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科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249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科护理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理床,尤其涉及一种产科护理床。



背景技术:

在产科病房中,因为初为人母的女性对自己子女的喜爱,经常出现母婴同床的情况,同时又因为母亲缺少与婴儿同睡的经验,时常出现母亲的手臂或者身体压倒婴儿的情况,可能会对婴儿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产科护理床。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产科护理床,包括主床板,所述主床板通过床腿支撑,所述护理床还包括婴儿床板、支撑板、支撑杆、主丝杠、防护竖板、副丝杠和支撑盘,所述主床板的床头处设置有条形通槽,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通槽的下方并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主床板的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婴儿床板设置在所述条形通槽内,所述主丝杠的上端通过转台与所述婴儿床板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主丝杠对应的螺纹孔,所述主丝杠的下端通过螺纹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防护竖板设置在所述婴儿床板和所述条形通槽的内侧面之间,所述防护竖板的下端与所述支撑盘的外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盘上设置有供所述主丝杠穿过的通孔,所述副丝杠的上端通过转台与所述支撑盘的下侧面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副丝杠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副丝杠的下端通过螺纹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副丝杠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所述主丝杠对称设置。

具体地,所述条形通槽的竖直中线与所述主床板的竖直中线平行,所述条 形通槽和所述婴儿床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弧形结构。

具体地,所述条形通槽、所述婴儿床板和所述防护竖板数量均为两个,且沿所述主床板的竖直中线方向对称设置,所述主丝杠和所述支撑盘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副丝杠的数量为四个。

进一步,所述主丝杠和所述副丝杠的下端均设置有旋转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产科护理床通过在主床板的床头处添加可升降的婴儿床板,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婴儿所在的位置上升一定的高度,避免与主床板位于同一平面,从而达到减少母亲在无心的情况下压到婴儿的目的,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其下降,作为正常的护理床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产科护理床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产科护理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产科护理床,包括主床板1、婴儿床板3、支撑板5、支撑杆6、主丝杠4、防护竖板3、副丝杠8和支撑盘7,主床板1通过床腿支撑,主床板1的床头处设置有条形通槽,支撑板5设置在通槽的下方并通过支撑杆6与主床板1的下侧面固定连接,婴儿床板3设置在条形通槽内,主丝杠4的上端通过转台9与婴儿床板3可转动连接,支撑板5上设置有与主丝杠4对应的螺纹孔,主丝杠4的下端通过螺纹与支撑板5连接,防护竖板3设置在婴儿床板3和条形通槽的内侧面之间,防护竖板3的下端与支撑盘7的外沿固定连接,支撑盘7上设置有供主丝杠4穿过的通孔,副丝杠8的上端 通过转台9与支撑盘7的下侧面可转动连接,支撑板5上设置有与副丝杠8对应的螺纹孔,副丝杠8的下端通过螺纹与支撑板5连接,副丝杠8的数量为两个,且沿主丝杠4对称设置,条形通槽的竖直中线与主床板1的竖直中线平行,条形通槽和婴儿床板3的两端均设置有弧形结构,条形通槽、婴儿床板3和防护竖板3数量均为两个,且沿主床板1的竖直中线方向对称设置,主丝杠4和支撑盘7的数量均为两个,副丝杠8的数量为四个,主丝杠4和副丝杠8的下端均设置有旋转把手。

本实用新型一种产科护理床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不需要婴儿床板3时,将防护竖板3的上端端面和婴儿床板3的上侧面调整至与主床板1的上侧面平行,即可正常的使用。

在需要使用婴儿床板3时,通过转动主丝杠4和副丝杠8下端的旋转把手,将主丝杠4和副丝杠8沿支撑板5上升,从而使得婴儿床板3和防护竖板3上升,并使最终达到防护竖板3的上端端面高于婴儿床板3的上侧面,婴儿床板3的上侧面高于主床板1的上侧面,使母婴的位置相对隔离,避免了因为母亲的不熟练而压到婴儿,避免对婴儿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