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引导下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用引导导管。
背景技术:
:
肺动脉瓣狭窄是由于各种原因致心脏肺动脉瓣结构改变,造成右心室收缩时,肺动脉瓣无法完全张开,导致心脏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放射线下经皮球囊2扩张术对肺动脉瓣狭窄进行治疗,放射线下经皮球囊扩张术无需开胸、可避免体外循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但此手术必须使用放射线和造影剂,这对患者及医护人员产生了较大的伤害。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单纯超声引导下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是最近出现的新技术,是未开发展的方向,该技术既能避免外科创伤,又能避免放射线和造影剂对人体的伤害。但是,该技术与放射线下经皮球囊扩张术相比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单纯超声引导不能整体观察引导导管位置及头端方向,因此,在手术时,从股静脉到右心房这一段为“视觉盲区”,在该“视觉盲区”内医护人员无法准确获取球囊位置信息及流动方向,因此,现有的单纯超声引导下的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导管端头进入并损伤患者静脉分支的风险。
其次,现有的单纯超声引导下的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当导管进入患者心腔后,超声心电图无法准确判断导管头端位置,有伤及患者右心耳,导致患者心脏穿孔的风险。
再次,在进行单纯超声引导下的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时,导管进入患者心脏后,需要先通过患者心脏三尖瓣进入右心室,然后再调整导管角度,使导管进入肺动脉后,进行球囊扩张术,但是,现有导管很难完成从三尖瓣进入肺动脉,多数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反复旋转导管,多次尝试进入,操作过程中有损伤心房壁、三尖瓣及其腱索的风险。
最后,在肺动脉瓣狭窄扩张前及完成扩张手术后,必须测量肺动脉瓣跨瓣压差,以确定肺动脉瓣扩张手术是否成功,现有的导管需要先伸入肺动脉进行测压,然后再退回到右心室测压,再退回过程中,由于无法准确判断导管端头的位置,因此,导管的退出长度完全依靠医护人员经验操作,如果导管退出长度过长,则有退出三尖瓣的风险,导管若退出三尖瓣,则必须重新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给手术增加难度,如果导管退出长度较短,则测量的血压有可能还是肺动脉血压,导致血压测量不准确,不能准确反应手术是否成功。
技术实现要素:
: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声引导下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用引导导管,它是设计一根专用与引导的导管,该导管头部设置端头金属片,在端头金属片的作用下,超声技术能够全程监控导管的位置信息及流动方向,从而避免“视觉盲区”的出现,避免手术损伤下腔静脉分支、心脏心室壁、三尖瓣及其腱索,同时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超声引导下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用引导导管,其中:包括导管及导管外设置的可膨胀球囊,球囊套装在导管的一端,导管内设置有连通球囊的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一端通过设置在导管壁上的进气孔连通球囊内腔,进气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气阀,所述的导管为中空导管,其内设置有导丝通道,所述的导管内设置有测压通道,所述的导管上设置有两个测压孔,所述的测压通道的一端连通测压孔,测压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测压阀,所述的导管上包裹设置有测压金属片,所述的测压金属片设置在所述测压孔所在的位置,测压通道、导丝通道及进气通道相互独立,所述的导管的设置有球囊的一端设置有端头金属片。
进一步,所述的球囊直径为0.5~1.5cm。
进一步,所述的测压金属片的长度为0.5~1cm,测压金属片与导管的设置有球囊的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5-10cm。
进一步,所述的测压金属片之下的导管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的刻度线为导管外设置的间距为10cm的金属片。
进一步,所述的导管长度为100-120cm,导管外径为5~6mm,导管内的导丝通道的内径适于通过0.035英寸的导丝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是设计一根专用与引导的导管,该导管头部设置端头金属片,在端头金属片的作用下,超声技术能够全程监控导管的位置信息及流动方向,从而避免“视觉盲区”的出现,避免手术损伤下腔静脉分支、心脏心室壁、三尖瓣及其腱索,同时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导管内设置测压通道,导管上设置与测压通道连通的测压孔,通过测压通道及测压孔能够测量患者右心室的血压,通过导丝通道能够测量肺动脉血压,从而实现同时测定患者肺动脉血压和右心室血压,无需后退导管操作,避免现有的后退导管的测压方法对患者造成的损害。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重量轻,可膨胀的球囊只起导向作用,膨胀后的球囊顺血流方向,通过股静脉进入右心房,顺利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到达肺动脉,而当导管头端在肺动脉内时,导管上的测压孔刚好位于右心室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超声引导下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术用引导导管,包括导管1及导管1外设置的可膨胀球囊2,导管1长度为110cm,球囊2套装在导管1的一端,球囊2直径为0.5~1.5cm,导管1内设置有连通球囊2的进气通道3,进气通道3一端通过设置在导管1壁上的进气孔4连通球囊2内腔,进气通道3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气阀5,所述的导管1为中空导管1,其内设置有导丝通道6,导丝通道6的内径适于通过0.035英寸的导丝通过,所述的导管1内设置有测压通道7,所述的导管1上设置有两个测压孔8,所述的测压通道7的一端连通测压孔8,测压通道7的另一端设置有测压阀9,所述的导管1上包裹设置有测压金属片10,所述的测压金属片10设置在所述测压孔8所在的位置,测压金属片10的长度为0.5~1cm,测压金属片10与导管1的设置有球囊2的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5-10cm,测压通道7、导丝通道6及进气通道3相互独立,所述的导管1的设置有球囊2的一端设置有端头金属片11。所述的测压金属片10之下的导管1上设置有刻度线12,所述的刻度线12为导管1外设置的间距为10cm的金属片。导管1外径为6mm。
如图2所示,使用时,穿刺患者股静脉留置股静脉鞘管,应用引导导管1上的刻度标记线测定股静脉穿刺点至胸骨左缘第二肋间的体表距离。
然后,将本实用新型通过留置的股静脉鞘管送入患者体内约10cm后,通过阀门向球囊2充气,继续送入导管1,导管1会在膨胀后的气囊的带动下,顺着血流方向顺利进入患者右心房,由于导管1的头端被气囊包绕,避免了超声心动图“视觉盲区”导管1头端伤及下腔静脉分支的风险,也避免伤及右心房壁,该导管1具有一定的柔韧性,随着它的继续置入,本实用新型会在气囊的带动下顺利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至肺动脉,当引导导管1到达术前测定的体表距离后,再应用超声心动图判断引导导管1头端是否在肺动脉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端头处设置有端头金属片11,在端头金属片11的作用下,超声心动图能更准确判断本实用新型的头端位置,当确认本实用新型的头端位于肺动脉后,通过导丝通道6将加硬导丝通入肺动脉,保留导丝,将气囊内气体放空,退出本实用新型及股静脉鞘管,然后沿导丝,置入合适大小扩张球囊,在超声心动图监测下当扩张球囊中间位置位于肺动脉瓣环时,用生理盐水快速充盈扩张球囊,扩张狭窄的肺动脉瓣,完成扩张后,推出扩张球囊,再将本实用新型送入肺动脉,本实用新型头端位于肺动脉内,此时,本实用新型的测压孔8刚好位于右心室内,通过导管1尾端可同时测得肺动脉内压力及右心室内压力,获得肺动脉瓣跨瓣压差,评价手术效果,若效果不满意可更换大一号扩张球囊2,重复上述操作。扩张完成后,拔出本实用新型及导丝,压迫止血,包扎固定,完成手术。
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