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鼻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302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鼻胃管。



背景技术:

在接受外科手术的病人中,有一部分心脏功能异常或者老年人,会出现心率慢的情况,在麻醉过程和手术过程中,会增加心脏停搏的风险,目前常规处理方法是,做手术前,给患者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手术结束后,撤掉临时起搏器。但是,该方法有一定局限性和风险性。如1)费用高昂,一根临时起搏电极数千元。2)要具备心脏介入治疗能力的医院才能开展。3)手术需要穿刺静脉血管,有一定发生损伤动脉血管、神经的风险,有一定发生静脉血栓和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给予心房电脉冲刺激的鼻胃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鼻胃管,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鼻胃管主体、电缆连接器和多个电极组成的电极组,所述鼻胃管主体为一端封闭的中空管,所述鼻胃管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筛孔,所述电极组设置在所述鼻胃管主体外表面且靠近所述导管主体的一端;所述电极组通过导线与所述电缆连接器连接;所述电缆连接器靠近所述鼻胃管的另一端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科手术病人手术前常规要放置一根鼻胃管,为避免胃内容物在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发生呕吐,导致误吸引起窒息;本鼻胃管放置妥当后,电极组位于食管临近左心房后壁段,当出现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心脏停搏,可以将电极群送至与心房水平的食管部位,)中心率减慢或心脏停搏时,通过连接到食道电刺激仪器的本鼻胃管给予电脉冲刺激,可以实现心脏刺激按脉冲频率跳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电极组包括两个电极,两个所述电极间隔设置。

进一步,两个所述电极之间的距离为5㎜。

进一步,两个所述电极的长度均为4㎜。

进一步,两个所述电极为弹簧电极。

进一步,所述筛孔包括至少两个贯穿所述鼻胃管主体内外表面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电极组与所述鼻胃管主体一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为7~10㎝。

进一步,所述鼻胃管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长度刻度标识。

进一步,所述导线预埋在所述鼻胃管主体的侧壁内。

进一步,所述鼻胃管主体由硅橡胶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鼻胃管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鼻胃管主体,2、电极,3、筛孔,4、电缆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鼻胃管,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鼻胃管主体1,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硅橡胶制成鼻胃管主体1。鼻胃管主体1为一端封闭的中空结构,在鼻胃管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筛孔3。筛孔3包括至少两个贯穿鼻胃管主体1内外表面的通孔;避免堵塞。

在鼻胃管主体1外表面且靠近筛孔3处安装有两个电极2,两个电极2的长度均为4㎜,并且两个电极2之间的距离为5㎜。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2均选用弹簧电极。

在靠近鼻胃管主体1的另一端位置处设置有电缆连接器4,两个电极2分别通过两根导线与电缆连接器4连接;并将导线埋设在鼻胃管主体1的侧壁内。

为了便于观测鼻胃管插入体内的长度,在鼻胃管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长度刻度标识(图中未示出)。

在使用时,将电缆连接器4与电脉冲发生器连接,当出现麻醉或手术过程中心脏心率减慢或停搏时,(鼻胃管在食道放置妥当后,电极组就靠近左心房后壁部位,需要发放脉冲时,直接发放刺激脉冲即可,不需要再调整位置)可以将电极群送至与心房水平的食管部位,给予电脉冲刺激,可以实现心脏刺激按脉冲频率跳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