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型婴儿训练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0452阅读:2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能型婴儿训练裤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功能型婴儿训练裤。



背景技术:

拉拉裤和普通纸尿裤,即粘贴式纸尿裤的区别在于拉拉裤的形状像小内裤一样,并且采用360度弹力腰围设计。一方面更加方便穿脱,一拉就穿上,两边一撕就脱下,无论宝宝平躺还是站立都可以方便更换;另一方面也更贴舒适。拉拉裤的最大好处是方便穿脱,能够在宝宝动来动去的时候就轻松完成更换纸尿裤这件事,不打扰宝宝的探索和认知。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大,宝宝肢体的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从开始翻身,到学坐,学爬,学走路,更换纸尿裤也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这个时期的宝宝正在通过玩耍来认知和探索世界,不被打扰的玩耍能够帮助宝宝注意力更加集中,更有利于认知发展。

现有的纸尿裤无法重复利用,而现有的婴儿拉拉裤虽能重复利用但存在无法训练婴儿控制小便行为习惯且舒适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既使婴儿穿着舒适,又能起到训练婴儿控制小便行为习惯的作用,且能循环多次使用的功能型婴儿训练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功能型婴儿训练裤,包括训练裤主体,所述训练裤主体的裆部依次设有防水层和吸水层,其中防水层的材料为TPU薄膜,吸水层的材料为木纤维;训练裤主体由前片、裆部和后片组成,其中前片的两侧分别与后片的两侧连接构成环状结构,裆部的前后两边分别连接前片和后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裆部、前片、后片之间构成两个对称的脚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训练裤主体的顶部设有一圈裤带,裤带的材料为皮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功能型婴儿训练裤通过使用更具轻薄柔软的TPU透气性材料防水层与具有吸水但不锁水功能的木纤维材料的吸水层相结合而设计的婴儿裤,起到让婴儿将小便释放出来后既能让小便不弄湿外裤,又能让婴儿感受到小便带来的异样不舒适感,经过3-6个月的训练后,婴儿就能养成控制小便行为的习惯了。这样既解决了纸尿裤无法重复利用且无法训练婴儿控制大小便行为习惯的问题,也解决了普通婴儿拉拉裤虽能重复利用但同样无法训练婴儿控制小便行为习惯且舒适度不够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功能型婴儿训练裤,包括训练裤主体1,所述训练裤主体1的裆部5依次设有防水层2和吸水层3,其中防水层2的材料为TPU薄膜,使用更具轻薄柔软的TPU透气性材料替换PVC材料做防水层2,以使宝宝在没有小便时舒适度更高;吸水层3的材料为木纤维,由于木纤维具有吸水、除菌、消毒但不锁水的功能,故该吸水层3在保护婴儿肌肤的同时还具有延时吸水性,当婴儿排放尿液后,延时吸水的功能会使婴儿的屁屁有异样的不舒适感并表现出来,让带婴者及时发现并提醒婴儿排放尿液的行为,使之明白直接排放尿液将带来不舒适的感觉,经过3-6个月的重复训练后,婴儿将逐渐养成有了尿意而控制不直接尿在裤子上的行为习惯,从而脱离对纸尿裤的依赖。

上述,训练裤主体1由前片4、裆部5和后片6组成,其中前片4的两侧分别与后片6的两侧连接构成环状结构,裆部5的前后两边分别连接前片4和后片6,裆部5、前片4、后片6之间构成两个对称的脚口。

上述,训练裤主体1的顶部设有一圈裤带,裤带采用皮筋等弹性材料,能够防止训练裤下滑。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其优点:本产品通过使用更具轻薄柔软的TPU透气性材料防水层2与具有吸水但不锁水功能的木纤维材料的吸水层3相结合而设计的婴儿裤,起到让婴儿将小便释放出来后既能让小便不弄湿外裤,又能让婴儿感受到小便带来的异样不舒适感,经过3-6个月的训练后,婴儿就能养成控制小便行为的习惯了。这样既解决了纸尿裤无法重复利用且无法训练婴儿控制大小便行为习惯的问题,也解决了普通婴儿拉拉裤虽能重复利用但同样无法训练婴儿控制小便行为习惯且舒适度不够的问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