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抢救气垫床。
背景技术:
对于伤病员的及时紧急抢救十分重要,要求有性能较好的抢救气垫床,抢救气垫床既可以短途单独使用,也可以放置于担架上使用,现有的临床使用的担架是由质地柔软的帆布在其两侧固定设有抬杠或合金铝材制成的框架构成。这种担架体积大、笨重、不易携带。
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201110168873.X公开了一种多腔式自充气担架,包括担架主体,其特征是:所述担架主体由伤员躺卧水平面和伤员躺卧水平面两侧沿其纵向的侧壁构成一个整体多腔式密闭气囊体,所述担架主体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即两侧壁高、中间水平面低的结构,所述伤员躺卧水平面两侧的侧壁沿其纵向设有多层平行的拉筋,拉筋一侧边与担架主体侧壁的内壁固接,其另一侧边与伤员躺卧水平面内腔壁固接构成独立侧壁气室。有益效果:采用多腔式密闭气囊体,横截面形状呈U字形,伤员躺卧后只有轻微变形,刚度大,变形挠度小,克服了伤员躺上后整体气垫向内塌陷变形的缺陷。折叠后体积小,充气时间快,便于携带。此发明专利的不足是,气垫伤员躺卧水平面为整体式结构,不透气,易于得褥疮、细菌繁殖滋生,加重了伤员的伤病和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抢救气垫床,床垫下设有空气通道,透气性好,避免了细菌的繁殖,褥疮的发生,更加舒适,适于抢救之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抢救气垫床,包括框架和床垫,所述床垫位于所述框架内,所述床垫包括位于两侧的侧垫体和位于侧垫体之间的中间垫体,所述中间垫体包括棉布垫、气囊套、纵向设置在所述气囊套内部的若干小气囊和位于所述小气囊之间的海绵垫,所述气囊套上套面和两端部均开有孔眼,所述棉布垫位于所述上套面上,所述棉布垫两侧与所述侧垫体相连,所述框架两端分别设有与气囊套两端部相适应的开口,所述棉布垫前端设有枕垫。
气囊套上套面和两端部均开有孔眼,所述小气囊之间设有海绵垫,框架两端分别设有与气囊套两端部相适应的开口,这样形成了透气通道,避免伤口部位细菌滋生,防止感染和褥疮的发生,也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
优选地,所述小气囊靠近上套面一端设有柔性按摩体。
优选地,所述框架为橡胶材质。
优选地,所述柔性按摩体为医用凝胶垫。
优选地,所述柔性按摩体内设有磁性体。
优选地,所述框架底部设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框架两侧板上设有若干固定环,与所述固定环相连接分别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设有快速连接搭扣,所述固定环的长度分别大于所述固定带的宽度。
沿框架纵向设置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可分别用于固定头部、胸部、腿部,固定带位置可沿纵向适当调整。
优选地,在所述框架两侧前后各设有抓手。
优选地,所述棉布垫上枕垫两侧还设有头部固定块,所述头部固定块上设置有一耳朵防压孔。
设有头部固定块可固定头部,使对病人或伤员的固定更稳固,设有耳朵防压孔可保护耳朵不被挤压,使病人或伤员保持较好的听力。
本实用新型抢救气垫床身体接触棉布垫,感觉舒适,棉布垫可拆卸,易于清洗和消毒,气囊套上套面和气囊套端面、框架底面形成了透气通道,避免伤口部位细菌滋生,防止感染和褥疮的发生,也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本实用新型对病人或伤员的固定稳固,避免了抢救过程中病人或伤员由气垫床上坠落;框架两侧前后各设有抓手便于抬起,本实用新型既可与担架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做短途抢救之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抢救气垫床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抢救气垫床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抢救气垫床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抢救气垫床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抢救气垫床的框架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抢救气垫床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小气囊上端设有柔性按摩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抢救气垫床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抢救气垫床的框架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抢救气垫床的正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的头部固定块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抢救气垫床,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抢救气垫床,包括框架1和床垫,所述床垫位于所述框架1内,所述床垫包括位于两侧的侧垫体2和位于侧垫体2之间的中间垫体,所述中间垫体包括棉布垫8、气囊套4、纵向设置在所述气囊套4内部的若干小气囊5和位于所述小气囊5之间的海绵垫6,所述气囊套4上套面7和两端部10均开有孔眼,所述棉布垫8位于所述上套面7上,所述棉布垫8两侧与所述侧垫体2相连,所述框架1两端分别设有与气囊套4两端部相适应的开口,所述棉布垫8前端设有枕垫9。
所述框架1为橡胶材质。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抢救气垫床,该抢救气垫床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所述棉布垫8与所述侧垫体2之间通过粘扣16连接。
棉布垫可拆卸,便于清洗和消毒。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抢救气垫床,该抢救气垫床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所述框架1底部设有通孔。
所述框架1底部设有通孔,空气可与下面连通,透气性更好。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抢救气垫床,该抢救气垫床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如图6、图7所示,所述小气囊5靠近上套面一端设有柔性按摩体11,所述柔性按摩体11为医用凝胶垫,所述柔性按摩体11内设有磁性体12。
柔性按摩体11为医用凝胶垫,有较好的弹性,增加人体的舒适感,磁性体12有磁性材料,产生磁场,有益于人的健康。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抢救气垫床,该抢救气垫床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如图8所示,所述框架1两侧板17上设有若干固定环19,与所述固定环19相连接分别设有固定带14,所述固定带14设有快速连接搭扣15,所述固定环19的长度分别大于所述固定带14的宽度。
沿框架纵向设置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可分别用于固定头部、胸部、腿部,固定带位置可沿纵向适当调整,保证了对病人或伤员稳定固定在气垫床,防止在战场环境下人体坠落和病人的乱动引起的不稳定。
实施例6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抢救气垫床,该抢救气垫床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如图9所示,在所述框架1两侧前后各设有抓手13。
抓手13的设立,便于本实用新型抢救气垫床的单独使用,可做短距离抢救用。
实施例7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抢救气垫床,该抢救气垫床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10、图11所示,所述棉布垫8上枕垫9两侧还设有头部固定块20,所述头部固定块20上设置有一耳朵防压孔21。
设有头部固定块可固定头部,使对病人或伤员的固定更稳固,设有耳朵防压孔可保护耳朵不被挤压,使病人或伤员保持较好的听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