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颌面锁定型内固定钛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9633阅读:1012来源:国知局
颅颌面锁定型内固定钛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颅颌面骨折接骨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颅颌面锁定型内固定钛板。



背景技术:

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交通及工业事故逐年增多,创伤已经日趋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健康,下颌骨由于位置突出,下颌骨骨折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下颌骨骨折有时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局部疼痛、出血、下唇麻木和张口受限,甚至吞咽和呼吸等方面的不良症状。早期没有很好的治疗,远期的治疗变得更加困难,使患者带来终生的功能残疾。

目前国内外针对下颌骨骨折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和采用微型钢板或加压钢板固定两种。

其中,采用牙弓夹板结扎颌间牵引的治疗方法,其在颌间的固定限制了患者的张口,不仅使患者术后咬合收到限制,同时也限制了骨折后的功能性恢复训练,影响骨折处的愈合,增加患者的痛苦。

采用微型钢板或加压钢板固定的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方法,目前微型钢板的结构包括一钢板基体,钢板基体上间隔开有多个固定小孔,使用时将该钢板基体架设在骨折的两下颌骨之间,再用专用的螺钉穿过二个或多个固定小孔与下颌骨固定,骨折的下颌骨在微型钢板的固定下逐渐愈合。

如一专利号为CN91203346.0(公告号为CN209113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颌面骨折用微型钢板固定器》,及一申请号为CN201110071413.5(公开号为CN102688085A)的中国发明专利《锁定加压接骨装置及其使用》均公开了这样一种微型钢板。

现有的微型钢板结构存在如下缺陷:由于微型钢板加压方向相同,加压力度不够,使下颌骨的解剖复位处不能处于恒定状态,导致现有的微型钢板的固定力量不足以对抗咀嚼的压力,造成骨折端下沉及旋转移位,影响骨折的固定、愈合及正常咬合的恢复,并且此类微型板都为平面板,大面积的与颅颌面骨接触,容易导致颅颌面骨坏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既能预防颅颌面骨坏死也能实现双向加压锁定一步到位的颅颌面锁定型内固定钛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颅颌面锁定型内固定钛板。所述颅颌面锁定型内固定钛板,包含呈长条状的基板,基板开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长腰孔,所述长腰孔的长轴方向与基板的长度方向一致,长腰孔的一侧为加压孔,另一侧为螺纹孔,加压孔的孔壁竖直设置,螺纹孔的孔壁由上至下逐渐朝长腰孔的中心方向倾斜;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腰孔分为左右的两组,每组各有多个所述长腰孔,其中第一组长腰孔中的加压孔位于左侧,螺纹孔位于右侧;第二组的长腰孔中的加压孔位于右侧,螺纹孔位于左侧。使用螺钉通过长腰孔中的螺纹孔进行加压固定,左右两组的加压方向相向,两侧颌骨相互靠拢,骨缝变小,利于愈合。

作为改进,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上凹槽,基板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下凹槽,各上凹槽和下凹槽上下对应设置。基板下表面与颌骨贴合,开设下凹槽可以预防颌骨的坏死。上凹槽的开设有利于基板的成型。

再改进,相邻两个长腰孔之间连接处均设有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将上凹槽和下凹槽设置在长腰孔之间,不会减小基板的强度,而且也不会影响螺钉的固定加压。设置多个下凹槽可以更好的预防颌骨坏死。

再改进,所述下凹槽开设深度比上凹槽大。开设较大深度下凹槽,可以更好的预防因颅颌面内固钛板大面积压住骨头而导致的骨头坏死,较小深度的上凹槽有利于颅颌面内固钛板的制造成型,同时开设较小深度的上凹槽,使异物感变小,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再改进,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为圆弧槽。圆弧型的凹槽设计可以减小对颌骨及周围组织的刺激,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再改进,所述第一组的长腰孔的个数与第二组的长腰孔个数相同。左右相同个数长腰孔的设置使左右加压力度相同,有效避免骨折端下沉及旋转移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钛板设有长腰孔,一侧是加压孔,另一侧是螺纹孔,加压孔是加压的起始端,终止端过螺纹孔中心线,使加压完成后能与螺纹准确的配合,实现加压和锁定一步到位。使用螺钉分别在两组长腰孔中的螺纹孔内进行加压固定,在提供恒定的加压力度的同时使加压方向相向,两侧颌骨相互靠拢,骨缝变小,利于愈合。经改进后,所述颅颌面锁定型内固定钛板上下表面设有凹槽,可以预防颅颌面骨坏死,到达更好的愈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颅颌面锁定型内固定钛板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颅颌面锁定型内固定钛板的俯视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参见图1、图2,颅颌面锁定型内固定钛板,包含呈长条状的基板1,基板1开有多个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长腰孔5,所述长腰孔5的长轴方向与基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长腰孔5的一侧为加压孔3,另一侧为螺纹孔4。

参见图3,加压孔3的孔壁竖直设置,螺纹孔4的孔壁由上至下逐渐朝长腰孔的中心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颅颌面锁定型内固定钛板开设了十个长腰孔5,所述长腰孔5分为左右的两组C、D,每组C、D各有五个所述长腰孔5,其中第一组C长腰孔5中的加压孔3位于左侧,螺纹孔4位于右侧;第二组D的长腰孔5中的加压孔3位于右侧,螺纹孔4位于左侧,参见图1和图2。

基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上凹槽2,基板1的下表面开设有多个下凹槽6,各上凹槽2和下凹槽6上下对应设置,参见图1和图2。

下凹槽6开设深度比上凹槽2大,参见图3和图4。

上凹槽2和下凹槽6为圆弧槽,参见图1和图3。

相邻两个长腰孔5之间连接处均设有上凹槽2和下凹槽6,参见图1和图2。

在使用时,先将具有下凹槽6的下表面贴合颅颌面骨,预防接骨板大面积积压颌骨而造成颌骨坏死。再将固定加压的螺钉拧入C组长腰孔5右侧的螺纹孔4内,最后将固定加压的螺钉拧入D组长腰孔5左侧的螺纹孔4内,在提供恒定的加压力度的同时使加压方向相向,两侧颌骨相互靠拢,骨缝变小,利于愈合。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