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线面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813阅读:2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红外线面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部护理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线面膜。



背景技术:

脸部是人体最能直接表达美态的部位,同时脸部肌肤受外界污染很大,因此脸部护理相当重要。各种功能面膜能让脸部肌肤得到很好的护理,如清洁、保湿、美白、去角质修复、营养等等,因此功能面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面膜来延缓皮肤的退化与衰老,而面膜的原理,就是利用覆盖在脸部的短暂时间,暂时隔离外界的空气与污染,提高肌肤温度,皮肤的毛孔扩张,促进汗腺分泌与新陈代谢,使肌肤的含氧量上升,有利于肌肤排除表皮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和累积的油脂类物质,面膜中的水分渗入表皮的角质层,皮肤变得柔软,肌肤自然光亮有弹性。但是,目前的面膜并不能起到消毒杀菌、去除色斑、治疗青春豆、治溃疡性皮肤炎等皮肤疾病的效果,更不能实现改变血管微循环,疏通血管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远红外线面膜。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远红外线面膜,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面膜本体,所述面膜本体由外层珠光膜及蚕丝布组成,所述外层珠光膜设有多个小孔;所述蚕丝布上均匀分布设有多个远红外线作用点,所述远红外线作用点为设置在蚕丝布上的能产生远红外线的小圆球,所述小圆球设置在蚕丝布与外层珠光膜之间。

所述小圆球由备长炭制成。

所述小圆球由电气石制成,在电气石外包覆一薄层硅胶层。

所述小圆球由远红外陶瓷制成。

所述外层珠光层的小孔对应所述远红外作用点设置,所述小孔的孔径小于小圆球的直径。所述小圆球的直径为0.3~0.7mm。

所述蚕丝布与外层珠光膜将小圆球完全包覆在中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外层珠光膜与蚕丝布之间设置多个远红外线作用点,利用远红外线作用点发出的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渗透入人体细胞,有效补充水分,调动细胞活动水;促进微循环,增进新陈代谢;帮助皮肤对养分的渗透吸收,远红外线面膜上覆盖的红外线作用点共振导入精华液体至肌肤底层,增加对营养成分的吸收率。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远红外线面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膜本体,2.外层珠光膜,21.小孔,3.蚕丝布,31.远红外线作用点,32.小圆球。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远红外线面膜,其包括面膜本体1,所述面膜本体1由外层珠光膜2及蚕丝布3组成,所述外层珠光膜2设有多个小孔21;所述蚕丝布3上均匀分布设有多个远红外线作用点31,所述远红外线作用点31为设置在蚕丝布3上的能产生远红外线的小圆球32,所述小圆球32设置在蚕丝布3与外层珠光膜2之间。

所述小圆球32由备长炭制成;或者,所述小圆球32由电气石制成,在电气石外包覆一薄层硅胶层;或者,所述小圆球32由远红外陶瓷制成。

所述外层珠光层的小孔21对应所述远红外作用点设置,所述小孔21的孔径小于小圆球32的直径。所述小圆球32的直径为0.3~0.7mm。

所述蚕丝布3与外层珠光膜2将小圆球32完全包覆在中间。

远红外线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温热作用的电磁波,对有机体产生放射、穿透,吸收、共振的远离。本实用新型在外层珠光膜2与蚕丝布3之间设置多个远红外线作用点31,蚕丝布3有面膜精华液,利用远红外线作用点31发出的远红外线,远红外线渗透入人体细胞远红外线渗透入人体细胞,有效补充水分,调动细胞活动水;促进微循环,增进新陈代谢;帮助皮肤对养分的渗透吸收,远红外线面膜上覆盖的红外线作用点共振导入精华液体至肌肤底层,增加对营养成分的吸收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结构,而得到的其他用于远红外线面膜,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