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人换床吊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8739阅读:10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人换床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病人换床的专用吊架,属于医护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住院病人通常需进行相关检查或手术,这需要多次的床位倒换,如从病床倒换到担架车上,或从担架车搬送到体检床或手术台上。对于重症病人,特别是有创伤的重症病 人,倒换床位并非易事,对身高体胖的病人难度更大。

目前医院里常用的床位倒换方法是“床单法”,床单法是护工推着担架车,携带一条专用的床单到病房,将担架车与病床并靠在一起,将病床的床面升高至与担架车平齐, 护工翻动病人使其呈侧卧姿,将床单的一半卷起另一半展开平铺垫在病人身下,然后翻动 病人向另一侧呈侧卧,将卷着的那一半床单展开平铺后使病人恢复平躺 ;需要多名医护人 员隔着担架车和病床相对站立一起抓住床单同时用力将病人兜起平移到担架车上。此方法缺点是一名护工无法完成需多人协作,劳动强度大。且采用该方法为重症病人换床,既多耗费人力,又需要病人忍受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病人换床吊架,通过单人操作能够轻松实现病人的床位倒换,减少病人在换床时的痛苦,提高换床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提供一种病人换床吊架,包括支撑架、行走机构、吊装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所述支撑架包括四根竖直立杆、四根端部横向连杆、两根导向轨道以及一根行走轨道,每两根竖直立杆和两根端部横向连杆连接构成端面支架,两个端面支架顶部拐角通过两根导向轨道固定连接,所述行走轨道固定设置在端面支架顶部的两根导向轨道之间,所述行走机构安装在所述行走轨道上,所述行走机构内设置由行走减速电机驱动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安装在所述行走轨道上,所述行走机构两侧还安装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在所述两根导向轨道内行走;所述吊装机构设置在所述行走机构内,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升降电机、同步滚轮以及四根末端具有挂钩的升降绳,所述升降绳由行走机构的四个角引出,所述升降电机通过同步滚轮驱动四根升降绳同步升降;所述行走减速电机和升降电机由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控制机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技术方案,前述的病人换床吊架,所述支撑架的四根竖直立杆的底端安装带刹车装置的万向轮,方便吊架的搬运和位置调整。

前述的病人换床吊架,所述行走轨道上设有齿条,所述行走机构内的行走轮上设有与行走轨道齿条啮合的行走齿,通过齿轮啮合传动,保证病人在换床时行走机构能够准确无误的将病人转运到准确的位置上。

进一步的,前述的病人换床吊架,所述升降绳末端的挂钩上设有防脱扣,有效保证病人在换床过程中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轻便灵巧,能在两个并排放置的病床跨度下进行换床作业,同时支撑架截面较小,可以在房病床间的狭小通道穿梭行走,配合传统的担架车使用效果更好;且本申请的机械装置结构简单、运行灵活、造价低廉,使用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仅需一名护工就能轻松快捷地为病人倒换病床或进行近距离搬运,有效地节省了医护用工,且该装置操作容易掌握,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病人换床吊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架、行走机构6、吊装机构以及控制机构7,支撑架包括四根竖直立杆1、四根端部横向连杆2、两根导向轨道3以及一根行走轨道4,支撑架的四根竖直立杆的底端安装带刹车装置的万向轮5,每两根竖直立杆和两根端部横向连杆连接构成端面支架,两个端面支架顶部拐角通过两根导向轨道固定连接,行走轨道固定设置在端面支架顶部的两根导向轨道之间,行走机构安装在行走轨道上,行走轨道上设有齿条,行走机构内设置由行走减速电机驱动的行走轮,行走轮安装在行走轨道上,行走机构内的行走轮上设有与行走轨道齿条啮合的行走齿,行走机构两侧还安装有导向轮,导向轮在两根导向轨道内行走;吊装机构设置在行走机构内,吊装机构包括升降电机、同步滚轮以及四根末端具有挂钩9的升降绳8,升降电机通过同步滚轮驱动四根升降绳同步升降,升降绳末端的挂钩上设有防脱扣;行走减速电机和升降电机由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控制机构控制。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将需要换床的病人身下铺上床单,将换床吊架放置在两个病床的上方,将万向轮的刹车装置进行刹车定位,将床单的四个角与吊架的四根升降绳的挂钩相连,启动奖状机构的升降电机,将病人抬起后,启动行走机构的行走减速电机,带动病人横移,当病人到达目标床的上方后,停止横移,开启升降电机,将病人缓缓下降至目标床上,待病人完全落在病床上后,解开床单与挂钩的连接,移开换床吊架,抽出病人下方的床单即可完成换床操作。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