同来调节所述第一板在所述第二板内的进深;当患者胳膊较长时,从所述第二板内拉出一段所述第一板从而满足穿刺需求,当患者胳膊较短时,把所述第一板向所述第二板内伸入一段从而满足穿刺需求;由于所述第二板内设有球型槽,所述第三板通过连接杆连接的球体能在所述球型槽内滚动且所述连接杆从被所述第二板侧面切开的所述球型槽处伸出,这样所述第三板就可以通过所述球体能在所述球型槽内滚动从而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所述第三板的位置方向;当患者准备对胳膊进行穿刺时待胳膊位置被确定好后,然后调整所述第三板的位置使其与人体胳膊后臂贴紧,然后在通过所述固定部对所述球体进行固定从而对所述第三板进行固定;为了固定好所述球体,通过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的所述螺旋凸起与所述穿孔上的所述螺旋凹槽相配合从而控制所述固定部往所述穿孔内向内或向外运动,当所述固定部前端越往所述穿孔里面靠近的时候,所述固定部慢慢贴紧所述球体从而把所述球体固定住;当人体胳膊放在所述动脉穿刺放置板上后,可以使用一些绷带把人胳膊帮在所述动脉穿刺放置板上,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具有圆弧形板,所述圆弧形板与所述球体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球型槽上方的所述第二板上具有活动的盖板,所述盖板能卡紧在所述第二板上。

进一步,所述动脉穿刺放置板还包括气囊和气垫;所述第一板上设有气垫槽,所述气垫安放在所述气垫槽内;所述气囊上连接有气管,所述气垫上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有接入端,所述气管能卡紧在所述接入端处并与所述连接管连通;靠近所述接入端的所述连接管上配有阀门。

进一步,所述第一板上还设有第一穿孔,所述连接管卡在所述第一穿孔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板上还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在所述第一穿孔上方。

进一步,所述第一板上还设有一对第二穿孔和一对杆件,所述气垫上设有一对皮筋,所述皮筋能扣在所述杆件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上表面均为弧形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穿刺放置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板与第三板连接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垫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囊结构示意图。

由图示,1—第一板,11—气垫槽,12—第一穿孔,13—第二穿孔,14—杆件,2—第二板,21—球型槽,22—盖板,3—第三板,31—连接杆,32—球体,4—固定部,41—圆弧形板,5—气囊,6—气垫,61—连接管,611—接入端,7—气管,8—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如图2和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脉穿刺放置板,第一板1、第二板2、第三板3和固定部4;所述第一板1能在所述第二板2内伸缩;所述第二板2内设有球型槽21,所述球型槽21被所述第二板2侧面切开,所述第三板3通过连接杆31连接球体32,所述球体32能在所述球型槽21内滚动且所述连接杆31从被所述第二板2侧面切开的所述球型槽21处伸出;所述第二板2具有带螺旋凹槽的穿孔,所述固定部4设有带螺旋凸起的杆件并与带螺旋凹槽的所述穿孔配合,所述穿孔与所述球型槽21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用于放人胳膊的前臂,所述第三板用于放人胳膊的后臂;所述第一板能在所述第二板内伸缩,根据不同患者胳膊长度不同来调节所述第一板在所述第二板内的进深;当患者胳膊较长时,从所述第二板内拉出一段所述第一板从而满足穿刺需求,当患者胳膊较短时,把所述第一板向所述第二板内伸入一段从而满足穿刺需求;由于所述第二板内设有球型槽,所述第三板通过连接杆连接的球体能在所述球型槽内滚动且所述连接杆从被所述第二板侧面切开的所述球型槽处伸出,这样所述第三板就可以通过所述球体能在所述球型槽内滚动从而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所述第三板的位置方向;当患者准备对胳膊进行穿刺时待胳膊位置被确定好后,然后调整所述第三板的位置使其与人体胳膊后臂贴紧,然后在通过所述固定部对所述球体进行固定从而对所述第三板进行固定;为了固定好所述球体,通过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的所述螺旋凸起与所述穿孔上的所述螺旋凹槽相配合从而控制所述固定部往所述穿孔内向内或向外运动,当所述固定部前端越往所述穿孔里面靠近的时候,所述固定部慢慢贴紧所述球体从而把所述球体固定住;当人体胳膊放在所述动脉穿刺放置板上后,可以使用一些绷带把人胳膊帮在所述动脉穿刺放置板上,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如图3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固定部4具有圆弧形板41,通过所述圆弧形板41与所述球体32相适配可以更好的把所述球体32固定。

如图1和如图2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为了方便把所述球体32安装在所述球型槽21内,所述球型槽21上方的所述第二板2上具有活动的盖板22,安装前打开所述盖板22,待速搜球体32放在所述球型槽21后,再把所述盖板22卡紧在所述第二板2上。

如图1、如图4和如图5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由于在对动脉穿刺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会对患者穿刺处垫上毛巾或者其他物品用于抬起手臂,为了方便抬起胳膊的前臂,所述动脉穿刺放置板还包括气囊5和气垫6;前臂的穿刺处放在所述气垫6上,所述第一板1上设有气垫槽11,所述气垫6安放在所述气垫槽11内;所述气囊5上连接有气管7,所述气垫6上连接有连接管61,所述连接管61上设有接入端611,所述气管7能卡紧在所述接入端611处并与所述连接管61连通;靠近所述接入端611的所述连接管61上配有阀门8,当需要对所述气垫6进行充气时,操作所述气囊5打气,气体通过所述气管7进入到所述连接管61然后再进入到所述气垫6内,当气打好后,控制所述阀门8使所述气垫6不漏气。

如图1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为了方便安放所述连接管61,所述第一板1上还设有第一穿孔12,所述连接管61卡在所述第一穿孔12上。

如图1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板1上还设有活动板15,当所述连接管61放在所述第一穿孔12上后,由于所述活动板15在所述第一穿孔12上方,翻动所述活动板15把所述连接管61固定在所述第一穿孔12处。

如图1和如图4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为了方便把所述气垫6固定好,所述第一板1上还设有一对第二穿孔13和一对杆件14,所述气垫6上设有一对皮筋62,通过把所述皮筋62扣在所述杆件14上从而固定好所述气垫6。

如图1所示,作为具体实施例,考虑到人胳膊的形状,所述第一板1、第二板2和第三板3上表面均为弧形表面,通过所述弧形表面适应人胳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