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良镜像疗法康复仪。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150万~200万,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e stroke,IS)约占60%-80%。文献统计约75%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85%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的开始就有上肢功能障碍,约30%-36%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遗留上肢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往往较差,且一直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康复问题。所以选择合适的康复方法进行上肢功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康复方法主要有作业疗法、物理治疗、关节松动术等,但临床实践证明上肢功能的恢复要比其它部位慢,康复的效果也没有其它部位明显,患者往往对上肢功能的恢复失去信心。
镜像疗法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1992 年Ramachandran首先提出,最初用于减轻截肢后幻肢痛,后来也应用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训练。20世纪90年代Rizzolatti等在猴子身上发现,猴子执行某一动作时,前运动皮质中有特定的神经元放电;而同时,这一动作被呈现于猴子视野中时,特定的神经元同样也会放电,他们将这些像镜子一样映射其他人动作的神经元系统称为“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是联系视觉与运动属性的一类特殊神经元,可以解释镜像疗法神经学机制,为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建立确定了解剖学依据,完善了镜像疗法的理论体系,促进了镜像疗法的发展。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已在临床中应用。步骤如下:①选择颜色单一、舒适的房间;②取35cm×35cm的镜子置于专用桌子上;③两上肢等距离置于镜子两侧;④目光注视健侧上肢镜像,指导健侧肢体完成腕关节背伸、屈曲运动,前壁旋前、旋后运动,手指抓握、摆动精细运动;⑤集中精神,排除杂念,想象偏瘫肢体无障碍的跟随健侧肢体运动;⑥若患者不能单独完成者应由相应人员辅助完成。但镜像疗法仅限于大脑皮层意识形态的训练,不是肌肉关节的运动训练,而是单纯的意想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早期不能直接带动偏瘫肢体的运动。临床实践发现镜像疗法对瘫痪程度不严重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好,但对严重瘫痪或处于后遗症期的患者疗效不佳。如何提高镜像疗法的疗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的效果,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训练的效果,让患者更好的树立信心,激发偏瘫对应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活动的活跃性,增加肢体末端传入刺激信号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镜像疗法康复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镜像疗法康复仪,包括滑板部分、关节部分和面板,所述面板的底部设置有底脚,滑板部分和关节部分均位于面板的上方。
滑板部分由导轨、第一滑板、第二滑板、钢丝滑轮、第一钢丝夹板、第二钢丝夹板、钢丝组成,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第一滑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钢丝滑轮、第一钢丝夹板、钢丝和第二钢丝夹板,第一钢丝夹板和第二钢丝夹板位于钢丝的两侧,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上分别铰接有第一摆动板和第二摆动板,所述面板的下方分别安装有轴承座、定位座、同步传力轴、第一摆块和第二摆块,所述面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摆杆和摆动板支座。
关节部分由第一摆动板、第二摆动板、轴承座、定位座、同步传力轴、第一摆块、第二摆块、第一摆杆和摆动板支座组成,摆动板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摆动板和第二摆动板上,摆动板支座的另一端与第一摆杆相连接,摆动板支座的中间与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铰接。
优选的,所述面板的中部设置有双面镜,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位于双面镜的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改良镜像疗法康复仪,在镜像疗法的基础上,使患者在运动想象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肩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的同步运动,更好的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同步传力轴翻转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步传力轴翻转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中:1底脚、2面板、3导轨、4第一滑板、5第一摆动板、6第一绑带、7双面镜、8第二滑板、9第二摆动板、10第二绑带、11钢丝滑轮、12第一钢丝夹板、13钢丝、14第二钢丝夹板、15轴承座、16同步传力轴、17第一摆块、18定位座、19第二摆块、20第二摆杆、21摆动板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良镜像疗法康复仪,包括滑板部分、关节部分和面板2,面板2的底部设置有底脚1,滑板部分和关节部分均位于面板2的上方,传动部分位于面板2的下方。
滑板部分由导轨3、第一滑板4、第二滑板8、钢丝滑轮11、第一钢丝夹板12、第二钢丝夹板14、钢丝13组成,第一滑板4和第二滑板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绑带6和第二绑带10,第一滑板4的底部分别设置有钢丝滑轮11、第一钢丝夹板12、钢丝13和第二钢丝夹板14,第一钢丝夹板12和第二钢丝夹板14位于钢丝13的两侧,第一滑板4和第二滑板8上分别铰接有第一摆动板5和第二摆动板9,面板2的下方分别安装有轴承座15、定位座18、同步传力轴16、第一摆块17和第二摆块19,面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摆杆20和摆动板支座21。
关节部分由第一摆动板5、第二摆动板9、轴承座15、定位座18、同步传力轴16、第一摆块17、第二摆块19、第一摆杆20和摆动板支座21组成,摆动板支座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摆动板5和第二摆动板9上,摆动板支座21的另一端与第一摆杆20相连接,摆动板支座21的中间与第一滑板4和第二滑板8铰接,面板2的中部设置有双面镜7,第一滑板4和第二滑板8位于双面镜7的两侧。
该改良镜像疗法康复仪集成安装在面板2上,其用于肩关节同步外展内收动作的滑板部分及用于肘关节和腕关节同步屈伸动作的关节部分位于面板2的上方,用于实现动作原理的传动部分位于面板2的下方,在镜像疗法的基础上,使患者在运动想象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肩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的同步运动,更好的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工作原理:用于肩关节同步外展内收动作的滑板部分,若患者健侧前臂位于第一滑板4,患侧前臂位于第二滑板8,前臂分别固定在第一绑带6跟第二绑带10上,第一滑板4上的前臂向外伸展,滑板左移,带动图二中安装于第一滑板4底下的第二钢丝夹板14右移,从而使钢丝滑轮11顺时针旋转,位于另外一侧的第一钢丝夹板12受向左的牵引力,相对运动,最终使第二滑板8实现同步向外伸展的动作,肩关节同步内收动作原理同上。
用于肘关节同步屈伸动作的关节部分,若患者健侧前臂位于第一滑板4,患侧前臂位于第二滑板8,前臂分别固定在第一摆动板5的第一绑带6跟第二摆动板9的第二绑带10上,健侧肘关节屈曲时,由于杠杆原理使第一摆动板5向上摆动,通过摆动板支座21,拉动第一摆杆20顺时针转动,那么第二摆块19随之转动,由于同步传力轴16上加工有槽,第二摆块19通过嵌入槽的螺钉将扭力传递给同步传力轴16,从而使同步传力轴16顺时针转动,因为两边的关节部分都是靠这根同步传力轴16连接,因此扭力最终传递到患侧的关节部分,实现动作的还原,也就是两侧肘关节同步屈曲的动作,肘关节同步伸展动作原理同上。
用于腕关节同步屈伸动作的关节部分,若患者健侧手位于第一滑板4,患侧手位于第二滑板8,同时第一滑板4和第二滑板8处于倾斜30度的角度位置,手分别固定在第一摆动板5的第一绑带6跟第二摆动板9的第二绑带10上,健侧腕关节屈曲时,由于杠杆原理使第一摆动板5向上摆动,通过摆动板支座21,拉动第二摆杆20顺时针转动,那么第二摆块19随之转动,由于同步传力轴16上加工有槽,第二摆块19通过嵌入槽的螺钉将扭力传递给同步传力轴16,从而使同步传力轴16顺时针转动,两边的关节部分靠该同步传力轴16连接,因此扭力最终传递到患侧的关节部分,实现动作的还原,也就是两侧腕关节同步屈曲的动作,腕关节同步伸展动作原理同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