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鼻腔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鼻部手术后,或者鼻先天或者后天塌陷的人需要支撑鼻腔,但目前尚无专用的支撑装置,多采用普通硅胶管进行支撑。由于每个人鼻孔大小不一样,难以找到完全合适的支撑管,而且这种支撑管放置不方便,易损伤鼻粘膜,还会影响鼻孔的通气。另外这种硅胶管由于不符合鼻孔内壁的弧度,病人常感觉不舒适,活动后容易脱落,影响了鼻孔的正常塑形。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鼻腔支撑装置,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放置操作简单方便,舒适度好,不会对鼻腔造成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鼻腔支撑装置,包括鼻管,所述鼻管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鼻管上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包覆在鼻管外壁,气囊与鼻管外壁之间形成密封的腔体,所述气囊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连通气囊,另一端设置有注气嘴;所述连接管设置在鼻管管体上,在鼻管管体上形成连通气囊的进气通道;所述注气嘴设置在鼻管管体上,所述注气嘴入口设置在鼻管管体端面上。
一种鼻腔支撑装置,包括鼻管,所述鼻管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鼻管上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包覆在鼻管外壁,气囊与鼻管外壁之间形成密封的腔体,所述气囊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连通气囊,另一端设置有注气嘴;所述连接管伸出气囊外侧,注气嘴设置在连接管上伸出气囊外侧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囊式结构,在放置前气囊内不充气,放置操作简单;将 支撑装置放入鼻腔后再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模拟鼻腔的形状对鼻腔进行填充,从而对鼻腔形成有效的支撑;需要更换时,只需将气囊内的空气抽出,即可方便地将支撑装置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1、鼻管,2、气囊,3、腔体,4、连接管,5、注气嘴,6、通气孔,7、注气嘴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为一种鼻腔支撑装置,包括鼻管1,所述鼻管1上设置有通气孔6,所述鼻管1上设置有气囊2,所述气囊2包覆在鼻管外壁,气囊2与鼻管外壁之间形成密封的腔体3,所述气囊2上设置有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一端连通气囊2,另一端设置有注气嘴5。本实施例中,连接管4设置在鼻管管体上,连接管4在鼻管管体上形成连通气囊2的进气通道。注气嘴5设置在鼻管管体上,所述注气嘴入口7设置在鼻管管体端面上。这样可以将注气嘴和连接管隐藏在鼻管管体内,从而使其结构更加紧凑,使用更加方便、美观。
实施例二
如图2,本实施例中的鼻腔支撑装置,包括鼻管1,所述鼻管1上设置有通气孔6,所述鼻管1上设置有气囊2,所述气囊2包覆在鼻管外壁,气囊2与鼻管外壁之间形成密封的腔体3,所述气囊2上设置有连接管4,此时,所述连接管4伸出气囊2外侧,注气嘴5设置在连接管4上伸出气囊2外侧的一端。本 实施例中,用于为气囊充气的连接管和注气嘴采用暴露在气囊外的结构设置,整个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放置到鼻腔之前气囊内不充气,放置操作简单;将支撑装置放入鼻腔后,注气嘴连接充气设备通过连接管对气囊进行充气,气囊模拟鼻腔的形状对鼻腔进行填充,从而对鼻腔形成有效的支撑;需要更换时,只需将气囊内的空气抽出,即可方便地将支撑装置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特征做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