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渗液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0087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腹腔渗液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腹腔渗液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肝癌、胃癌、胰腺癌等患者腹部手术后,往往需要在患者腹腔内安置引流管将渗血、渗液、脓液以及其他各种漏液引流到体外。目前临床上腹腔穿刺有渗液用纱布加压包扎,但渗液较多,贴膜松动,未及时发现,会导致引流管脱出,若重新置管,增加病痛及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调整引流袋固定位置,减少同一位置皮肤受压过多、液体不会倒流、具有报警功能的腹腔渗液引流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腹腔渗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和接液袋;其中:接液袋包括接液口,接液口密封罩在腹腔造口处,引流管一端穿过接液口且另一端从接液袋的袋体上直接穿过,接液袋与引流管的管体固定连接,接液袋内设置有环形导流墙,环形导流墙围绕接液口设置,环形导流墙与接液袋的两侧面配合将接液袋内空间分隔为相互密封的两部分,环形导流墙的下部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允许液体从接液口流向接液袋下部,反之则不允许,接液袋背对腹部的一侧面设置有数圈同心设置且直径不一的固定环,固定环与接液袋密封连接,固定环面向接液袋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结构;腹腔渗液引流装置还包括数个固定贴,固定贴的形状为环形且大小与相应的固定环相匹配,固定贴一面为胶面,该胶面贴于患者腹部,固定贴另一面设置有与固定环的固定结构相配合的配合件,固定贴另一面的下部设置有贯穿内环和外环的凹槽,凹槽使配合件形成豁口,固定环的固定结构将接液袋面向腹部的一侧压入配合件中后,固定环的固定结构与配合件相固定;固定贴的上部形成有截断口,截断口将固定贴上部截断,接液袋上设置有智能报警装置,智能报警装置包括液位感应器、控制芯片、报警器和电池,液位感应器与控制芯片连接,控制芯片与报警器连接,电池与控制芯片和报警器连接并为二者供电。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固定环的数量为三个,相应地,固定贴的型号也有三种,这三种型号分别与相应固定环的大小匹配。

上述的三种型号的固定贴以外径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为第一固定贴、第二固定贴和第三固定贴,第一固定贴的外径不大于第二固定贴的内径,第二固定贴的外径不大于第三固定贴的内径。

上述的固定环的固定结构为螺纹体,配合件为设置有螺纹的金属座,固定环能相对接液袋转动。

上述的截断口的宽度大于接液口的直径。

上述的引流管穿出接液袋的袋体的位置在环形导流墙内。

上述的接液袋的下端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内塞有塞盖,塞盖的外端不高于出液口。

上述的单向阀包括四个扇形阀片,阀片的弧形部固定在环形导流墙上,尖部相互对顶并向接液袋下部方向弯曲。

上述的液位感应器包括液位感应探针,液位感应探针插入接液袋中。

上述的控制芯片为单片机,电池为纽扣电池。

本发明的腹腔渗液引流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接液袋内设置有环形导流墙,环形导流墙与接液袋的两侧面配合将接液袋内空间分隔为相互密封的两部分,环形导流墙的下部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允许液体从接液口流向接液袋下部,反之则不允许,当腹腔渗液流到接液袋中,渗液通过单向阀流入接液袋下方,当患者翻身时如果压到了接液袋,接液袋下方的渗液无法通过单向阀回到接液口,有效防止渗液回流。

2、本发明的接液袋虽然接液口密封罩在腹腔造口处,但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固定接液袋的主要力量并不在接液口处:本发明通过固定环与固定贴相固定将固定接液袋的主要力量转移到固定贴上。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大大减轻接液口与皮肤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接液口处的皮肤不会受到很大的拉、压力,缓解患者伤口位置皮肤长期受压带来的不适感。

3、本发明具有多个大小不一的固定环和固定贴,使用时,选择一个尺寸的固定贴贴在患者腹部,然后固定环与固定贴连接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固定环与固定贴之间的连接解除,然后撕下固定贴,换不同大小的固定贴贴在皮肤上,然后再用相应的固定环与该固定贴连接固定。更换后的固定贴和更换前的固定贴固定的皮肤没有重叠的部分。通过更换固定贴,可以减少同一位置皮肤受压过多的情况,能极大缓解受压皮肤的不适感。

4、本发明设置了智能报警装置,当引流袋内的渗液高过一定的高度,报警装置报警,提醒护理人员及时引流。

5、本发明的出液口塞盖采用内嵌设计,避免凸出,损伤皮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引流管和接液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贴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后视图;

图4是三种不同型号的固定贴的示意图;

图5是接液袋的剖视图;

