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外科手术缝线缝针管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1700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外科手术缝线缝针管理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手术缝线分类固定、保湿、润滑以及缝针管理的多功能一体盒,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外科手术缝线缝针管理盒。



背景技术:

医用丝线是所有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医用材料,在手术中用于结扎、缝合等,为使用频率最高、数量最多的手术材料之一。医用丝线大多为板线,长度为60cm,有3-0、2-0、0等多种型号,术中洗手护士大多选择将丝线浸湿后用布类巾单排压在无菌器械台上。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上述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布类巾单吸水性强,浸湿的丝线过早干燥, 结扎时阻力增大,对血管、组织有潜在损伤,手术中手术缝线需要充分保湿以保证线束拉力和减少干线束对组织的切割损伤,减少术中打结断线现象;2、供手术过程中反复抽拉来结扎或缝扎会出现不同型号板线相互混淆或丝线之间相互缠绕、打结,给手术配合带来不便,直接影响手术进程;3、布类巾单没有合适的区域放置石蜡油进行丝线的润滑,在食管癌三切口行颈部吻合时,因无法使用吻合器,需用石蜡油将丝线润滑后进行吻合,以减轻对吻合口的损伤。因此,上述问题是在手术过程中取用丝线时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外科手术缝线缝针管理盒,本功能外科手术缝线缝针管理盒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而且清洗方便,可拆卸,可反复经高压灭菌使用,经济环保,避免资源浪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外科手术缝线缝针管理盒,包括盒体、上盒盖和下盒盖;所述盒体包括矩形壁板和固定连接在矩形壁板下部的底板;所述矩形壁板由左壁板、后壁板、右壁板和前壁板顺次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左壁设有缝线尾部排放槽,右壁板上设有缝线端部排放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缝线尾部排放槽和缝线端部排放槽均至少为两个;缝线尾部排放槽和缝线端部排放槽一一对应,形成缝线排放槽对;每个缝线排放槽对内的缝线尾部排放槽和缝线端部排放槽之间的连线相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盒体内并且位于两个缝线排放槽对之间设有内隔板;内隔板的长度方向与缝线排放槽对内的缝线尾部排放槽和缝线端部排放槽之间的连线相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盒盖包括顶板,顶板左端设有与顶板垂直的左端板,左端板上设有与缝线尾部排放槽25一一对应的缝线尾部固定槽;顶板右端设有与缝线端部排放槽一一对应的缝线端部固定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顶板的右端沿与顶板垂直的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挡板;缝线端部固定槽位于挡板上;所述右臂板也向上延伸;当合上上盒盖使上盒盖盖上盒体时,缝线端部固定槽和缝线端部排放槽重合,缝线为部固定槽和缝线尾部排放槽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盒内还设有垫板;垫板设置在底板上并且垫与内隔板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后壁板、前壁板和底板分别向右壁板方向右侧伸出盒体外,形成置物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置物架区域的底板上设有隔条,将置物架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缝针存放处以及石蜡油存放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置物架区域的底板的右边缘沿前壁板和右壁板的右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盒体转动连接的下盒盖3。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外科手术缝线缝针管理盒大致分为盒体、盒盖两部分,盒体由缝线放置处和缝针、石蜡油放置处两部分组成,盒盖由上方盒盖和下方盒盖两部分组成;在长方体的宽所在边设有3条隔板,平均分为4个隔断,分别可以排放4种不同型号的丝线;在长方体的长所在边设有2条隔板,平均分为3个隔断,所有盒体内的隔板较盒体厚度略薄,主要用于缝线放置后,可以将湿纱布覆盖在上方,做到缝线的保湿;盒体宽所在边下层单独延伸设计一块大小为3cm×10cm×0.8cm的置物架,平均分成两个区域,用于盛放石蜡油和缝针,其中存放缝针的区域增加了一块磁铁,保障术中缝针固定,防止丢失;盒盖、盒盖包边处、盒体侧壁分别设有4个缝线固定槽,每种固定槽的内径不同,自上而下分别为0.7cm、0.6cm、0.5cm、0.4cm,以适应不同型号的丝线放置,盒盖上缝线头端放置槽前端增加一块略高于盒盖的挡板,挡板上设有凹槽,使缝线头端更好地固定;盒体底部安装一块与上层盒盖大小相等的盒盖,用于缝线尾部的固定。

