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1182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属于植入式医疗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神经刺激已经被作为对许多病症的疗法。神经刺激疗法的实例包括对于呼吸问题,诸如睡眠呼吸紊乱(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血压控制,诸如用于治疗高血压(hypertension),心律管理(cardiac rhythm management),心肌梗死和缺血(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ischemia),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癫痫(epilepsy),抑郁症(depression),疼痛,偏头痛(migraines),饮食失调(eating disorder)和肥胖症(obesity),以及运动障碍(movement disorder)的神经刺激治疗。

现有技术中已有多种植入式系统实施方案包括脉冲发生器,其适合于通过植入式电极递送电信号至迷走神经,从而以编程的强度提供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电信号具有编程的参数,从而以编程的强度提供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同时,脉冲发生器还提供一响应于来自外部的操作部件的动作而开启递送电信号的工作模式。例如,常见的开启方式包括使用控制磁铁作为操作部件,从而响应于该控制磁铁在该脉冲发生器附近接近并离开的动作,开启递送电信号的临时工作模式。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方案存在诸多缺陷,包括使用者病症发作时使用操作部件存在困难,以及存在干扰磁场或磁铁误动作导致的工作模式的意外启动。

同时,植入式神经刺激器严重的并发症是电极折断,尤其在治疗的初期阶段;并且,在中后期神经刺激电极较硬的金属件与较软的导管连接处由于硬度变化梯度大,较软的电极导线极易疲劳,与人体组织和神经的顺应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外界部件的动作而启动临时工作模式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自行开启临时工作模式,并且适合长期植入人体、与神经顺应性好,整体强度梯度变化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包括植入部分和外置部分,其中:

植入部分包括刺激电极、微控制器、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和无线通讯单元,以及植入式心率传感器;其中所述刺激电极适用于对迷走神经输出电刺激;所述微控制器通过心率传感器采集心率信号,控制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以产生脉宽、幅值、频率可调的脉冲电信号,通过刺激电极作用于迷走神经;所述微控制器根据一定时间段内的心率的变化状况设置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的工作模式;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采用恒压或恒流方式输出脉冲电信号,依据刺激电极的阻抗,设置输出功率大小;所述刺激电极采用螺旋式神经刺激电极,包括一具有内表面的适于缠绕于迷走神经上的螺旋形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内表面的导体部件;

外置部分由人机交互单元、无线通讯单元和电源构成;植入部分与外置部分的无线通讯采用电磁通讯方式;

所述延长导线包括内部的连接线、外部的套管,以及位于所述套管内部远离刺激器一端的灌胶部;

所述灌胶部在套管内部延伸的长度为所述连接线外径的4-24倍,从而在保证连接线、套管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同时,保证延长导线的整体柔性。

优选地,所述心率变化状况包括由第一心率变化为第二心率,微控制器根据心率变化的比例设置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的工作模式,当所述第二心率与所述第一心率的比值超过阈值时,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由正常工作模式进入临时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心率变化状况包括由第一心率变化为第二心率,微控制器根据心率变化的数值设置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的工作模式,当所述第二心率与所述第一心率的差值超过阈值时,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由正常工作模式进入临时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心率变化状况包括由第一心率变化为第二心率,微控制器根据心率变化的速率设置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的工作模式,当所述第一心率到所述第二心率的变化速率超过阈值时,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由正常工作模式进入临时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灌胶部在套管内部延伸的长度为所述连接线外径的8-16倍。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自行开启临时工作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10,包括植入部分和外置部分,其中:

植入部分植入在病人12体内,包括刺激器14、延长导线16、刺激电极18,以及植入式心率传感器20,其中刺激器14又包括微控制器、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和无线通讯单元,从而接收并执行来自编程器22的指令;其中所述刺激电极18适用于对迷走神经24输出电刺激并通过固定部件26固定;所述微控制器通过与心肌组织28相接触的心率传感器20采集心率信号,控制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以产生脉宽、幅值、频率可调的脉冲电信号,通过刺激电极18作用于迷走神经24;所述微控制器根据一定时间段内的心率的变化状况设置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的工作模式;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采用恒压或恒流方式输出脉冲电信号,依据刺激电极18处的阻抗,设置输出功率大小。

外置部分包括编程器22,主要由人机交互单元30、无线通讯单元32构成;植入部分与外置部分的无线通讯采用电磁通讯方式。

优选地,所述心率变化状况包括由第一心率变化为第二心率,微控制器根据心率变化的比例设置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的工作模式,当所述第二心率与所述第一心率的比值超过阈值时,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由正常工作模式进入临时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心率变化状况包括由第一心率变化为第二心率,微控制器根据心率变化的数值设置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的工作模式,当所述第二心率与所述第一心率的差值超过阈值时,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由正常工作模式进入临时工作模式。

优选地,所述心率变化状况包括由第一心率变化为第二心率,微控制器根据心率变化的速率设置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的工作模式,当所述第一心率到所述第二心率的变化速率超过阈值时,所述脉冲电信号产生单元由正常工作模式进入临时工作模式。

如附图2所示,延长导线16包括内部的连接线161、外部套管162,以及灌胶部163。套管162内通常设有两条连接线161,所述连接线161在套管162的一端部伸出,并通过位于该端部的灌胶部163与外部套管162相固定。灌胶部163在套管162内部延伸一定长度,以保证两者的连接强度。但是,若灌胶部长度过大,则会降低延长导线的整体柔性,影响患者的使用。为了在保证连接线161、套管162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同时,保证延长导线16的整体柔性,灌胶部163在套管162内部延伸的长度一般为所述连接线161外径的4-24倍,并且优选为8-16倍。

植入部分中的刺激电极18采用螺旋式固定部件26固定到迷走神经24上。该固定部件26包括一具有内表面适于缠绕于迷走神经上的螺旋形主体261,以及一与延长导线16内部的连接线161相固连的连接部262。延长导线16内部的连接线161与刺激电极18电连接,从而将脉冲刺激电信号从所述刺激器14传递到刺激电极18。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