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领域用品,尤其涉一种一次性吸收用品,例如一次性尿片、纸尿裤、拉拉裤等。
背景技术:
吸收芯体是一次性吸收用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次性吸收用品性能的优劣主要由吸收芯体决定,例如吸水性、保持性、扩散性等。在现有技术中,吸收芯体由表层、中间层、底层构成。吸收芯体表面呈网格状,用于加快液体的导流吸收速度,但是由于人体排泄时体液流动的不均匀性,特别是卧床的人群在使用时,由于网格状的表层只能起到局部导流,吸收芯体吸收时间长,扩散性差,当排泄量大时排泄物不能及时被吸收,会发生向后或侧向泄漏的情况,使用者舒适度下降。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 20543641.1公开了一种具有凹凸表面的卫生巾。虽然其凹凸表面虽然加快了液体的扩散和吸收,但是在液体量大的情况下依然会出现吸收不及时、发生侧漏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极佳吸收效果的吸收性物品,其解决了现有吸收性物品吸收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性的正面片材、吸收芯体以及不透液性的背面片材,其中吸收芯体包括透液性的表层片材,用于装填吸水性物体的中间层以及底层片材,吸收芯体表层片材上设有向下延伸且不贯穿中间层的用于提高吸收效果的一组压槽,中间层包括热熔纤维网和SAP。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优势在与:该吸收性物品的吸收芯体上设有一组压槽,增加排泄物与吸收芯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扩散性和吸收效率。同时,压槽将排泄物锁在中间,防止向前、向后或者向侧向泄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槽具有在吸收芯体长度方向上延伸且沿宽度方向中心对称的第一压槽,在吸收芯体宽度方向上延伸且沿长度方向中心对称的第二压槽。第一压槽与第二压槽的设置,使排泄物沿压槽扩散,增大了吸收芯体的使用面积,提高了扩散性和吸收效率,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向前、向后或侧向泄漏,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压槽在吸收芯体的长度方向上直线分布有三条,其中一条压槽设置于吸收芯体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另外两条压槽对称设置于吸收芯体宽度方向中心线的左右两侧。由于设置了三条压槽,使排泄物沿压槽扩散,增大了吸收芯体的使用面积,提高了扩散性和吸收效率,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向前、向后或侧向泄漏,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中间层包括热熔性纤维和SAP。所述压槽由压点或压纹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表层片材上压合若干个压槽,使得吸液时液体可以透过压槽迅速向下扩散,进而提高了吸收芯体的吸收速度,改善了吸液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吸收效果佳等优点,符合实际生活的需求。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吸收芯体俯视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吸收芯体截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吸收芯体俯视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吸收芯体截面示意图。
图中,1、表层片材,2、中间层,3、底层片材,4、吸收性物体,5、正面片材,6、背面片材,7、吸收芯体,A、第一压槽,B、第二压槽,C、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吸收性物品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包括透液性的正面片材(5)、吸收芯体(7)以及不透液性的背面片材(6),其中吸收芯体(7)包括透液性的表层片材(1),用于装填吸水性物体的中间层(2)以及底层片材(3),正面片材、吸收芯体以及背面片材通过粘合方式构成一体,并且在中间层2内装填吸收性物体4。
上述所述表层片材1,是具有可透液性的柔软片材,液体通过表层片材渗入中间层2上。表层片材1可以选用非织造布,所述非织造布是指由纤维素纤维或化学纤维通过热粘合、胶合等方式所形成。
上述中间层2是可透液性的柔软片材,是由纤维素纤维或化学纤维通过热粘合、胶合等方式所形成的非织造纤维网,优选由化学纤维组成通过热粘合形成的无纺布。
上述所述底层片材3,是具有可透液性的柔软片材。底层片材3可以选用非织造布,所述非织造布是指由纤维素纤维或化学纤维通过热粘合、胶合等方式所形成。
上述吸收性物体4是指高吸收性树脂颗粒,简称SAP,被固定在中间层2内。上述高吸收性树脂有纤维素系、淀粉系、合成聚合物系等高吸收性树脂,上述合成聚合物系高吸收性树脂有聚乙烯醇系、聚丙烯酰胺系、聚氧化乙烯系等。所述吸收性物体可以是这些树脂中的任何一种。
上述所述正面片材5,是具有可透液性的柔软片材,液体通过正面片材渗入吸收芯体上。表层片材5可以选用非织造布,所述非织造布是指由纤维素纤维或化学纤维通过热粘合、胶合等方式所形成。
上述所述背面片材6,是具有拒水性的柔软片材。底层片材6可以选用非织造布类或膜类,所述非织造布类是指由纤维素纤维或化学纤维通过热粘合、胶合等方式所形成。
如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截面示意图,表层正面片、吸收芯以及背面片通过胶粘合在一起。
如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上述吸收芯体成型后通过机器在表层片材1上形成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延伸且沿宽度方向中心对称的第一压槽A,在吸收芯体宽度方向上延伸且沿长度方向中心对称的第二压槽B。
如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吸收芯体的截面示意图,所示压槽A是所述吸收芯体沿长度方向中心线上的截面。
上述第一压槽A、第二压槽B可以使吸收芯体在使用时,具有较好的扩散性,吸收速度较快,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向前、向后或侧向泄漏的可能,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上述第一压槽A与第二压槽B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弧形,也可以是环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在这里不对压槽A、B做特别限定。
实施例2:
如图5是实施例2吸收芯体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吸收芯体包括透液性的表层片材1,装填吸水性物体的中间层2,以及拒水的底层片材3通过粘合方式构成一体,并且在中间层2内装填吸收性物体4。上述吸收芯体成型后通过机器在表层片材1以及中间层片材2上形成三条压槽C,其中一条压槽设置于沿吸收芯体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另外两条压槽对称设置于沿吸收芯体宽度方向中心线左右两侧,压槽距宽度与长度方向两端各有一段距离。
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截面示意图,所示压槽C是所述吸收芯体沿长度方向中心线上的截面。
其他同实施例1。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