多功能外科手术缝线缝针管理盒可将不同型号丝线分格放置,因有固定的卡槽,避免丝线相互混淆,抽拉丝线时不会出现相互缠绕、打结,提高了洗手护士的手术配合速度。存放石蜡油的区域以及缝针存放区,为特殊手术术中需要润滑丝线和使用缝针提供方便。双面盒盖设计,丝线尾端不外露,保持了丝线的无菌,台面更加整洁。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外科手术缝线缝针管理盒,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备用,需要时由巡回护士打到无菌器械台,洗手护士打开缝线管理盒的盒盖,拆开不同型号丝线打开外包装后归类,分别用生理盐水湿润后(注:线头3cm不湿润)排放入不同型号的卡槽内,头端露出线头2-3cm,用一块盐水纱布铺盖在缝线上,然后盖上盒盖,将剩余的尾线卷入下层的盒盖内,更好地固定,使用时可直接在露出的线头中抽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同型号丝线分格放置,因有固定的卡槽,便于丝线抽出,盒体内有湿纱布覆盖在丝线上方,抽出丝线的过程即完成湿润操作,免去了传统手术过程中蘸水湿线的步骤,提高了手术的配合效率。专门配有石蜡油以及缝针存放区,为特殊手术术中需要润滑丝线和使用缝针提供方便;双面盒盖设计,丝线尾端不外露,保持了丝线的无菌,台面更加整洁;盒体体积小,方便洗手护士管理;取材光滑,不会损伤丝线;清洗方便,可拆卸,可反复经高压灭菌使用,经济环保,避免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盒盖打开后的侧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盒盖和下盒盖打开后的正方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盒盖和下盒盖盖上后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 ,本多功能外科手术缝线缝针管理盒,包括盒体2、上盒盖1和下盒盖3;所述盒体2包括矩形壁板和固定连接在矩形壁板下部的底板4;所述矩形壁板由左壁板21、后壁板22、右壁板23和前壁板24顺次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左壁21设有缝线尾部排放槽25,右壁板23上设有缝线端部排放槽26。缝线尾部排放槽25和缝线端部排放槽26均至少为两个;缝线尾部排放槽25和缝线端部排放槽26一一对应,形成缝线排放槽对;每个缝线排放槽对内的缝线尾部排放槽25和缝线端部排放槽26之间的连线相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盒体2内并且位于两个缝线排放槽对之间设有内隔板7;内隔板7的长度方向与缝线排放槽对内的缝线尾部排放槽25和缝线端部排放槽26之间的连线相平行。所述上盒盖1包括顶板11,顶板11左端设有与顶板垂直的左端板12,左端板12上设有与缝线尾部排放槽25一一对应的缝线尾部固定槽13;顶板11右端设有与缝线端部排放槽26一一对应的缝线端部固定槽14。顶板11的右端沿与顶板11垂直的方向向上延伸,形成挡板;缝线端部固定槽14位于挡板上;所述右臂板23也向上延伸;当合上上盒盖1使上盒盖盖上盒体2时,缝线端部固定槽14和缝线端部排放槽26重合,缝线为部固定槽13和缝线尾部排放槽25重合。盒体2内还设有垫板8;垫板8设置在底板4上并且垫板8与内隔板7垂直。所述后壁板22、前壁板和底板4分别向右壁板23方向右侧伸出盒体2外,形成置物架。所述置物架区域的底板4上设有隔条,将置物架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缝针存放处5以及石蜡油存放处6。置物架区域的底板4的右边缘沿前壁板21和右壁板23的右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挡板9。还包括与盒体2转动连接的下盒盖3。

本多功能外科手术缝线缝针管理盒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步骤一:拆开不同型号丝线打开外包装后归类,分别用生理盐水湿润后,打开上盒盖1,将不同型号缝线线排放入盒体2,缝线头端放置在缝线端部排放槽,并且露出盒体外2-3cm,在盒体内的内隔板上方缝线摆放处铺盖一块浸湿的盐水纱布,盐水纱布覆盖在缝线上,保障术中缝线的湿度;

步骤二:准备将上盒盖盖上时,注意将缝线端部固定槽对齐下方的缝线端部排放槽,缝线尾部固定槽对齐下方的缝线尾部排放槽,然后盖好上盒盖 ,理顺固定槽内的缝线;

步骤三:将缝线固定槽剩余缝线尾端从盒体外折入下盒盖和底板之间,在使用不同型号缝线时,从相应缝线端部固定槽内抽取,术中使用方便,缝线不会移位;

步骤四:术中使用的缝针可以暂时存放至缝针存放处,使用石蜡油润滑丝线时,可将穿好的丝线直接从石蜡油存放处拖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功能外科手术缝线缝针管理盒,丝线能在一体盒中分类固定放置,方便使用时取用。上盒盖和下盒盖的压力较为合适便于丝线抽出并且抽出丝线的过程即完成湿润操作,免去了传统手术过程中蘸水湿线的步骤,提高了手术的配合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前期操作按照常规的操作方法进行,无须改变使用者的操作习惯。浸湿的盐水纱布棉质纤维耐磨、蓄水性好,是手术中常用的物品,天然材质,安全可靠,不会因丝线的切割作用把人工合成材质带入人体内。整套装置可以高温高压消毒、结构简单,双盒盖设计,可以将尾线折入下层盒盖内,保证了无菌,同时盒体体积较小,不占用手术器械托盘的地方。盒盖上还可以放置备用的湿纱布,缝针存放处下层采用磁铁材质,可以吸附缝针,更好地有利于术中缝针的管理,具有非常好的使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