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氧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631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氧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医院在给病人输氧时,往往缺少必要的辅助装置,例如较为干燥的季节,缺少必要的加湿器,温度较低时,也不能够对氧气进行相应的升温,最重要的是现有的输氧设备缺少必要的消毒装置,不能够使病人呼入较为纯净的氧气。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氧辅助装置,能够对氧气进行消毒、加热和加湿,流量可控。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输氧辅助装置,包括瓶体和控制盒,瓶体的内侧设有内胆,瓶体与内胆之间形成真空腔,瓶体的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瓶体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的上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连接着第一出气管,第二腔室的上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二出气口连接着第二出气管,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的末端设置汇集管,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的下端分别连接着进气管,进气管设置在隔板的两侧,进气管的上端设有消毒腔,消毒腔内设有电热丝,进气管的下端设有消音罩;所述第二腔室的内部设有加热棒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棒、温度传感器以及电热丝均与控制盒相连接。

使用时,将汇集管接入呼吸面罩,通过控制箱控制加热棒,进而控制第二腔室内的水温,氧气从第一进气口或第二进气口进入到瓶体内,流经消毒腔进行加热消毒,根据病人的需要,当空气湿度较高、温度适中时,可以打开第一出气口处的电磁阀,关闭第二进气口处的电磁阀,对病人进行供氧,当需要对氧气进行加湿、升温时,可以打开第二出气口处的电磁阀,关闭第一进气口处的电磁阀,对病人进行供氧,整个过程通过控制盒内的控制器进行控制,消音罩和真空腔能够起到较好的隔音、降噪的功能,为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优选地,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上分别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盒电性连接,可以进行分别控制。

优选地,隔板的中部为真空腔,隔热效果较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以及病人的需要,分别实现对氧气进行消毒、加热、加湿的功能,整个过程通过控制盒进行操控,自动化程度较高,另外,可以高效的降噪、隔音,为病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进气口;2、汇集管;3、第一出气管;4、第一出气口;5、瓶体;6、电热丝;7、内胆;8、真空腔;9、隔板;10、第一腔室;11、消音罩;12、加热棒;13、第二腔室;14、消毒腔;15、控制盒;16、电磁阀;17、第二出气口;18、第二进气口;19、第二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氧辅助装置,包括瓶体5和控制盒15,瓶体5的内侧设有内胆7,瓶体5与内胆7之间形成真空腔8,瓶体5的中部设有隔板9,所述隔板9将瓶体5分为第一腔室10和第二腔室13,第一腔室10的上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1和第一出气口4,第一出气口4连接着第一出气管3,第二腔室13的上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18和第二出气口17,第二出气口17连接着第二出气管19,第一出气管3和第二出气管19的末端设置汇集管2,第一进气口1和第二进气口18的下端分别连接着进气管,进气管设置在隔板9的两侧,进气管的上端设有消毒腔14,消毒腔14内设有电热丝6,进气管的下端设有消音罩11;所述第二腔室13的内部设有加热棒12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棒12、温度传感器以及电热丝6均与控制盒15相连接。

其中,第一进气口1、第一出气口4、第二进气口18和第二出气口17上分别设有电磁阀16,所述电磁阀16与控制盒15电性连接,可以进行分别控制;隔板9的中部为真空腔8,隔热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

使用时,将汇集管2接入呼吸面罩,通过控制箱控制加热棒12,进而控制第二腔室13内的水温,氧气从第一进气口1或第二进气口18进入到瓶体5内,流经消毒腔14进行加热消毒,根据病人的需要,当空气湿度较高、温度适中时,可以打开第一出气口4处的电磁阀16,关闭第二进气口18处的电磁阀16,对病人进行供氧,当需要对氧气进行加湿、升温时,可以打开第二出气口17处的电磁阀16,关闭第一进气口1处的电磁阀16,对病人进行供氧,整个过程通过控制盒15内的控制器进行控制,消音罩11和真空腔8能够起到较好的隔音、降噪的功能,为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