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穿刺鞘管扩张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心血管外科手术和导管介入手术在临床上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两者各有优劣。外科手术适应症广,但是具有心脏停跳、伤口大等缺点;导管介入手术无需体外循环、创伤小、恢复快,但是需要使用放射线及造影剂。外科介入手术将两种治疗方法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不但无需体外循环、创伤小、恢复快,也无放射线、无造影剂过敏、无外周血管损伤等风险。目前外科介入手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了广泛开展,其中的外科介入手术主要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治疗、经胸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肺动脉瓣狭窄支架置入术以及主动脉弓缩窄支架置入术等,其突出特点就是微创和安全。外科介入手术应用于先心病封堵治疗,患者的年龄限制和体重限制都将降低,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胸部手术切口仅约有2cm,不必使用体外循环及术中输血;一站式治疗,在手术中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将心脏直视手术、经皮介入手术、外科介入手术三种模式进行随时切换;外科介入手术无放射线、无造影剂、无外周血管的损伤。
在外科介入手术中,广泛采用的是施行经胸小切口,经胸骨下约3cm的微创切口进入纵膈,使用手术刀切开心包并悬吊心包之后,即可直视心脏,进行手术操作。心包是心脏外围紧紧包裹的一层结缔组织膜结构,心脏壁由心肌组成。在手术过程中,一般采用手术刀切开心包和心肌组织,打开导管鞘进入心脏的一个通路,以便后续手术中器械能够顺利通过鞘管进入病变处。该方式在完成治疗后,依旧需要进行缝合心肌和心包组织,留下创口较大,术后需留置引流管,康复较慢,且术后心包腔会发生粘连,病人痛苦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减少治疗时间的外科穿刺鞘管扩张器,解决了采用手术刀切开心包和心肌组织使得管鞘进入心脏的方式导致治疗时间长,术后康复慢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外科穿刺鞘管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身,管身的两端分别连接穿刺远端和近端管座,穿刺远端为金属中空锥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穿刺远端为一中空金属针状头。
优选地,所述的穿刺远端的孔口平面和管身远端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
优选地,所述的管身的管身近端上设有刻度标记。
优选地,所述的管身与穿刺远端之间形成平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的管身上设有弯角,弯角的角度范围为100°-160°。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外科先心病手术中,避免了现有技术的采用手术刀切开心包和心肌组织,本实用新型的前端有穿刺远端,穿刺远端为金属中空锥形结构,可以将穿刺和导管插入过程合并一体,可直接穿刺进入心脏,用来辅助建立通道,输送各种封堵器至病变处进行释放,减少了人为手术,减少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痛苦以及加快康复,其主要应用于各类先心病的外科介入封堵治疗;管身进行打标,医生可根据刻度判断回退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外科穿刺鞘管扩张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外科穿刺鞘管扩张器的示意图(前端有弯型);
图3为穿刺远端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近端管身的打标示意图;
图5为一种外科穿刺鞘管扩张器和外套管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外科介入手术中所用的扩张器,用于进行外科经胸小切口手术,穿过心包输送封堵器等医疗器械的穿刺鞘管。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外科穿刺鞘管扩张器,如图1所示,该扩张器包括穿刺远端1、管身2和近端管座3,管身2的两端分别连接穿刺远端1和近端管座3。
在管身2上与近端管座3连接处有打标设计(即管身近端上设有刻度标记),如图4所示,医生可以通过刻度控制穿刺远端1伸出外套管4的深度,以及根据刻度判断回退距离,方便医生的操作。
如图3所示,穿刺远端1为金属中空锥形结构,穿刺远端1的孔口平面和管身2远端的轴向之间的夹角为30°-60°。
穿刺远端1为一中空金属针状头;管身2为高分子材料,通过注塑方式,可与金属的穿刺远端1连接在一起,该连接段平滑过渡;近端管座3上设计凸起条纹,可方便医生持握。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扩张器5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与外套管4配合使用,配合处平滑过渡,扩张器5伸出外套管4的距离为5-10mm,在手术过程中,一起通过穿刺进入心腔,在穿刺动作完成后,可将扩张器5回退撤出,使穿刺远端1回退至外套管4内,防止其穿刺远端1损伤组织。保留外套管4在心腔内构成器械通过的通路。外套管4目前已有相当成熟广泛的应用。
如图2所示,前端有弯型的扩张器可以根据手术病变部位的生理解剖特性,在管身2上选择合适的弯角,更有利于鞘管的插入,弯角范围为10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