图6是单向阀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引流管1、接液袋2、接液口21、环形导流墙22、单向阀22a、阀片22b、出液口23、塞盖24、固定环3、固定贴4、第一固定贴4a、第二固定贴4b、第三固定贴4c、配合件41、凹槽42、截断口43、智能报警装置5、液位感应器51、控制芯片52、报警器53、电池5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腹腔渗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和接液袋2;其中:接液袋2包括接液口21,接液口21密封罩在腹腔造口处,引流管1一端穿过接液口21且另一端从接液袋2的袋体上直接穿过,接液袋2与引流管1的管体固定连接,接液袋2内设置有环形导流墙22,环形导流墙22围绕接液口21设置,环形导流墙22与接液袋2的两侧面配合将接液袋2内空间分隔为相互密封的两部分,环形导流墙22的下部设置有单向阀22a,单向阀22a允许液体从接液口21流向接液袋2下部,反之则不允许,接液袋2背对腹部的一侧面设置有数圈同心设置且直径不一的固定环3,固定环3与接液袋2密封连接,固定环3面向接液袋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结构;腹腔渗液引流装置还包括数个固定贴4,固定贴4的形状为环形且大小与相应的固定环3相匹配,固定贴4一面为胶面,该胶面贴于患者腹部,固定贴4另一面设置有与固定环3的固定结构相配合的配合件41,固定贴4另一面的下部设置有贯穿内环和外环的凹槽42,凹槽42使配合件41形成豁口,固定环3的固定结构将接液袋2面向腹部的一侧压入配合件41中后,固定环3的固定结构与配合件41相固定;固定贴4的上部形成有截断口43,截断口43将固定贴4上部截断,接液袋2上设置有智能报警装置5,智能报警装置5包括液位感应器51、控制芯片52、报警器53和电池54,液位感应器51与控制芯片52连接,控制芯片52与报警器53连接,电池54与控制芯片52和报警器53连接并为二者供电。

实施例中,固定环3的数量为三个,相应地,固定贴4的型号也有三种,这三种型号分别与相应固定环3的大小匹配。

实施例中,三种型号的固定贴4以外径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为第一固定贴4a、第二固定贴4b和第三固定贴4c,第一固定贴4a的外径不大于第二固定贴4b的内径,第二固定贴4b的外径不大于第三固定贴4c的内径。

实施例中,固定环3的固定结构为螺纹体,配合件41为设置有螺纹的金属座,固定环3能相对接液袋2转动。

实施例中,截断口43的宽度大于接液口21的直径。

实施例中,引流管1穿出接液袋2的袋体的位置在环形导流墙22内。

实施例中,接液袋2的下端设置有出液口23,出液口23内塞有塞盖24,塞盖24的外端不高于出液口23。

实施例中,单向阀22a包括四个扇形阀片22b,阀片22b的弧形部固定在环形导流墙22上,尖部相互对顶并向接液袋2下部方向弯曲。

实施例中,液位感应器51包括液位感应探针,液位感应探针插入接液袋2中。

实施例中,控制芯片52为单片机,电池54为纽扣电池。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如下:患者腹腔造口后,引流管1接在腹腔造口上,接液袋2与引流管1固定,同时接液口21通过胶带固定在腹腔造口上,选择一个固定贴,假设先选第一固定贴4a,将第一固定贴4a通过截断口43套在腹腔造口处,接液口21位于第一固定贴4a内环中,然后将第一固定贴4a固定在患者腹部,此时最小的一个固定环3与第一固定贴4a大小是相匹配的,下压这个固定环3,固定环3的固定结构将接液袋2面向腹部的一侧压入配合件41中后,固定环3的固定结构与配合件41相固定,由于固定贴4上设置有凹槽42,因此固定环3和固定贴4并不能完全封堵接液袋2,接液袋2处于凹槽42中的部分会有个小通道,足以渗液流过。当患者感觉被第一固定贴4a压住的皮肤有不适感时,可以更换固定贴4,假设更换为第二固定贴4b,将固定环3从配合件41上取下,固定环3与第一固定贴4a的连接就解除了,然后将第一固定贴4a撕下,换上第二固定贴4b,重复上述的固定步骤即可。由于第一固定贴4a的外径不大于第二固定贴4b的内径,因此,第一固定贴4a和第二固定贴4b没有重合的部分,原本受压的皮肤不再受压,换成了向外一圈的皮肤受压。接液袋2上有标准5毫升、10毫升、15毫升和20毫升刻度,渗液如接近20毫升,自动报警,护理人员及时引流。当收集装置部分储存的渗液过多,通过打开末端连接一次性引流袋,进行引流。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