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辅助血管端端吻合的阻断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9617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辅助血管端端吻合的阻断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辅助血管端端吻合的阻断钳。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中直径的血管端端吻合需要在两侧血管分别使用血管阻断钳,然后通过助手人工固定两侧血管的纵轴位置和距离,对合良好后才能进行吻合,这些操作需助手较长时间地手持两把血管阻断钳来完成。尤其在张力较高的血管吻合中,助手的长时间牵拉可能出现力度不均,导致吻合失败,或者成吻合血管扭曲、狭窄等,最终可致血流不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辅助血管端端吻合的阻断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辅助血管端端吻合的阻断钳,包括固定阻断钳,固定阻断钳通过调节杆和调节活动件连接有调整阻断钳。

进一步地,固定阻断钳包括相互连接第一钳腮和第二钳腮,第一钳腮和第二钳腮通过第一固定轴相连接,在第一固定轴一侧,第一钳腮和第二钳腮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齿,在第一固定轴的另一侧,第一钳腮和第二钳腮通过第一弹簧相连接;第二钳腮上且靠近第一弹簧处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上设置有调整阻断钳。

进一步地,调整阻断钳包括相互连接第三钳腮和第四钳腮,第三钳腮和第四钳腮通过第二固定轴相连接,在第二固定轴的一侧,第三钳腮和第四钳腮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卡齿,在第二固定轴的另一侧,第三钳腮和第四钳腮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接;第四钳腮上且靠近第二弹簧处设置有固定槽,调整阻断钳通过固定槽套设于固定阻断钳上,调节杆上设置有第三卡齿,调整阻断钳通过第三卡齿在调节杆上进行相对滑动。

进一步地,固定槽上还设置有调节活动件,调整阻断钳通过调节活动件固定于调节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装置的固定阻断钳和调整阻断钳,具有调节血管的端端吻合处的吻合口距离及张力的功能,在吻合血管过程中,减少了人工调整的不便,提高吻合口质量,减少了助手工作量,释放了一个手术人员的双手。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辅助血管端端吻合的阻断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调整阻断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固定阻断钳,2.第一钳腮,3.第二钳腮,4.第一固定轴,5.第一卡齿,6.第一弹簧,7.调节杆,8.第三卡齿,9.调节活动件,10.调整阻断钳,11.第三钳腮,12.第四钳腮,13.第二固定轴,14.第二卡齿,15.近第二弹簧,16.固定槽,17.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辅助血管端端吻合的阻断钳,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阻断钳1,固定阻断钳1通过调节杆7和调节活动件9连接有调整阻断钳10。

固定阻断钳1包括相互连接第一钳腮2和第二钳腮3,第一钳腮2和第二钳腮3通过第一固定轴4相连接,在第一固定轴4一侧,第一钳腮2和第二钳腮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卡齿5,在第一固定轴4的另一侧,第一钳腮2和第二钳腮3通过第一弹簧6相连接;第二钳腮3上且靠近第一弹簧6处设置有调节杆7,调节杆7上设置有调整阻断钳10。

如图2所示,调整阻断钳10包括相互连接第三钳腮11和第四钳腮12,第三钳腮11和第四钳腮12通过第二固定轴13相连接,在第二固定轴13的一侧,第三钳腮11和第四钳腮12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卡齿14,在第二固定轴13的另一侧,第三钳腮11和第四钳腮12通过第二弹簧15相连接;第四钳腮12上且靠近第二弹簧15处设置有固定槽16,调整阻断钳10通过固定槽16套设于固定阻断钳1上,调节杆7上设置有第三卡齿8,调整阻断钳10通过第三卡齿8在调节杆7上进行相对滑动。

固定槽16上还设置有调节活动件9,调整阻断钳10通过调节活动件9固定于调节杆7上。

在使用时,用手按压固定阻断钳1的弹簧端,将第一钳腮2和第二钳腮3打开,用第一钳腮2和第二钳腮3夹住中直径的血管,同理,将调整阻断钳10夹住同一根中直径的血管;固定阻断钳1和调整阻断钳10分别设置于中直径的血管的血管端端吻合处的两侧,通过调节调节杆7上的调整阻断钳10,调节吻合口距离及张力,调整完成后,用调节活动件9将调整阻断钳10固定在调节杆7上,在吻合血管过程中,减少了人工调整的不便,提高吻合口质量,减少了助手工作量,释放了一个手术人员的双手。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